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社会科学》2008,(5):56-57
今日黄山,新贾新儒,人才辈出。程国军就是千年徽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孕育出的新徽商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2.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基本特征,他们或是先儒后贾,或是先贾后儒,或是亦贾亦儒。在儒与贾的关系上,徽商更看重儒,业儒入仕是他们的终极关怀,因为儒可以光宗耀祖,贾则不能;但服贾可以给业儒提供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谈起徽商的思想特色,人们往往就会以“贾而好儒”来概括之,因此,也就从思想角度称徽商为“儒贾”,这有一定道理。下面试以述之。  相似文献   

4.
古徽州人杰地灵,在这遍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土地上,黄山以神奇而美丽的神韵,孕育了一大批诗书画名流和名不见传的诗人,歙县昌溪贾而好儒的徽商吴逸滨就是其一。  相似文献   

5.
“贾而好儒”是古代徽商的一大特色。明清以降,在浓厚的儒学氛围中,有许多徽商亦商亦儒或是“儒、仕、商”三位一体,他们在书画、金石篆刻、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建树颇多,成为古代徽州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徽州商人与徽州文化的关系,也成了当今徽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黟县自古属徽州府一域僻壤,服贾经商虽较休、歙稍迟,直到清代初期才逐渐蔚然成风,但发展之迅速和成效之显著,却在徽州府间独树一帜,以至徽商之贾而好儒、儒而入仕,贾而好义、义而多善举的社会特征能在一户之中得以凸现,生活在清乾隆年间的西递村胡学梓一家便是其中之典型。  相似文献   

7.
徽商和晋商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徽商和晋商二者之间在商业道德、政治态度、历史结局三方面既具有共性,也有相异之处,即对儒与贾的认识、对财富的认识不同。通过比较研究徽商和晋商的异同得失,总结其兴衰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明有着独一无二的延续性。中国文化能传承至今,实赖民族文化的支撑。 发扬光大徽州文化,是促进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工作。 徽州古村“文会”,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启示作用? 成于“儒”,败亦在“儒”,徽商兴衰史值得研究。 再读黄宾虹、叶显恩,仍是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中国商业达到了顶盛,其中晋商、徽商最负盛名,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两者在价值观上却有明显的差别:晋商"学而优则贾"、微商"贾而好儒"。不同的价值观源于其不同的民俗民风、历史条件以及与官府的紧密程度。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际,商业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以及新市民阶层的崛起,使得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遭到破坏,出现了"工商亦为本业"的思潮,传统士商关系开始发生巨大裂变.士商渗透、官商融合、弃儒就贾、亦贾亦儒渐成风气,中国特有的儒商精神也在商业实践中日渐形成,在明清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徽商能够跟晋商比肩伯仲同为商界劲旅,在中国商业经济发展史上挥写就一页浓墨重彩的篇章,其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正在于徽商大多崇重诚实守信,忠诚立质成了徽商待人接物的圭臬,信义存心成了徽商从贾成业的法宝,诚信为本反映了徽商贾而好儒的实质,以其照鉴用于今世,呼唤诚信的复归,犹似一帖良方,可望发挥医疴澄宇的功用。  相似文献   

12.
我校徽州文化研究所方利山副所长的徽州学新著《徽商品谭》一书,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对徽州文化中的“徽商”课题努力求索的一个结集,共有“历史上的徽商”、“好儒的徽商”、“徽商与徽州文化”、“徽商与现代社会”、“徽商古今谈”等五个部分31篇文章。《徽商品谭》通过对各类史志、家谱族谱及民间文献的追寻勾辑,列举了多种类型的徽商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13.
一、古“徽商”与新“浙商”的区别及共同点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活动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清时代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传遍天下。在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渐趋衰落。  相似文献   

14.
丰溪一秋叟     
发源于黄山的浮溪流经洽舍,与富溪交会,以下称丰乐河,途经歙之西溪南(今属徽州区)称丰溪,“丰溪”古时就是西溪南的代名词。丰溪至明清两代更是人才辈出,不仅有众多富甲一方的徽商,而且涌现出了不少著名的书画家、收藏家。到了晚清,丰溪又诞生了一位一生坎坷的书画家——吴镆。吴镆。号秋鹿,一号秋叟,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据方少求先生考证:吴少时在浙江余杭当学徒,店老板延师授图让他作伴陪读,他睿智过人,并勤学苦练。画学浙派,  相似文献   

15.
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产业资本转移加速推进,黄山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黄山作为徽商故里.依托独特的人文传统、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较强的产业基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开始研究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徽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围、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及其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制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鲍志道     
鲍志道(1743~1801年),字诚一,号肯园。歙县棠樾人.父亲鲍官瑷长期在外经商,但家中并不宽裕。鲍志道自幼读书,想走科举入仕之路,由于生活困难,11岁便弃儒服贾,出外谋生。他先是到江西鄱阳帮人打工井学习会计,后来又到金华经营浙盐,不久移居扬州口茶场盐灶生产地经营,接着又到湖北经商。八九年时间的辗转磨砺,志道历尽人生艰苦,既锻炼了胆识,又熟悉了商务行情。  相似文献   

18.
朱万曙 《江淮论坛》2012,(2):164-172
由王振忠、朱红整理的近代徽商自传小说《我之小史》自2008年出版以来,没有引起徽学和文学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认为:这部小说形象生动地记述了徽商由"儒"而"贾"的人生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品以一个小人物的眼光,反映了近代乡村和都市的社会变迁;由于作者注重写一部"信史",故小说缺少必要的情节和叙事技巧,但作者有一定的诗才,作品中多穿插诗词,或抒情言志、或描绘山水、或记录民俗风情,仍然有其审美价值;作者多处写自己看戏的经历,保留了丰富的近代乡村和都市戏剧演出的史料。因之,这部小说有着难得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清徽州家谱编修与徽商在近6个世纪的时间里相互影响。徽州家谱通过编修活动宣扬了良贾何负闳儒的理念,为徽商的经商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家谱的编修使徽商名垂后代成为可能,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内在追求。家谱的修撰还为徽商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重要的凭证,使他们能够通过商籍顺利入仕。在家谱成为徽商发展不可或缺因素的同时,徽商也为家谱的编修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明清徽州家谱编纂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徽州楹联作为楹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商用它来指导经商,形成了独特的徽商精神.徽州楹联文化中蕴藏着徽商独具特色的"徽骆驼"精神、诚信经营的原则、"贾而好儒"的文化追求以及坚守伦理的家族观念.通过徽州楹联文化看徽商精神,可以发扬徽商文化,挖掘徽商精神内涵,准确解读徽商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