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全球城市对全球的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东京是全球城市的典型代表。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为东京确立全球城市地位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东京的产业结构变化使得大量的生产服务业和具有全球性功能的产业集聚在东京都市区,增强了东京对全球其它城市和地区的辐射能力。全球城市与外界的关联度是衡量全球城市等级和全球性功能的重要的指标。许多证据都可以证明东京是全球城市网络中重要的节点城市,与外界存在着密切地联系。  相似文献   

2.
在福利体制的分析框架下,东亚福利体制国家在儿童照顾领域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福利态度.利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 2012年的数据,对东亚国家社会成员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进行判断,从国家与个人特征两个层面分析福利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到有限的儿童照顾政策影响,东亚福利体制国家中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总体倾向于家庭化,由韩国、日本到中国家庭化程度逐步加深.儿童照顾福利态度更多受到个人特征影响.性别、城乡与劳动力市场因素是影响中国、日本与韩国儿童照顾福利态度的主要差异点.日本与韩国女性的不利地位使得处于育儿阶段的女性期待在家庭之外获得更多儿童照顾支持,快速城市化使中国的大城市居民对儿童照顾支持有着更高的期待,隔代育儿的传统则使中国的就业者与育儿阶段的女性能够从家庭获得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3.
RCEP生效为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和中日韩服务业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利用Eora MRIO数据库中15个RCEP成员国在12个服务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社会网络研究视角,对中日韩三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区域内贸易网络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在RCEP成员国产业间贸易网络中,中国服务业进出口的贸易广度增速均显著高于日本和韩国,且进口贸易广度一直大于出口贸易广度;日本和韩国是中国服务业建立有效进口贸易联系的首要选择。中国服务业在贸易网络中的中介能力不断提升且已经超过日本,说明中国的“桥梁作用”显著增强,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中介能力提升是驱动中国服务业中介能力整体增强的主要原因;日本和韩国在一些细分行业上也体现出较强的中介能力。在RCEP框架下,中日韩可进一步强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合作,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完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尽管中韩日三国是在基本近似的情况下学习英语 ,但从托福考试的成绩上看 ,日本实际的英语能力大为落后。据托福的“ScoreData”统计 ,1 998年中国托福的平均成绩是 560分 ,韩国是 52 2分 ,日本仅仅是 490分 ,中国的成绩在近 1 0年间有明显提高。中国大学的英语教育基本上是国家管理。为了赶上欧美发达国家 ,中国举国一致 ,大办教育 ,英语教学被置于很重要的位置 ,教材由国家统一制定 ,实行统一考试。大学二年级期末 ,多数人可以达到国家 4级水平。韩国的英语教育没有采用中国的方式 ,而是由大学学分实施着控制管理。有统一教材 ,有…  相似文献   

5.
潘畅和 《日本学刊》2006,(5):107-116
日本与韩国虽然同样接受了中国的儒学,但对同样的儒学文本却做出了现实的不同诠释。这种结果是由两个主体的不同文化机质引发的:日本尚武,韩国崇文;日本是地域分割的有序组织,韩国是依赖血缘的无序社会;日本是以忠为先的主从秩序,韩国是以孝为先的父子序列;日本是基于人为的他律文化,韩国是基于自然主义的自律文化。  相似文献   

6.
弱关系的弱势及其转化——“关系”的一种文化阐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艳 《社会》2007,27(4):175-175
本文试图对“关系”的文化特质加以探讨。作者首先梳理了学界有关“关系”的文化论题、结构论题和工具论题,并阐明了重拾文化论题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有必要突破以往过于倚重中国社会本土概念的文化阐释方法,寻求更具有普遍意含的社会学概念和理论工具来界说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关系”现象。作为一种初步尝试,作者提出,社会网络理论中的弱关系概念对于认识中国社会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作者看来,在中国社会,“关系” 是与家族(或家族)内部关系相对应的一种社会关系形式,前者以弱关系为特征,后者以强关系为特征,两者在满足的功能、成员的可供选择性、规范性和社会分层效应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作者认为,“关系”实际上是指导社会成员处理某些家庭外部社会关系的行动模板。作者还提出,中国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弱关系文化,而且由于它善于促成弱关系向强关系的方向转化,善于从弱关系的动员中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能量,因而深刻地塑造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日本人的认识观具有多重性。日本文明与天皇制及东亚儒教文化、西 方文明和本土的武士道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于大陆国家中国和半岛国家韩国的日本 岛国文化特征。日本也因此形成了不同于中韩两国历史认识的日本人认识的特质。本文从 上述日本文化特质出发,分析了日本人对天皇制、日本战犯远东国际审判和靖国神社等历史 认识问题的层次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国外技术创新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世界各国、特别是技术创新型国家的技术创新模式各有千秋:美国的为“科学—技术—生产”;法国的为发展“竞争力重点园区”;韩国的为“引进、模仿—基础研究—创造、自主性—快速转化生产力”;日本的为“技术引进—消化—再改良—创新”。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实施自主创新的启示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确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开发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9.
日本不仅是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个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宣传工具,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们的作用在政权的更迭中都曾经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如1960年曾促使岸信介内阁成立,1976年又大肆渲染洛克希德事件,导致田中角荣内阁的垮台,因而有人认为,宣传工具具有很大权威,它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可以鼓动和利用人们的某种情绪去达到一定目的。但是,最近一个时期,日本宣传工具的这种威  相似文献   

