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青年理论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已经发表了不少青年研究方面的文章,出版了一些由我国学者自己编写的青年学教材或专著,几乎所有团系统的院校都开设了青年学课程,使这门学科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笔者认为,青年学在我国青年科学体系中并未真正牢固确定它的地位。事实上,青年学的学科独立性在我国仍是一个有待确定的课题。青年学的学科独立性在我国面临的挑战来自青年社会学、青年文化学、青年人类学、青年未来学等学科,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一门独立学科的青年学的建议及思路。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有自已独特的学理根基与知识体系。青年学的研究对象是青年及其发生发展过程;研究的逻辑起点是青年及其本质;研究的学术范畴是揭示青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年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青年特殊需求的发生与引导的规律。青年学这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必然要吸纳众多学科理论研究青年的成果,对青年学研究应防止故作高深的苛求,让后来者视综合性研究为畏途。青年学的研究方法也应是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在青年学学科建设中的综合,在综合中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应提倡在综合中创新,避免眼中只有某一种方法的单学科思维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青年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20世纪80年代进入到学科化发展的新阶段,运用多学科知识对青年作综合性研究的青年学,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下,应时而兴。青年研究是青年学赖以发展的理论之源头和学科创建之根基,青年学是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学术结晶,反过来又可以为青年研究的深化提供学理的指导和规律性引领。青年学所具有的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青年的综合性,有别于其他任何一门单学科。青年学在青年研究学科化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难以逆转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4.
(五)对青年的研究,就是对新一代人的研究。青年学就是在“代”这一领域中研究和探索人类发展的趋势。所以,作为理论的青年学,就是对新一代人本质的思考。青年学是以一种使人类对自己的认识获得充分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出现的。因为,把青年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提出来,无论是从社会的或是青年个人的角度提出,其原因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于不确切地理解青年,或是根据这种错误的理解而进行的实践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青年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学科的基本框架是以青年学为基础性学科,重在揭示青年的本质特征、身心发展、个性变化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理论。而其他一些相关的学科如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学、青年组织学、青年心理学、青年人才学、青年行为学则为应用性学科,组成了一个以青年学为中心的学科群。青年学作为一门学科应有历史、理论和应用三大部分。青年学应属于社会学的范畴,成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年研究从1988年出版第一部《青年学》教材以来,历经3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发展,走的正是基础理论研究与普及应用双双并进之路。在当今青年研究中,有一种"轻普及应用"的倾向。新时代,要在青年学研究中形成基础理论研究与普及应用双双并进的共识,必须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学与术、普及与提高三对关系上提高认识,才能够更深一层地认识到青年学的存在价值:青年学理论的力量,归根结底在于应用。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理论普及应用有五大着力点:提升青年自我认知能力、引领青年全面发展、强化青年工作理论思维、培养青年工作专门人才、科学制订青年政策。为此,如何扩大学术张力,这已成为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学科新的要求、加强青年学学科建设不容忽视的一个攻关课题,应当在反思的基础上,补足短板与缺项,进一步扩大青年学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青年研究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之势,出了不少学术成果,也推出了一批人才,但严格地说,青年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要在我国建立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青年学,尚需作相当艰深的努力。一、国内外青年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国外的青年研究,自六十年代以来是蓬勃兴起之势.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如此。许多国家专门性的青年研究机构纷纷成立;还出现了国际青年社会学常设委员会等世界性的组织和论坛。一九八三年,联合国还召开了讨  相似文献   

8.
青年研究和青年学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表面繁荣与热闹的青年研究,以及一大批冠以《青年学》名义问世的成果,并不能掩盖青年研究事实上处于前学科时代的状态。本文试图理解这种宏大建构愿望与现实学科建设之间的张力,并在文化人类学的思考路径下,从田野、叙事和解释三种思考维度中,寻找一条但并不是唯一的从青年研究到青年学的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9.
如今我国青年学学科化建设面临着学术建制困境和知识体系困境,而且两者已经出现了"叠加共振"效应,对处于初创之期的青年学而言是关系生死存亡的生存性困境。青年学如何突破发展困境,转危为安,是青年学学科化建设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青年学必须坚持再学科化的建设发展方向,从学术建设和知识体系两个方面实现青年学学科化困境的突破,从而保障青年学学科知识生产的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0.
