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叶圣陶指出:“语文教学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点乃教学之成功。”又说:“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能力。”“养成了自改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可见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作文教学中,我为追求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进行了互批互改的有益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的。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改之又改,方成无瑕之玉”。但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师改”的做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束缚学生的独立思考,影响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叶圣陶先生说:“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批改,把作文的批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相似文献   

4.
经过两三年的“作文个性化”教学实验.我们的学生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作文“假、大、空”的状况,学生的习作已有多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而且可喜的是,学生经过“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引领。大都爱上了作文。达到了自能作文不待老师讲的程度。几年来,我在思索中探究,现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传统的“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的方式,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处于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而堆积如山的作文本又成为语文老师特有的沉重负担。辛辛苦苦改完作文发下去,结果呢?学生只看看等级、分数,并不仔细研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教师的批改成了无效劳力,徒劳而无功。对学生而言,也易养成做事不认真,敷衍塞责的习惯和不肯动脑思考,不愿动手修改的依赖心理,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大面积提高,致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把作文交给作文的人改,把修改作文的钥匙交给学生,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我就针对学生改文谈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谭可(广东高州中学525200)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朗B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对语文教学规律探讨的深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已引起了广大语文工作者、教师的高度重视,被列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积六十余年语文教研的经验,针对我国语文教学实际,提出了一整套改革语文教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他指出,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157页),并反复强调“语文教学首在养成读书习惯”(同上,书26页),“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同上书,717页)他有句名言叫做“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全部语文教学思想的最好的概括。这些见解,对我国语文教学及其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作文教学的改革应在“改”字上做文章,对作文的批改,应从教师的批改逐步过渡到指导学生自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那么,应怎样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呢?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方向。创新作文批改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一篇文章从构思到完稿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我认为学生自批互改,教师浏览批改,重点讲评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育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小学生的作文要从“真实”起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已的感受的文章才是最好的文章。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的这种能力是通过课文的阅读来培养的。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共十册,收编课文二百七十四篇。学生在中学阶段花五年时间,读二百七十四篇各种体裁的文  相似文献   

12.
对中学生的作文,究竟要不要精批细改,这是语文教育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对此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提出明确的主张。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就有精辟的见解。他在谈到作文批改时说:“学生、家长要求精批细改,这种要求不切实际。”“这个办法是无效劳动,应该得改。”为什么呢?首先,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承受精批细改的沉重负担。老师一天24小时,和别人一样,当中要有睡觉、吃饭、休息的时间,还有做家务的时间,剩下来还有多少时间?却要求他每星期作文百余本都要精批细改,老师哪里去找这些时间呢?尽管有的老师天天开夜车,也仍然是批不细,改不精。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由于教师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很多学生对怎样学好作文,如何学会作文茫然无知,学习态度一直是消极被动的,写作水平总是难以提高。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还要让他们会学。新世纪需要会学习会创新的人才,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里,笔者谈谈自己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把作文交给写作文的人改,把修改作文的钥匙交给学生,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说:“学习作文,必须根据经验,从实际生活流注出来,那才合乎所以要写作文的本意。”这是学生“有米可炊”和写好作文的关键,更是克服学生害怕作文和培养兴趣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少些命题作文,多些自由作文(这也是新课标改“作文”称“习作”的原因之一)。如“记一次野炊活动”大多数学生都写得雷同像流水账。这次笔者把它换为“野炊中的小故事”,这时学生像热锅里的蚂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改好。”可见,训练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作文教学的必要环节。我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以下四个原则:一、妙笔生花,雕琢龙头凤尾;二、水落石出,突出文章主体;三、提纲挈领,做到眉清目秀;四、风行水上,平淡亦是神奇。下面,我以一篇学生的习作为例,来谈一下我对上述四个修改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一定要把学生引向生活的光明之路。”看来生活与作文是紧密相连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应是学生自我表达和生活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这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表明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作文与生活的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切实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是老生常谈的头疼问题。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使学生的作文“满篇见红”。以为这样就能表明自己的工作态度,自己心安理得,同时还会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赞同,哪管最终的效果呢?叶圣陶对此颇有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长此以往,作文批改只成了一种形式,成了作文教学的一道工序,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情感效应”极为明显。当代学者认为:“情商”甚于“智商”。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文,不惟不自知其缺点,亦不尽自知其优点,而教学之最终目的.则在学生能自知英文之优缺点.自知则能辨认所作之文何处必须修改,何处确然说对。如是则不待依赖他人,而能心中有数,自为修改。教师积年累月.为学生批改作文,固在使学生终于能自改也。——《叶圣陶书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