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蓓 《经营管理者》2013,(27):304-304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政府起了很大作用,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形成了一套发展体系。总体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报章机制,发展态势良好。为了弥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经济规制的政策。因此,规制政策是治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自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既积累了新的经验,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总结和研究。《中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跟踪研究》是东北财经大学肖兴志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及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推动经济转型、带动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率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意义,并在总结了其他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源优势以及资金瓶颈、体制性障碍等劣势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对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的演进规律、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结合达州实际,提出了达州市发展新兴产业,实行传统产业高端发展,高碳产业低碳发展,资源产业循环发展,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技术产业化,重点产品市场化,布局方式集聚化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0,(4):24-25
2010年仍将是主题投资年。不过,与去年不同的是,产业振兴“主角”将由战略性新兴产业担当。其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生物育种以及信息产业,被视为国家未来要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央吹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号角后,各地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已经拿出了自己的“拿手戏”。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科技含量大、技术水平高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大发展的时代,是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方向的时代。在这个蓝色经济时代,中国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海洋新兴产业体系以引领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成长导向,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海洋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发达国家在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过程中给予我国的启示,并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创意以求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一般将其概括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包括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电动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把握了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会,就是把握着未来,就是把握着发展的巨大机会。四川省应当审时度势,全面系统规划,争取尽快切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改变与提升四川工业和高科技在我国工业与高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但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资金、名牌产品、人才等问题。建议加快构建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政策倾斜和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使一些国家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充分认识到内需的重要性,因而均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上,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刺激消费,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使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绿色经济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形式之一,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各国开始把绿色经济作为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试图创新生产和消费模式。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在寻求产业转型和升级之路以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成了新宠儿。美国、日本、欧盟等都将注意力转向新兴产业。并给予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在战略新兴产业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主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快速布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海洋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而加快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剖析了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企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当前安徽经济振兴的着力点。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从"面向省内协调发展"和"面向省外竞争"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建议,为安徽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获取区域性竞争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3,(18):15-15
5月初,江苏省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江苏省确定的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低碳减排、循环利用等被列入重点支持领域。4月25日至26日,江西省镇村联动建设发展现场推进会召开。会议提出,着力形成"乡镇主导、农民主体、土地运作"的镇村建设自我发展良性机制。以镇村联动开创全省城乡协调、共同繁荣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局面,打造江西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支撑,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环境不同,正确选择与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参照,从自主创新力、效益贡献力、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力"评价模型,并对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显示:成都市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不一,产业发展水平和总体实力仍需加快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越来越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大。"十二五"以来,我国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金融体系的完善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越来越重要。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进行分析,从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5.
胡馨誉 《决策》2014,(10):I0010-I00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引擎,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由于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投资到见效的运作周期长,需要资金量大,一般的短期社会资金难以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保险资金等中长线资金的支持.目前,保险收入日益增加,而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于狭窄,资金运用效益偏低,因此,保险资金入主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提高了资金的运用效益,又保障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各种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产业政策、发展策略比较,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兵 《决策》2011,(2):I0014-I001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又是抢占新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就合肥高新区而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选准重点产业;二是提出实实在在的培育途径。本文主要结合影响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企业组织、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人力资源、重大项目等因素,探讨合肥高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快速演进,创新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各地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的经济建设重点。本文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重点对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钟芸香 《经营管理者》2014,(31):211-212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较多的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能够适当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环境具有较强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农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之一,在我国的环境污染源中也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农业抓起,结合农业本身的技术和发展模式,进行低碳经济的路径创新,以此实现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