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魏晋名士倡导"自然",行为"放达",不拘儒家礼法,蔚然成风,影响中古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此风并非如风暴骤起,而是渊源有自,无论其根本的思想脉络,还是其具体表现形式,都肇始于东汉中后期。汉末诸多特立独行之士,如戴良、马融、孔融等人,皆追求"达生任性"、"任情不羁",在日常生活之态度、待人接物之仪表、居丧守孝之礼法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重情轻礼的特征,不以儒家伦理规范为意。究其思想根源,在于他们摆脱了僵化的世俗儒家礼法的束缚,获得了道家自然精神的支撑。随着汉晋之际的社会变革,此风演化成为波澜壮阔的时代思潮,也就是所谓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是我国小说萌芽阶段一部记录魏晋名士言行的轶事小说,从其所写魏晋名士言行的特定内容和创作旨趣、审美追求看,则表现出玄韵、简约、谐趣的审美特征。玄韵是名士清谈所表现出来的清逸、爽朗、放旷的才情风韵;简约是指记事写人语言简洁洗练,言约旨远;谐趣是记事写人语言诙谐风趣,富有审美意味。《世说新语》这些审美特征,是它超越同时代世说体作品,能在后世得以广泛流传,成为文人士大夫案头必备之书并为诸家所仿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湛家世生平与所著《列子注》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毅 《东岳论丛》2004,25(6):166-170
张湛出身于具有玄学文化传统的山阳高平张氏家族,其祖父张嶷为"元康放达派",后为永嘉南渡的第一代东晋名士("中兴名士")。因放达不羁而为兖州"四伯"之一。在第二代东晋士人"永和名士"的推动下,永和年间(345~356)玄学清谈出现了高潮。但从理论建树看,东晋玄学理论著作的创作,则出现在永和之后,由第三代东晋名士(永和名士的子弟)完成,张湛即属于这一群体。他于隆和元年~太元七年(362~382)之间,通过解释家传道家经典《列子》,完成了魏晋玄学史上的最后一部学术力作———《列子注》。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随着神灵信仰的淡化,开始出现了"吉凶由人"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在用《周易》进行占筮的过程中,对卦爻辞和卦象作出带有明显道德色彩或自然主义的解说,使《周易》的宗教神学色彩不断弱化,哲理成分进一步增强。甚至有人脱离开卜筮,把《周易》当做道德说教或证明某种哲理的材料直接引用。春秋时期是《周易》由卜筮之书转变为哲理之书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以无双妙笔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林人物形象,在众多的反面人物形象中,吴敬梓"尤嫉名士"。其时轻薄无行的假名士遍地横行,真名士却如凤毛麟角,几不可寻。究其因,首先是统治阶级以程朱理学和八股科举制度互为表里地钳制士人的思想,造成士人思想愚昧,同时极大地缩小了士人的生存空间。真名士也仅能独善其身而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去挽救颓败的世风。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7,(2)
作为传统士人人格生成、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盛唐文士独特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形成与魏晋六朝以来名士风度的延续渊源密切。杜甫脱略狂简的个性以及嗜酒、善谑、幽栖等种种行为作派即与魏晋名士尤其是以嵇、阮为代表的竹林名士有着直接的渊源。其《饮中八仙歌》是盛唐文士受魏晋名士风度影响的一个最集中体现。"八仙"的个性、风貌特征以及嗜酒、高谈、傲视王侯等种种行为方式也以魏晋名士以及《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但其中的"狂"态又是典型盛唐式的。它的创作与此期涌现出的一批极具名士风度同时又是新进士群体主要干谒对象的朝臣人物有着直接关系,置身风气之中的杜甫敏锐地捕捉并以其生花妙笔记录下了这一独特的时代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文人名士大都钟爱游历山水,欣赏绮丽的风景,为之感叹吟咏,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描绘风景美的游记、山水诗和山水画等,从上述作品里我们可以梳理出我国古代文人名士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推崇"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旅游美学思想,并且从游历山水的实践中总结出诸多旅游审美方法和经验,掌握高超的旅游审美技巧,如"游道"、"游术"等.我国古代文人名士的旅游美学思想在中国园林、建筑以及现代旅游资源规划设计开发上有很好体现,对我们来讲,是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东汉盐、铁官制度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疑问所在 《汉书·地理志》于诸郡国所属县、道下,不乏注明何县、道有盐官、铁官设置的事实;而《续汉书·郡国志》于诸郡国所属县、道下,却只载何县、道“有盐”、“有铁”,而不载设置盐官、铁官的情况,似乎给人以东汉无盐官、铁官设置的印象。那么,东汉诸郡国所属县、道,究竟有无盐官、铁官的设置呢?此疑问之一。  相似文献   

