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困难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规范了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对违法用工单位的行为。但政策的不配套使用工单位出现畏难甚至抵触等现象,实施步履维艰。调查分析认为,《劳动合同法》要切实贯彻实施,就必须通过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宣传教育、规范单位用工、加大监察力度等措施来辅助其施行。  相似文献   

2.
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与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化是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我国学术论著中存在的有关不规范乃至失范的现象 ,文章论述了注释和索引的基本功能 ,批评了学术论著中的一些技术性失范和社会性行为失范现象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学术失范与中国学术的深层危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晓华 《学术界》2001,(5):169-172
学术界目前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无疑显示了中国学术提升自身的努力 ,但中国知识分子的弱点却再一次暴露出来 :大多数批评者不是着眼于探究学术失范的深层原因 ,而是情绪化地进行道德审判 ,急于将某些人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 ,仿佛道德的审判一结束 ,学术批评本身就完成了使命。此类道德审判式的学术批评乃是传统文化伦理中心主义在当代的延续 ,其意义注定是有限的 ,因为道德层面上热闹的口诛笔伐往往遮蔽了学术失范现象的深层原因。引发学术规范讨论的导因是某些学术著作涉嫌抄袭 ,即引用了别人的论述而未予注明。这种做法有违学术诚信原则 ,固…  相似文献   

4.
第一,“腐败”一词不是一个很明确的概念,法律上、道德上、政治上都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这个词在批判的时候非常有效,但却是一个不合法的词。当我们说到学术腐败的时候,大体上有四种情况:第一种,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侵权行为。这是一种违法现象,比如说抄袭、侵犯著作权、侵犯专利等等。这些在法律上都有严格制定。第二种是比较严重的,也就是犯罪现象。用虚拟的事实去套取科技部资金的支持就属于犯罪现象。第三种是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为一般指的是轻微的抄袭,比如说拼贴文章以及无注释的写作,都违反了学术规范。但是学术不规范不仅仅是这些。在国外,文章中与自己一致的、相反的、可比较的观点分别要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但是我们的学术规范远远没有到这种程度,这与我国学术起步时间不长有比较大的关系。第四种是可争议的问题。比如说一稿多投问题。投了稿子很久没有回应,再拖下去就过期了,所以不得不另投,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把我们所说的学术腐败分成四种情况:其实最后一种我们完全可以排除;前三种是性质不同的,我们不能笼统地讲学术腐败这件事。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学人在谈论学术界的种种“失范”现象,但如何建立和维护学术规范,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要像自然科学研究论著那样,规定论著必须有摘要、前言、文献综述、方法、发现、讨论和参考文献诸部分;有的说,要像西方的洋人那样,在出版社和杂志社建立双重匿名人审稿制;还有的说,要从大学开始抓起,讲授学术研究的ABC。这些建议都给人以有意义的启示,但似乎过多地看重学术规范的具体形式,忽略学术规范的目的乃推动学术发展这一根本点。正如法律制度的建立(此乃法制)并不一定上能够保证法律的执行和实施(此谓法治)一样,问题不在于重…  相似文献   

6.
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非常严重,因此,高校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势在必行。如今我们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在制度建设、第一课堂建设和第二课堂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一些不足。我们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弥补不足,建立无处不在的立体教育的网络,以期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前车之鉴:晚近十大学案警示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十大学案,均是我国十余年来引起重大反响的学术事件。既包括教育界、学术界、出版界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失范以及学术违规、违法现象,也包括学术不公、权学交易、学术腐败等现象。掩卷深思,除了尴尬,就是痛心。在无可挽回的尴尬和痛心之后,痛定思痛,我们还得清醒地面对。面对前车之鉴,惟有亡羊补牢、警钟长鸣,才有可能不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8.
政府采购是规范财政支出管理、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运行透明度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的县级政府在采购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必须要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健全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健全完善规范化采购信息发布机制,健全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电子采购平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从制度上坚决遏制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至今它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中的违法现象却有蔓延的趋势,如果对之不加以注意和克服,势必后患无穷。文章探讨了村民自治中违法的界限,指出违法现象的特点,剖析违法现象严重的成因,并提出克服违法现象的设想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要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紧迫性;讲学术道德,必须自觉树立学术自律意识,要从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学术标准做起;讲学术规范,要从学术评价和学术批评做起,从学术单位自身做起。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