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以温州为代表的民间金融危机再次发生,引起学界对引发此类民间金融危机在相关制度上诱因的关注。我国货币政策的多变是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多变的货币政策与滞后的传导机制,致使部分实业型中小企业对间接融资预判不足,最终陷入资金链断裂困境。因此,我国应当寻求货币政策的法治化调控路径,推进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利率市场化,建立起立法机关对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评价机制,依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创造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防范区域性民间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于从政府控制企业的产权路径上,考察不同所有权特征的企业如何应对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这种应对下企业不同的投资行为.研究发现,国家的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具有抑制作用,但是,由于中国政府普遍控制了上市公司的所有权,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受到了干扰,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的传导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因产权关系出现了弱效现象.特别是股权集中度非常高的国有企业,货币政策调控对企业投资的传导机制的效果受到抑制,更容易出现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投资决策的传导作用的偏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 ,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是特别顺畅 ,货币政策信号传导到总需求有一定困难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提高货币政策的作用、效率 ,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改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配给理论出发 ,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及其具体信贷行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利影响 ,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 ,货币政策传导的五种途径 ,以及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几个因素。针对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在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过程中 ,应建立以利率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路 ,以及相应的配套改革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有着股权融资偏好,但是由于资金利用效率普遍偏低,导致企业陷入了融资困境。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农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资本结构、股权融资总额以及股东盈利能力是影响农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的首要因素,且与股权融资效率正相关,资本担保价值、资产周转率和非负债税盾效应处在第二层次,成长性和财务风险处于第三层次,而企业收益波动性对股权融资效率影响次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18年的数据,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导致更高的企业金融化水平.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金融化的正向影响越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恶化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进而加剧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存在"股权质押-融资约束-金融化"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也为厘清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内在机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传导机制实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建立一个经济模型,综合比较通行研究的三个渠道,分析我国目前货币传导机制中各个渠道的不同作用。结论是:在中国利率非市场化、金融市场存在缺陷、银行贷款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不可替代的资金来源等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与资本市场传导在短期内尚难发挥作用,而银行贷款传导等信用渠道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面对这种状况,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促成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以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
从介绍货币政策工具出发,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探讨了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调控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对当前货币政策选择的建议:短期维持紧缩态势,通过更为精细化的调控手段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行并使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长期则要确定好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调控尽量以间接调控为主。  相似文献   

9.
金融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格的金融约束造成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利率、资产价格及市场性信贷等传导渠道不畅,不得不主要依靠行政性信贷传导,从而使现行金融调控模式与市场化的实质经济运行不相匹配.调控中主要运用数量型手段、对预期和时滞重视不够、对政策变量的属性把握和功能定位不准更进一步弱化了政策效果.因此,必须放松金融约束,加快金融的市场化改革,更多地采用金融价格手段,充分发挥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作用,以减少调控导致的经济震荡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研究货币政策传导问题对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微观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为此剖析了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的根本原因 ,主要在于金融风险约束环境的变化 ,即金融机构风险硬约束和社会信用风险软约束的矛盾冲突激化 ,并提出了完善货币传导机制的相应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2008-2018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实证检验了总体金融化水平对企业实业投资率的动态效应,并提出一个从利润角度衡量非金融企业总体金融化程度的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规模较小、融资约束较强的上市公司,金融化水平的提高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起到显著的挤出作用;而对于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弱的上市公司,金融化水平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挤出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货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是积极有效的 ,但目前货币政策时滞延长 ,传导机制并不顺畅 ,效力受阻。尤其是在通货紧缩的形势下 ,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 ,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金融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函数和收益成本约束来确定最佳的融资结构。对照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笔者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非上市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现状,进而从金融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金融制度二元化特征、资本市场的体制性缺陷以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机制的约束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管理理论框架与协调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18年间商业银行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管理共同影响银行信贷规模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总量效应较为明显,宏观审慎管理的资本比率要求显著约束了银行信贷扩张力度,直接影响银行信贷和结构变动;宏观审慎逆周期资本要求,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效应;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资本要求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约束更为有效,货币政策调控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约束作用较为明显;两者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比率,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资本比率要求迫使银行增加缓冲资本,约束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阻碍货币政策传导的诸因素分析,提出进一步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制,疏通和完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是健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阻碍货币政策传导的诸因素分析,提出进一步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制,疏通和完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是健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中小农业企业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农业天然弱质性且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小、财务规范性差及抵押资产不足等原因导致中小农业企业具有较高的融资约束。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以弥补中小农业企业的信用缺失,降低银企的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其面临的融资困境。在对中小农业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及缓解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12-2018年A股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中涉农中小企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回归模型并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农业企业融资约束受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信用风险因素的影响,供应链金融能显著缓解中小农业企业的融资约束,并通过降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信用风险来增强这种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利用沪深 A 股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社会绩效、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可以缓解融资约束,企业是否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为不会影响社会绩效对融资约束的作用,但较高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可以增强社会绩效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证实了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丰富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经济后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主要传导枢纽.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末能充分发挥出枢纽作用,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对阻碍国有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发展,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经很难适应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进行合理度量和有效调控的手段。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实施效果来看,我国现阶段采用的货币供应量调控模式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波动,调控效果难以持续。因此,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应尽早采用合适的利率规则,以减小经济的波动幅度,实现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