9.
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刘邦在吸取秦二世灭亡的教训和成功运用分封承运天下基础上的独创,对于西汉政治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郡国并行制的演变过程也对汉代政治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肇始于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分封 ,形成于同姓王的出现 ,贯串汉初六代的郡国并行体制 ,对汉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研究者对其褒贬不一 ,或誉之 ,或毁之 ,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1.
韩晟昊先生是<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中的主人公.作家张雅文把他塑造成一位非常成功的海外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在他身上呈现出五大方面的审美魅力和人格追求,即铮铮铁骨屡遭打击而宁折不弯的硬汉子形象;矢志不渝,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创业者形象;有火气、远见卓识的特立独行的文化启蒙者.形象;晓大理识大局,有忧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爱国者形象;高风亮节,有人情味,幽默风趣的东方智者形象等,这一形象的塑造凝聚了作家张雅文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作家一以贯之的追求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蠡测——以《诸子略》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历来为学者所重视,有关研究著作甚多,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后出转精。该著强调《汉志》是一部汉代学者校雠东汉以前文献后的学术编目,只有从社会政教的角度去"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才能对《汉志》的著录体例有透彻理解。如《汉志.诸子略》各家的书目著录便反映着各家的学术发展史,而小说家书目之著录突出了小说家与黄老道家和汉代方士的关系,符合汉代小说家特点和作品实际。因此,《通释》对于学习和研读《汉志》,考察东汉以前文献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淮南子》一书论及天文地理、兵略治术、人文自然等,对《淮南子》各篇中论及音乐的文字进行探究,从而归纳总结出其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成因和儒道思想相融并争、矛盾统一的特征体现,以及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韩诗外传》与《吴越春秋》中要离传奇的文本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诗外传》与《吴越春秋》中的要离传奇在文本上有着明显的前后继承痕迹。从文本分析上看,《韩诗外传》在情节上多想像、虚构成分,影响着《吴越春秋》中的情节,使之表面合理而实荒幻,最终有别于史而成其为小说;在叙事结构上,《韩诗外传》的故事时序为早期的初具形态的历史演义小说所接纳,并在叙事时序上有所超越;在叙事情境上,《韩诗外传》的作者叙事情境为后来的讲史话本、历史演义小说所采纳,《吴越春秋》则在局部情节中以人物叙事情境之名而行作者叙事情境之实,开中国历史演义小说全知全能型人物叙事情境的风气之先。《韩诗外传》的文学性,对早期历史演义小说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读骚解语     
《抽思》“鸟集汉北”句中的“鸟”指代怀王,“异域”指秦国;《东君》“举矢操弧”二句为互文;《天问》“惟时何为”的“时”是指“时间”的概念;《涉江》中“鄂渚”是湖名,即今之湖北东部梁子湖,古称樊湖.  相似文献   

16.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诗经》,学界一般认为属于《鲁诗》。通过对海昏侯墓出土《诗经》中的传、故训、文字以及《齐论语》等其他竹简,结合传世文献记载,海昏侯墓《诗经》属于《韩诗》的可能性更大,可能与昌邑国《韩诗》学者王吉有关。通过海昏侯出土诸多简牍文献可知,刘贺其人虽缺少政治谋略,但也非冥顽不灵之徒。相较于汉代其他诸侯王,刘贺亦称得上是好学之人。  相似文献   

17.
王建军 《河北学刊》2005,25(1):160-166
忽必烈登基汗位并建立元朝,其文治方针便显现出树立蒙古文化正统地位的倾向。汉人儒士为维护汉法和争取儒治,也在努力弘扬儒学的道统地位。色目贵族则为了显示其政治特权,也绝不肯放弃在教育上的一席地位。元朝国子监的创办就是在这种多元政治势力的较量中经过三次较大的抗争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嘉道之际 ,学界出现了第一部系统批判汉学的著作即方东树的《汉学商兑》,从而使长期以来的汉、宋之争公开化。此书在为宋学辩护的同时 ,也集矢于当时的汉学流弊。书中方东树对汉学的攻击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即汉学家的治学方法、汉学诸人提出的种种“理”论、汉学繁冗支离、泥古株守之弊以及所谓汉学的超接道统。其中 ,无论是对汉学支离破碎、泥古株守的批判 ,还是对汉学家埋头考据、不通世务的针砭 ,都可谓深中肯綮。然而过分强烈的卫道心态 ,使方东树不能客观地对待汉学与宋学 ,议论往往走向极端。方氏固然揭露了汉学的痼疾 ,但采取了近乎全盘否定的方式 ,甚至抬出皇帝压人 ,这就超出了正常的学术争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从历史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对唐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弓研究员的《汉唐佛寺文化史》进行的批评性评论 ,指出了该书存在的史实史料、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具体结论中存在的明显的不足或错误  相似文献   

20.
《人谱》与儒家道德伦理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园 《河北学刊》2006,26(1):42-52
发生在明代后期的士大夫的“修身运动”,以其思想与方式(尤其方式)深刻地影响于后世,余风至今未泯。本文以明末大儒刘宗周所撰《人谱》为主要分析对象,考察其时儒家之徒的道德实践,探究他们当此危机时刻与修身有关的思想脉络。作为对流行于其时的袁黄《功过格》的反拨,刘宗周的《人谱》意欲申明儒学的原则,校正道德修炼中追求功利的倾向。有关的思想逻辑,却已非近人所能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