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余绪鹏 《兰州学刊》2013,(6):150-154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也是公民意识的逐步觉醒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相比于经济的快速改革,文化转型却显得缓慢而滞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依旧带有浓厚的封建传统。作为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公民意识生长深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王权观念压制民主思想,臣民文化阻碍权利意识,人治思想排斥法治精神。构建现代公民意识任重而道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在基础结构上积极推进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主动扬弃传统政治文化,弘扬民主精神,养成权利意识,培育法治理性,也是当前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6):106-111
法治认同实质是一种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当代公民法治认同的现实基础在于认同是一种利益期待,法治为公民提供一种正当、现实的利益保护。法治树立权威的正当性基础在于民众对法治的内心响应与理性权衡,法治凭依政治属性和政治向心力能最大化凝聚人心、形成共识、树立权威。法治政府权威提升既需要一种内在的情感认同、价值引领,更需要一种外在的实践规范、制度保障;先立法、后行为成为一种法治常态与法治认同,为提升法治政府权威打造了畅通的制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稳定观及其实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稳定观的实质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治久安机制 ,是一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可持续的法治稳定观。要保障科学稳定观的实现 ,就要加强利益表达与整合机制建设 ,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民众基础 ;健全社会流动机制 ,积极培育“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为社会稳定提供结构性支撑条件 ;完善政治录用、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机制 ,建设弹性化的良好政治制度 ,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权基础 ;大力加强理性化的公民文化建设 ,培育以宪政、法治、人权观念为核心的公民意识 ,创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良好人文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态度与公民法治意识之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密集参与网络有助于产生公共舆论和培养声誉,这是在复杂社会中建立信任的必要基础.从历史发展的层面看,民主和法治相伴而生,但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对作为民主和法治的核心要素之公民参与态度与公民法治意识之间关联性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有鉴于此,通过对南京市的实证调查,在对公民法治意识的成长现状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公民参与态度对公民法治意识的影响,探讨推动公民法治意识成长的公民参与途径,则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体公民形成良好的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法治意识。提升公民法治意识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广大公民的法治意识普遍增强,但依然存在自觉学法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意识不强、重亲情轻法治、重关系轻法治、重权力轻法治、重权利轻义务等思想意识问题,影响社会整体法治意识的提升。提升公民法治意识,需要培养公民法治信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普法教育、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主体意识与理性精神:中国政治发展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7.
程亚萍 《南方论刊》2013,(6):100-103
公民意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总体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国家意识薄弱、主体意识不够、法治意识不强、公德意识缺失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我国全面系统的公民教育尚未形成,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高校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基础"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主线的要求,更是"基础"课教学内容的体现。因此,"基础"课教学要切实突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基础"课教师素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高度重视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治文化和谐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处在基本和谐的状态,但也存在着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公民意识薄弱,臣民意识浓重;等级观念深厚,平等意识贫乏;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特权思想严重,民主、公平意识缺乏;平均主义思想影响甚广;德治传统历史悠久,法治进程举步维难;党的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有待强化;管治意识过强,服务精神不足;政治理想淡漠、政治信仰模糊等不和谐现象。导致当前中国政治文化仍然不够和谐的深层次原因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惯性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强势渗透以及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而引发的现实政治文化的不断嬗变等多重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出了迫切要求。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健全的主体意识为逻辑基础,以稳固的政治意识为首要内容,以明确的法治意识为重点内容,以高尚的道德意识为目标内容。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与引领功能,借助学生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分别运用理论灌输、文化启思和实践体悟的形式,塑造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