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剩人口和劳动人口通过某种社会媒介与生产资料结合是密切相联的问题,而劳动人口通过某种社会媒介与生产资料结合是商品经济的一个侧面。只要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真正得到人们的公认,就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引出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必然产生过剩人口的探索。本文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过剩人口的涵义及其形成原因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层开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战略目标,就是使传统的封闭僵化的经济体制彻底瓦解,建立起富有生机活力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即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因此,无论是就商品经济理论本身的彻底性而言,还是就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触及到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人口理论建设问题的思索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否定了“物质生产的有计划性决定了人口生产也应有计划地进行”的理论认识,使人口理论面临新的抉择。人口理论建设的关键是融通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观、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可持续发展观等认识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为此,建议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其中要高扬“可持续发展”意蕴作为人口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农村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相应增长。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导致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和流动。本文拟根据74个城镇人口迁移调查的资料,估算建国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数量;并对社会主义人口迁移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口迁移是重要的人口社会现象,并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而逐渐增强。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口迁移和流动也随之呈逐年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5.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实施计划生育的重要特征和根本途径,是长期起作用的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生育,尽管在某些措施和方法上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家庭计划有相似之处,但其本质是不同的。这是由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人口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要求人口的发展也必须有计划地进行,使两者相适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人口的发展,必须服从于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学术界和某些实际工作部门对于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和特点,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是十分可贵的。但由于缺少完整资料,难以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诸如封闭式的城乡人口定居状况是否会妨碍计划性商品经济的发展,控制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如何,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迁移的本质特点、成因和模式是什么,这些涉及人口发展过程、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我国由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拓展的新形势,探讨处于新历史时期的中国人口发展与人口控制在不断更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前景和对策,联合国大学人口培训与研究项目“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课题组于1993年2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科学讨论  相似文献   

8.
刘钰 《南方人口》2004,19(4):63-64
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及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共同决定了一个人口群体的性别构成 ,直接影响着婚姻、家庭的形态和结构 ,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流动速率频繁 ,在控制上仍然存在操作性难题。有人认为 :婴儿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 ,在于家庭生育的有计划性与国家生育控制的有计划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矛盾中 ,国家控制住了人口数量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但家庭生育影响了婴儿的性别比结构 ,导致了女婴的…  相似文献   

9.
人口的文化程度,对人口的迁移流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口迁移流动的数量、方向和职业、行业结构,是发展商品经济不可低估的因素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于1986年对16个省市自治区74个城镇的人口迁移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文就其迁移人口的各级文化程度构成作一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标准和商品经济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也是我们现在评价社会实践的一种尺度。在人口研究中必须进一步体现生产力标准和商品经济观点,一方面是指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商品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的人口规律;另一方面是指研究人口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口学界和全国人民一道,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我认为还很不够,有待进一步努力,做更多的事情,为“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城乡人口急速流动。流动人口的增加,打破了社会劳动力结构的僵化状态,从而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化步伐,推动了商品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是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依据常德地区的情况和数据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城乡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严重常德地区1986年城乡流动人口(以有长住和临时居住户口为准)共476,000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4%。1986年全区计划外超生9,313人,其中4,720人是流动人口超生的,占总超生人数的51%。同时,据1986年12月对常德、桃源、汉寿三县调查,三县共有流动人口5,500户,三年内有3,100户出现过计划外生育,占总户数的56%。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人口政策建立的基点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固守旧的办法显然无助于我们实现中长期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人口迁移作为人口变动的三个重要过程之一,愈来愈被中国人口学界和社会各界所重视。1987年国家统计局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包括人口迁移的项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又被首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分析目前我国大城市流动老年人口的特征和流动原因 ,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表明 ,中国老年人口流动主要以家庭团聚为目的 ,老年人口流动是基于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理性决定。决定老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口的自身因素、流入地子女的经济状况和与老年人的关系以及流入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 现实的挑战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绝大部分劳动都被纳入商品经济范畴,它们不仅生产使用价值,而且创造价值,其价值都可用货币形态来表现。然而,主要由妇女承担的生育劳动仍隶属于家庭,虽然产生了使用价值,即劳动力,耗费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社会却不承认它创造了价值,因而没有交换价值。这个矛盾导致了妇女生育劳动的无偿性,也产生了当代一系列女性社会问题。首先是怀孕、生产期间女职工的待遇问题。一些企业的女职工从怀孕到生产,开初可正常地参加生产劳动,能拿100%的工资。随孕妇参加劳动时间的减少或根本不能参加劳动,其工资待遇也不断下降,仅拿70%、  相似文献   

16.
<正> 人口,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没有了人,也就不存在社会生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马恩全集》46卷上37页)。既然如此,人口状况如何,就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人口与社会和经济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人口与社会和经济必须协调发展,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但是,社会主义之前,根本不存在自觉的有计划的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而人口的发展也就不能不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撰文指出,在社会主义下,人人都终为劳动者,所以,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考察人口,就归结为考察劳动人口即劳动者;由于劳动者占有自身劳动力、劳动者集体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决定劳动者获得自主劳动权,所以我们依据马克思的指示将社会主义劳动称之为自主劳动、将社会主义劳动者称之为自主劳动者。依此新的角度,本文拟对社会主义下的人口即劳动人口的质量作一考察。不妥之处,敬希批评指正。 全文的前提是: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个体消费金用于购买生存资料,以保证劳动者的劳动力简单再生产;集体消费金用于购买发展资料,以保证劳动者的劳动力内含的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8.
1.正确认识人口流动对计生工作的影响。人口流动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人皆认可的事实,但对于“人口流动从长远看有利于降低生育水平和转变生育观念”这一点,不少人可能不理解,总认为人口流动只会增加计生工作的管理难度和漏洞,导致计划外出生的蔓延。从某段时间或从某个局部看,给人的感觉也确实如此。然而从长远看,从全局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从1982年的3000万到的1997年1亿多,人数翻了几倍,而计划生育率却没有因之而下降,人口出生率也没有因之而提高,流动人口中出现计划外生育的人所占比例也是…  相似文献   

19.
理论老年抚养比与实际老年抚养比偏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周燕 《人口研究》2004,28(3):38-43
理论老年抚养比与实际老年抚养比存在严重偏离 ,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及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是影响老年抚养比偏离的主要因素 ,老年抚养比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我们应当对老年抚养比偏离必须有一清晰认识 ,扭转长期以来用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分析相关问题的习惯作法 ,走出多年来以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的误区 ,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比较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对进藏跨省人口流动、西藏区内人口流动和区内向外人口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西藏人口流动的规模虽小但发展速度较快,这得益于国家政策和西藏经济发展的双重驱动。西藏当前的人口流动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形成了良性互动,在人口流动加速的情况下,需要注意跟进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提升西藏本地劳动人口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西藏本地人口的跨省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