学术批评是青年研究学术积累、学术提炼、学术提升的重要途径,应该始终伴随青年研究、青年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但当下学术批评常常处于低语甚至失语状态,成为青年研究领域的一块学术洼地。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包括对"问题导向"理解片面、学术焦点尚未聚集、学术视野狭窄、批评武器匮乏、"好人主义"盛行等。提升青年研究学术水平,促进青年学学科建设,需要形成和完善学术反思机制,使学术批评常态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在《走向青年学》一文中,我提出了青年学研究的两个基本点:1.青年学研究就是人的理论研究;2.青年学的研究不可能完全通过实证的方法来解决。这两个基本点的提出,事实上是引出了一个背景更为广阔的命题,那就是青年学的研究规范问题。对此,我首先从人类研究理论的两种基本规范开始,展开论述。一.人类研究理论的两种基本规范人是文化的动物。作为文化动物我们摆脱不了价值立场和价值评判,这已经得到了证明。据此,我将迄今所有的人类研究理论划定为两种价值规范,即科学价值规范与发展价值规范。 1.科学价值规范。这一规范的人类研究理论以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一切以纯科学实证方法对人类及人类文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八青年学的基础中有三大任务,这就是认识青年,教育青年和帮助青年。我们这篇文章,论述的是近年来我国青年研究领域中新出现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发展动态,主要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淡的,这里也涉及到青年观念的变化。而青年教育问题,始终是我们所认真关注的。现在,青年思想教育理论存在的一般问题是,没有能跟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其基本的理论框架仍是文化革命以前,各历史时期中所构成的。这些从传统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成长中的一代人。青年的发展除了人们通常所讨论到的生理、心理因素外,还应考虑到作为历史主体的青年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化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这一问题。一、青年自身发展的基本特点从本体论来看,青年是作为统一的和特殊的客观实体的存在。正是这种存在的现实性,规定了青年自身发展的基本特点。 1.人的目的性取向诱发并强化着青年的展望性、计划性和行动性。青年学的研究表明,青年人的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他具有目的性取向。作为有目的存在的青年,在决定其行为的现实发展中,往往显示出下列动向:认识未来——计  相似文献   

14.
青年研究是以青年为本体的以青年问题为旨归的一种学术研究.青年研究本身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维度,使之可以提供给青年学以坚实的基础和比较高的研究视点、比较开阔的研究场域是本文讨论的话题.只有在对学术自觉和现实关怀这两个层面上做出努力,青年研究的学科化发展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5.
青年研究的学科化,首要解决的硬核是研究范式的形成。作为一门综合学科,青年研究自身的特质问题给学科范式的形成造成了困难:1.多学科的理论分析尚未能形成论题共域;2.不同的方法论研究进路都未能提供学科说明的整体图景;3.学术共同体在青年研究的核心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青年的生发机理是青年研究范式的轴心和根本,基于青年的生发机理,我们应沿着两条基本思路:一是"青年是什么?",二是"青年学是什么?",并通过增强学科意识,确立分支学科,重申历史意识,构建多元对话共域,注重经验研究向理论研究的提升,比较研究与强化原创性理论等路径进行青年研究的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16.
"青年优先发展理论"伴随着社会演变,逐步从传统的青年学科理论研究体系中显现出来,且赋予了更多现代化属性。新常态下社会创新理论内涵的极大丰富,不仅使得青年发展相关研究的目标更加明晰,还源源不断地推动着青年学开放理论积极发展,值得当下青年学者持续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青年学     
青年学是一门新开垦的研究人的综合性边缘学。青年学涉及的学科很多,除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外,还涉及到教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史学、美学、未来学等等。原来的研究人的科学,如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只是研究人的一个侧面,而青年学则要求对青年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研究,所以,它既是各传统学科的分支,又是它们的综合。其研究对象显然就是“青年”,但是对于什么是“青年”,社会上有着不同的理解,即使从严格科学的意义上讲,青年期的上限与下限也难以确定。青年期的上限始于青春萌动,而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在不同纬度的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之间,前后相差有好几年。即使在同纬度的国家、同民族、同性别里,不同个体间相差5年也算正常。这是其上限的不确定性。青年期的下限止于人的成熟,而人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在青年社会学中导入角色理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学的青年研究如何从“青年学”中分化出来 ,青年社会学如何理论化 ,这些是我们正面对的课题。事实上 ,这也是各国社会学界的研究者们在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意在说明将角色理论 ,特别是“角色类别”概念导入青年社会学的理论意图 ,并尝试着提供一个运用角色类别概念考察中国青年问题的视角。一、角色类别 :一个视角“角色”(role)概念在社会学中被广泛运用 ,其理论的展开也呈现多种多样的面貌。通常 ,角色被看作为联结社会与个人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亦即社会与个人的媒介。更有意见认为 ,“角色并不只是作为性格结构与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年研究发展的简要回顾,从知识体系和方法论两方面评述了青年研究的学科化现状。研究认为,青年研究的学科化的标志.应该是独立研究对象及其知识体系以及方法论的确立;不论是青年学还是青年社会学.目前仍然处在科恩所说的前范式阶段。文章从知识体系方面对西方学术成就的借鉴、经验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及研究队伍的整合等方面阐述了对青年研究学科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学研究在“沉寂”了近20年之后,在新老两代研究者的互相交流中渐渐“复苏”。本文对这一“复苏”称之为青年学后时期,这主要是针对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的青年研究及其学科化建设而言。“复苏”伊始。学者们仍有不能见“大雅之堂”的谦涩,并自阻于方法论、认识论、意识形态等问题不甚统一的烦恼。企盼着能取得理论的共识。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笔者认为,学术的不统一恰恰是其发展的动力来源。任何一门学科,包括被认为是主流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其实都是在对立的争辩、甚至分裂中得到突破性发展的.都走过了一条“无休止”的“内讧”与“裂变”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