10.
据日本《东方学》杂志1992年第1期报道,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办的汉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讨论会于1991年6月18—21日在新加坡召开。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意大利、秘鲁等国家和地区的170余名专家、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其研究大都集中在与东盟密切联系的地区,例如东北亚(中国、日本和韩国)和"东盟+3"。通过加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从中国—东盟发展历程看,"中国+东盟"合作模式为区域经济合作带来诸多的契机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马国俊 《社科纵横》2004,19(6):163-164
文字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以其独特的造型功能和长期积淀的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意趣 ,在中国文化史中 ,始终扮演着作为文字交流的实用工具和文人审美的表情手段这两种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学科的不断完善和细化 ,作为汉字这一本来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的文字形式 ,目前已经成为语言文字教育与艺术审美教育共同关注的对象。从书法文化视角和立场入手 ,是深化中小学写字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地方课程的逐步开设和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教材的相应配套 ,是深化中小学写字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安倍二次执政以来,全力推动日本国家安保战略转型,在国家、地区及全球三个层面构建起结构相对完善的新安保战略。日本制定新安保战略旨在更有效地保障本国安全利益,具体而言,国家层面的安全利益依赖日本自身的防卫力量与日美军事同盟来保障;地区层面的安全利益由日本与韩国、澳大利亚、东盟、印度的双边或多边安全合作共同维系;全球层面的安全利益主要通过与国际社会开展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来维护。安倍内阁对国家安保战略的调整具有系统性,它全面拉开了日本国家防卫由守转攻的序幕:一是强化自主防卫能力与日美同盟;二是构建地区安全合作网络;三是提升对国际安全事务的介入能力。我们必须对日本在安保领域的这一系列动向保持密切关注,并妥善应对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当代中国研究反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用于分析中国现实时 ,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市民社会概念的标准、界定及其效用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在避开理论纷争 ,把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为研究框架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工具时 ,当代中国研究在如何理解和评判中国的乡土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传统与现代的反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由此 ,我们从国家与社会有关视野研究当代中国时 ,应该将市民社会作为一个价值概念 ,拓宽研究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中 ,突破理论限制达到实践创新 ,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反哺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天下看点     
《东西南北》2014,(17):4-5
韩国:将成禁烟最严国家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8月7日发表题为《政府将使韩国成为全世界禁烟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报道称,如果你住的是公寓楼,韩国将禁止你在自己家里吸烟。韩国的新禁烟法把矛头对准了出租车和居民楼。出租车司机从2013年开始就不准再吸烟了,但法律没有说明乘客是否可以吸烟。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长期占据亚洲霸主地位 ,其国民生产总值占东亚地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它为整个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其他国家提供大量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空间 ,已经成为亚洲国家经济全面增长和东亚国家合作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是近年来两国经济合作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日本已成为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 ,按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排序 ,在所有来华投资国家中 ,日本仅次于美国 ,居第二位。随着中国加入 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日本许多企业更加看好中国市场 ,扩大对华直接投资。在此形势下 ,笔者认为有必要就日本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城市社区,虽然公民社会的建设主要是从居委会这样的自治组织着手进行的,但可以从理论上与实践中看到公民社会建设的另一条途径,其起点就是社区内更"草根"化的结社组织。从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看,社区内的草根结社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有着大不相同的结果。自治组织更容易突出国家与社会消长性的权力关系,而从结社组织出发,可以引导出建设性的国家—社会关系;建立自治组织所需的社会基础条件比较苛刻,而从结社组织入手,能够培育人们的参与意识与治理能力、提高社区内的社会资本含量。  相似文献   

18.
据日本《学术周报》1992年第1期报道,国际法学协会91年度讨论会首次在亚洲召开,并由日本东京大学于1991年9月3—5日主办。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波兰、泰国、韩国以及中国等13个国家的法学界人士出席了本年度的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陈星  彭华民 《社会工作》2024,(1):101-129+164-165
本文采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1996年、2006年、2016年政府责任主题调查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东亚福利体制下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的态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三个国家和地区公众在1996年、2006年、2016年期间对政府福利责任态度发生较大变化,1996年日本公众对政府社会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较高;2006年韩国公众对政府经济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得分最高,中国台湾省的社会性福利态度得分最高;2016年中国台湾省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得分均最高。三次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福利态度变化较大,其次为韩国,中国台湾省变化最小。研究进一步发现同一福利体制下公众福利态度的差异化特征受时间、国家和地区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福利态度国别地区比较研究说明东亚福利体制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并存。本文丰富并发展了东亚福利体制理论,具有基于本土福利态度发展政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约生 《日本研究》2003,46(4):41-47
城市化研究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化 ,从广义上说是指传统的、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从狭义上说 ,它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 ,城市人口迅速集中、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功能更加适应工业化、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强化的历史过程。1本文将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 2 0年代作为日本早期城市化的阶段。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是日本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城市化的发展 ,对日本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  在前工业社会 ,农业始终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城市“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