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宰相制度在明朝已经被废除,怎么清朝还有" 相国"呢? 这得从" 中堂" 这个官职说开来," 中堂"在清朝为正一品,由大学士担任,不过其源头还得追溯到唐宋. 唐宋时, 宰相处理政务的政事堂设在中书省内,由此,后来把宰相也称为中堂.  相似文献   

2.
古今 《人才瞭望》2016,(3):91-91
浙江东部慈溪县旧有东西二街并二庙,东庙祀奉三国东吴之中书令阚泽,西庙祀奉唐朝宰相房琯。有人据此题写一联:
  东庙阚,西庙房,东西两庙,门户相当,方敢并坐;
  此联巧妙地使用了拆字法,将“阚”字拆为“门、敢”二字,将“房”字拆为“户、方”二字,再让四个字交错并列,而成“门户相当,方敢并坐”句,意思又切合了两姓。自不待言,下联当完全符合上联这些要求。此对可谓难啊!因而此君题了上联后,就再也对不出下联了。  相似文献   

3.
大象求职     
一天,大象找到统管动物世界的山神,要求在动物世界中找点事情干。山神说:“现在动物世界中最好的职位空缺足宰相,其地位和权力仪次于大王一职。我很信任你,就去担任宰相吧。”不料大象却说:“我不想当宰相。”山神很生气,心想,给个宰相都不愿意当,太牛气了。于是它说:“那你就去担任开荒大臣一职吧,爱干不干。”  相似文献   

4.
钟芳 《人才瞭望》2012,(12):72-72
东方有一位国王对他的宰相说:“你相信运气吗?” “我相信。”宰相说。  相似文献   

5.
《大唐语林》记载:有个深得唐玄宗欢心的“方伎供奉”,他的女婿王如泚参加科举。他就请求玄宗开恩帮着女婿及第(录取)。玄宗答应并命令礼部:科举考试须取王如泚及第。试后,负责科举的礼部侍郎将皇帝钦点王如泚进士的情况报告给宰相。宰相问:“他的文章能达到录取的标准吗?”侍郎如实回答:“介于及第与落第之间。”于是,宰相说:“那就不能让他及第。科举是国家取才大典,怎么能凭皇帝一句话,就把功名与人?”宰相否决之后告知皇帝,玄宗只好取消成命。  相似文献   

6.
顾万勇 《人才开发》2005,(11):56-56
据史载,宋朝宰相吕蒙正做了宰相没多久,有人揭发蔡州知州张绅贪赃枉法,吕蒙正认真查办,但未找到实据。于是朝中便有人向宋太宗进言:“吕蒙正在贫寒时,曾向张绅要钱没要到,今天做了宰相就报复人家罢了。”宋太宗问及此事,吕蒙正未作辩解。后来,在审其他案子时无意中得到了张绅贪赃枉法的确凿证据,宋太宗即为吕蒙正正言,并赞其清廉,而吕蒙正亦是一笑了之,未见逢迎。面对恶意中伤,不加辩解;面对赞许提点,亦不言谢。此种“不辩不谢”的态度,可以说是为官的一种至高境界——不去为一些莫须有的诽谤之辞枉费口舌,可以更加集中精力专注于工作;不因…  相似文献   

7.
晏建怀 《人才瞭望》2014,(11):106-107
毛泽东曾诗赠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里面所提到的吕端,是北宋有名的宰相。  相似文献   

8.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他广纳世间各类贤士人才,让他们都成为自己的门客,成为齐国的“智囊团”.因为孟尝君有君子之德,并且他还给予门客们不菲的工资待遇,因此一时间,普天之下的贤才们纷纷投靠于他,高峰期曾达3000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 唐代宰相制度深受后人推崇.唐之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若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名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唐宰相制度较之两汉有很大发展,较之南北朝更完善成熟.高祖之世,是唐宰相制度形成阶段,宰相风采已显端倪; 太宗至天宝之初是完善阶段.那么,唐朝宰相都有什么样的权力?  相似文献   

