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矛盾斗争形式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这一问题,并在他们的著作中作了许多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集中地论述了社会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指出对抗是敌对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形式,这种矛盾斗争形式表现为战争和革命。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对抗仍然是阶级反对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一旦达到最紧张的地步,就成为全面的革命。可见建立在对立上面的社会,最后将成为最大的矛盾,将导致人们的肉搏。”“不是战斗,就是死亡;不是血战,就是毁灭。问题的提法必然如此。”(《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98页)这种斗争形式,对于解决阶级对抗的社会矛盾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至目前为止,生产力就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花费了四十年心血所撰著的《资本论》,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作指导,从资本主义最简单的因素——商品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揭示出现代社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列宁:《哲学笔记》409页)从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精辟分析中,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证明了“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9页)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以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发现和揭示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积累的规律,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规律,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的规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规律,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各集团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的回顾唯物史观认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是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马克思说过:“社会关系与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08页)旧中国所以会发生革命,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反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建立以后,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已经被废止,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有领导、有步骤地建立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信贷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杠杆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说:“毫无疑问,在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联合起来劳动的生产方式过渡时,信用制度会作为有力的杠杆发生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974年版第686页)。因此,在经济工作中,能否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的经  相似文献   

5.
<正>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和研究。这并不是因为他把生产力作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而是因为对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必须结合着生产力进行。他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所必需的限度内,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马克思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资本论〉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但是,“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在学术界有不少同志根据马克思对沙皇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8页)的预言,以苏联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达历史时期,便开创了社会主义社会;以及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便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为实例,论证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超越资本主  相似文献   

7.
1844年底到1845年春,马克思在巴黎——布鲁塞尔这一段时间,除了一直在钻研和批判政治经济学理论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外,还从另一角度,即哲学批判的角度,来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无产阶级扬弃这一制度的革命任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文译文的全部内容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页至第8页),就是后一方面工作的主要写作成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53页) 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八年的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他们相互勾结使中国处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当中。同时,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工人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同难题从1825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每隔一定时期发生一次经济危机。按照传统的理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引起的,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5页。)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后,经济危机也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10.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唯物主义历史中观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一个阶段的概括。从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了。但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中的哪一时代,国际、国内都还在争论。意大利翁贝托·梅洛蒂教授在其所著《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一书中,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学说。他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119页)得出结论说: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说:“法律只是事实的公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四卷第124页)。离开社会物质条件及其所产生的全部社会关系,任何法和关于法的理论,“就会变成一叠不值钱的废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六卷第292页)。这就是法律共同性存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全面调整基本建设经济关系,必须制定基本建设法马克思曾经告诉我们,“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292页)。并且说,“需要往往直接来自生产或以生产为基础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87页)我国的每项经济法规,都是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的,基本建设法也是如此。建国三十二年来,我国曾制定过大量的基本建设法规,  相似文献   

13.
政治经济学要不要研究生产力,诚如许多同志指出的,是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应当在经济学界广泛深入地展开讨论。我主张政治经济学要把生产力作为首要的研究对象,本文想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请大家指教。生产力历来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课题政治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而出现的一门科学。正如马克思讲的:“……历史地出现的政治经济学,事实上不外是资本主义生产时期的经济的科学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49页)。因此,只有认真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才能全面地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了极其深刻而又形象的描绘。资本主义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不同于奴隶制和封建制。资产阶级“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说过,“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44页)因为“活劳动不可能从无中创造出任何东西,所以必须找到它的客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446页)马克思的这些教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跳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论述,首次出现于他1881年3月8日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马克思当时这样写道:“……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35—436页。以下凡本书引文,只标卷数和页码)对于马克思这一论述,最近几年,引用者颇多,尽管写作目的不同,但有一点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两大思路。一是大家所熟悉的、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论述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和中期,他们思索未来的社会主义将在哪里突破时,始终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西欧、北美那些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发展,他们甚至点出了英、美、法、德四国首先和同时向社会主义过渡。“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69页)。其…  相似文献   

17.
一、科技思想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的本质。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这就明确了科学技术的本质是生产力,不是上层建筑。但是“四人帮”竟然宣称现代科学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邓小平捍卫和继承了马克思的这一原理,指出“生产力的基本因  相似文献   

18.
一、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组织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马克思指出:“不是商业使工业发生革命,而是工业不断使商业发生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等372页)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已经敲响了流通部门革命的大门;从五十年  相似文献   

19.
(一) “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的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121页)这句话是马克思在一八四二年《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中说的,那时马克思尚处于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但它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对于马克思实现哲学的变革,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哲学,都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得到了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革命蓬勃兴起的时代。一切旧哲学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都在新时代面前暗然失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崭新的哲学来正确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论述有两个科学预言:即未来社会是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2页)和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马克思的这两个精辟预言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笔者联系我国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实践来学习马克思这两个预言,深深感到马克思的科学预言所包含的深邃思想,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南,我认为我们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中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比其它所有制形式更好地实践着马克思的上述两个预言。对此,本文略作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