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所谓“上一代”,是与现在“这一代”比较而言的。“这一代”指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上一代”则指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出生者。虽然这两代人从年龄上看相去并不太远,但由于时代、经历、心灵和审美的差异,其人生方式和生命感受却可以用“相去霄壤”来形容。在“阅读”上的差异就很有代表性:“这一代”起于高考恢复和改革开放,阅读的资源和视野渐趋富足和开阔,如今他们又是流行杂志和网络媒介的弄潮儿;而“上一代”出生时,国家正处于极度的动荡与贫乏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得可怜,即使今天流行的时尚杂志与网络阅读也很难真正改…  相似文献   

2.
严彦 《中外书摘》2010,(11):75-77
“80后”,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一代,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未来。“80后”作为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特指国家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据统计,中国的这个群体超过2亿人。  相似文献   

3.
席捷  燕福民 《现代妇女》2014,(12):I0047-I0048
如今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尤其以199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为主体。相对于8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等,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迅猛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新特点。分析9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和现状问题,为加强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创新点。  相似文献   

4.
所谓"上一代",是与现在"这一代"比较而言的."这一代"指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上一代"则指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出生者.虽然这两代人从年龄上看相去并不太远,但由于时代、经历、心灵和审美的差异,其人生方式和生命感受却可以用"相去霄壤"来形容.在"阅读"上的差异就很有代表性:"这一代"起于高考恢复和改革开放,阅读的资源和视野渐趋富足和开阔,如今他们又是流行杂志和网络媒介的弄潮儿;而"上一代"出生时,国家正处于极度的动荡与贫乏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得可怜,即使今天流行的时尚杂志与网络阅读也很难真正改变和代替他们既有的阅读习惯.时代一去不返,而"上一代"的阅读却记忆犹新,永难磨灭,尤其在当下新式阅读的浪潮之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孙伶辉  高乃明 《职业》2014,(4):32-33
所谓Y代人,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新生代。新生代员工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他们对职业有哪些诉求?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机会可以吸引新生代?在CHINA HRKEY创智中国主办的2013中国人力资本管理峰会上,来自强生集团的高级人力资源总监Cathy女士就“Y代人的价值观与激励管理策略”的话题与大家做了精彩分享。  相似文献   

6.
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鸟巢一代”大学生具有以往同龄人所没有的特点,表现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个性张扬,极力表现与众不同,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对网络十分依赖,受到大量信息的包围,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功利欲望心强烈,承受挫折能力弱等。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需要随着工作对象的发展变化而发生转变。本文运用管理学中国家政府职能转变理论.在梳理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演进的基础上,提出面对“鸟巢一代”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方式应从“划桨”到“导航”.旨在为高校同行提供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字     
《职业》2010,(10):12-12
“50后” 今年以来,宁夏、吉林、贵州、甘肃、陕西等多个省区或省部级党政机关进行人事调整引人注目。这波调整呈现出“50后”一代渐成中坚,除了少数地方,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党政一把手绝大多数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有分析曾经指,地方大员中,1950年之前出生者已越来越少,“50后”逐渐成为省级党政首脑的中坚,“60后”则逐渐崭露头角。新近的调整依然体现了这一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滕格将出生于20世纪70、80和90年代的三代美国年轻人统称为"我一代",因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藐视权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决断,可是也缺乏责任感,前所未有的不快乐。在全球一体化浪潮下,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中国青少年要如何面对"我一代"身上所具有的互相矛盾的群体特征,对其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将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的年轻人是什么样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是这一代的主体。这一代人没有封闭的精神苦闷,没有太多传统文化的记忆,也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历史负累;这一代人的理想不再是“给世界留下什么”,而是“我从世界得到什么”……有社会学家说,这是走向“世俗化”的一代。而世俗化正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标尺。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有的可以看作是80年代的延续,而另外一些则意味着重要的转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正在进入社会转型的一个新阶段。在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社会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社会转型结构都已相应发生了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而伴随这些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一个类似于西方工业化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新中间阶层”应运而生,并业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结构中出现,并不断成熟扩大的“中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12,(20):41-42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试水“以房养老”模式,随后欧洲国家、日本、新加坡等国纷纷效仿。在过去的20年里,“以房养老”模式逐步发展成熟。目前,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都有各自的“以房养老”服务体系,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12.
鼓掌     
很久了,我都想弄明白,我的学生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鼓掌。 2008年,给大一新生上第一节课,随便问了两个同学的年龄,都生于90年代。我问:1989年出生的有吗?没有人举手。20世纪80年代就这样被一笔勾销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对这一幕应耳熟能详:节假日,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来到军烈属大娘家,担水劈柴、洒扫庭院。收拾停当后,挥手作别。大娘追出院门:“孩子们,我还不知道你们叫啥名字呀……”孩子们笑着说:“我们都叫雷锋。”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年龄划分,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两代城市外来工。第一代生于50、60年代,他们于80年代或90年代初进入城市;第二代生于80年代,于90年代末或新世纪初进入城市,生于70年代的农民,则属于其中的过渡一代。如今,第一代外来工大都已经返回农村,而构成今天外来工主体的是“新生代外来工”,除了户口簿上的“农业”二字,他们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职业已经基本无关。他们不再如父辈一样能吃苦节俭,不愿再回农村——然而,他们的根也不在城市里。  相似文献   

