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兴奋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相反,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他要求教师“举一”,学生能“反三”;这实际上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生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外国的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研究教法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听课,积极主动地发言,兴致勃勃地做练习、写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对某一项活动没有兴趣,必然会心不在焉,既然心不在焉,就定然不会把事情做好,作为复杂脑力劳动的作文尤其如此。倘若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他就会视作文为畏途,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的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也是激发情感的前提。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问题和学生对写作的热情问题,而不是单纯去强调写作的技能技法。《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中写道:"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宇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由此观之,古今中外名人无不把兴趣作为学习入门的“向导”,提高学习效果的“激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活跃的内在动力,是产生强烈求知欲的“能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有效手段。如何激发兴趣,同仁们都在苦苦探索,  相似文献   

6.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兴趣可以使人坚持不懈,产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样的兴趣也是习作的心理动力之一。习作者对自己的写习作活动有兴趣,就能促使他广为阅读,多于积累,勤于实践,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习作效应和水平。孔子早已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前,作文教学仍是一个兴趣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要从起始年级抓起,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一、依托课文,发挥学生想象潜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  相似文献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知道"偏重感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前提。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产生了持久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地学习,开动脑筋探索研究新知识。无法想象一个对某学科毫无兴趣的人会在此学科有所建树。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学习兴趣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则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人们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中学的所有学科中,政治科属于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而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对之不感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怎样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是教好与学好政治课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无友不如己者",<十三经注疏>解为:"言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亦日:"无、毋通,禁止词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据此,学人多解为"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如杨伯峻<论语译注>、许嘉璐<文白对照十三经>等皆持此说.笔者以为这样解释不够妥当,试加以辩说.首先,这种解释与孔子的思想体系不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仁"就是"爱".  相似文献   

1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倾向就是“兴趣”,它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物理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物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  相似文献   

12.
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作为一名大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概率统计课程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拥有一本好的入门书,能给学生打开眼界,使得授课知识变得浅显易  相似文献   

13.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文难,难于上蜀道。作文难写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兴趣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智慧的触发点,求知的前动力。作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提高写作兴趣的主阵地又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则更是不言而喻。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喜爱实验,喜欢动手,对做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本人认为多做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学习划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知学,即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境界是好学,即爱好学习,对学习有兴趣;最高境界是乐于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在这三个境界中,知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只有激发和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乐在其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他对自己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象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另一位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其实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自动、自主而充满兴趣地学习,掌握一套有成效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具备一种不断探索、更新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是极为紧要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种教学思想呢?这需要作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1 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情感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愿学 ,老师教起来也索然无味 ,学习气氛沉闷的现象。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较多 ,但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整节课上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思维被制约 ,自然对语文无兴趣可言。学生对语文兴趣不浓 ,对我们的教与学都是不利的 ,孔子两千多年前就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培养学生情感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好学、乐学、勤学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2 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条件情感需要从小培养 ,据美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最早的著名教育家孔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乐”,也即“乐于学习”吧,恰好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任何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语文的唯一途径。因为语文寓知识于文学熏陶中,寓道德情操教育于形象和语言的感染中。人生在世,谁不爱文学?谁不爱“乐”?就是一字不识的老农民,在劳  相似文献   

19.
读书的境界     
肖云军 《社区》2012,(5):4-4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好奇热爱,才会潜心钻研,以它为乐。  相似文献   

2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注重信任、和谐的师生情感的培养,联系实际互相提问,辩论演讲,创设情境,穿插幽默笑话等方式,对活跃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