10.
"一字千金"是用来形容文章写得出奇的好,浑然一体,一个字也改不得。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据书中记载,2000多年前,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纂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书成之后,他把"稿本"挂  相似文献   

11.
举重与举轻     
有两个意思相对的成语:“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望文释义,显然前者指的是对重的事物也能轻轻摆弄,后者则指轻的东西则要隆重对待。有人认为这是不同人应有的性格差异。大致皇帝、总统、元帅、董事长等等是“举重若轻”,宰相、总理、将军、总经理等辅臣是“举轻若重”。  相似文献   

12.
把不字去掉     
在美国的早期教育中,许多小学里的老师都会实行一种做法,那就是在黑板上写上三个字“我不能”。写完这三个字,老师会回过头去问孩子们:“我们怎么办?”这时所有的孩子都会齐声回答“把不字去掉!”于是,老师将“不”字擦掉了。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国多家机构联合揭晓了2015年度汉语盘点,“廉”和“互联网+”在众多候选字、词中脱颖而出。
  “廉”和“互联网+”成为年度国内字和国内词,“恐”及“反恐”摘得年度国际字和国际词。
  活动现场还公布了年度流行语、新词语以及网络词语。  相似文献   

14.
“我现在只关心着国家,只关心着人民”这就是文学老人巴金在今年元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等一行看望他时说的肺腑之言。 爱国家、爱人民始终贯穿着巴老的一生,伴随他走过70多年的文学道路.交织了他的理想和追求。著名作家柯灵先生曾将巴老的生平归结于两个字:一个是“真”字,“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笃实坦荡,表里如一。一个是“爱”字,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正义、爱一切美好和崇高的事业。这也是他恪守的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 近年来,巴老由于身患帕金森氏症、血压波动、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  相似文献   

15.
北宋初年,有人弹劾镇守大名府的节度使符彦卿多行不法。太祖赵匡胤接到举报,立刻把兵部侍郎王佑召来,命他代理大名府,留心观察符彦卿的动静,仔细调查他的罪状。最后太祖又让王佑近前,面授机宜,说:“卿此次前去,若能查出符彦卿不法罪状,朕当与卿王溥职位。”王溥者,当时的宰相也。太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只要你能把符彦卿的罪名坐实,就提拔你当宰相。  相似文献   

16.
大凡为官者,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而想利用你手中权力的人,往往是从你的嗜好上打开缺口的。春秋时期,鲁国大臣公仪休嗜鱼如命,他当了宰相后,很多人前来“送鱼”,作为  相似文献   

17.
吉星 《人才瞭望》2014,(3):75-75
明代宰相张居正自幼才华出众,“神童”“才子”的桂冠戴了不少,但由此亦使他产生了骄傲自满、目空一切的思想.据说,张居正同艾自修是好朋友,这年两人同时中举,但张居正名列前茅,而艾自修却列榜尾.这时,张居正洋洋自得,出一上联给艾自修对:  相似文献   

18.
许慕 《人才瞭望》2016,(19):55-55
在河南,“中”这个词,经常听到。答应人家,我们这里经常说“好”“行”,在河南,却说“中”,“中”已经成为河南语言的显著特征。说起“中”字,还有这样不寻常的来历。  相似文献   

19.
古人做诗,最忌同一首诗中字词重复,而“一字诗”却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几次反复出现,不仅不能有重复与拖沓之感,而且诗的内容还要与一定的事物相应.这本是难而又难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却竞相玩起“一字诗”来.  相似文献   

20.
《人才瞭望》2009,(5):21-21
我国古代有避讳的习俗,通常,老百姓需避皇帝和皇亲的名讳。例如,“秀才”这一名词,昔时因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遂避“秀”讳而改称“茂才”,这在古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避讳的方法通常是将需避的字采取缺笔、空字或改字。避讳现象在医药用语上也时有出现,有些中药名或方剂(汤头),也因为避讳而“改名换姓”。这是我国古代的陋俗,也是我国特有的“皇权威慑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