15.
道德意识:传统与现实的困惑也许还没有哪一代青年像当代青年面临如此纷杂、对峙的道德观念的困扰。倘若说许灵均《牧马人》、高加林《人生》和禾禾《野山》这一代青年在人生、事业与爱情方面的痛苦抉择,典型透视出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在现实生活大裂变中那种无所适从的精神惶惑感,那末80年代青年(大跃进至文革初出生的一代),他们今天面对的历史与道德之间的选择就显得更加坦率、浮躁与焦虑。因为他自懂事起,就受着十七年正统思想和“文革十年”极左思潮的双重裹挟。但他们又没经历大哥哥大姐姐从狂热“愚忠”到备感受“愚弄”的沉重历史磨难。他们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几乎是在上述这两种既相似又背离的价值体系中展开的,但仅仅又都只接受其边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关世界》2016,(14):94-100
1939年,美国的IBM集团开始以企业的名义收藏艺术品。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经济的复苏促进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发展。1959年,摩根大通购买了20件艺术品用于装饰其在公园大道的办公室,开启了它的艺术收藏之路。可以说是这两家公司开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先河。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当它们收藏了高质量的艺术品时,自己也就成为了“高质量”公司的代表。这个理念促使更多的企业将艺术品收藏纳入到企业的运营规划之中。20世纪70年代,全球企业艺术品收藏的总数增加了80%,在1980至1987年间又增加了50%,企业收藏进入高速发展期。企业艺术品收藏的发展与艺术品市场的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企业的艺术收藏是全球艺术品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企业收藏的实践也从欧美企业扩展到亚洲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的长周期,虽使企业艺术品收藏热情降低,但企业艺术品收藏却更趋于理性化、系统化、专业化、成熟化。  相似文献   

17.
在玫瑰成灾的年代,我们也许更希望用土豆传情达意;在大家一道滥情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对爱情的疑虑,往往会因为浪漫太容易制造和可以轻松获得而产生。也许,“我们一切的根本问题——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缺少爱。主人公:路远、花儿婚龄:无恋爱时间:对个月11天又7小时讲述者:路远我是70年代出生的那拨所谓“新人类”当中的一员。别人都说我们生逢其时,一长大就赶上了想怎么爱就怎么爱、愿意怎么浪漫就怎么浪漫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环境相对宽松的时代,但我本人对这一点持不同看法。今年情人节那天,我的传呼机、手机几乎被打爆,…  相似文献   

18.
王雅莉 《城市》2006,(5):19-22
一、城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意义 城市经济学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门经济学,80年代初才由西方传入中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19.
郭洁 《城市》2001,(1):56-58
西方对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起步就晚,概始于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有较快的发展,到60年代开始以独立的学科面貌出现.及至我国开始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与学科建设工作,已经是20世纪的80年代了.  相似文献   

20.
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上个世纪5 0年代,一个叫班尼斯的人类学家第一次在今天的意义上使用了社会网络的概念(Barnes ,1 95 4 )。不过,本文所评述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是指发轫于2 0世纪70年代,并于80年代以后日渐成熟起来的社会学中有关社会网络的探索。之所以把70年代作为起点,是因为那一时期,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对求职过程中“关系”的重要性的阐述( 1 974) ,引发了社会学家对社会网络的探究兴趣;而怀特和他的学生亦在网络表征方法上取得关键性的突破(White ,Boorman&Breiger,1 976;Boorman&White ,1 976)。至80年代中期,格兰诺维特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