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封建农民的政治觉悟不可能超越封建主义的范畴,他们不可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意识;旧式农民战争只能是调整封建制度,为封建生产力继续开辟道路,因而是不具反封建性质的革命;旧式农民战争的作用是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完善,促进封建社会的安定和封建制度的巩固,为劳动人民进行正常的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为生产力发展重新开辟道路,它对整个封建统治起的是一种改造的作用,对整个封建生产关系起的是一种调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封建关系的形成两汉以来,新的生产力继续增长的结果,奴录制剥削形式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奴录社会的解体,就是这一矛盾极端尖锐化的结果。黄巾、黑山、白波等农民大暴动,崩解了东汉奴录制带国,同时,这一结果,也引起了封建关系的急剧发展,使得在旧的奴录制度内部产生出来的封建结构更加巩固地取得了领导地位。现在,旧的、奴录与奴录主的生产关系,不得不让位於新的、依附宵民与封建主的生产关系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开始占统治地位。一种剥削制度代替了另一种剥削制  相似文献   

3.
<正> 当前,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在世界范围内又兴起了广泛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这是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革命。一、改革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一场革命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革命的根源。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对抗性的矛盾时,就要彻底推翻现存的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非对抗性的矛盾时,则要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而不能采用彻底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的方法。无论是推翻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卫兴华认为,许多报刊发表文章,宣传农村专业户(包括承包专业户和个体专业户)“是农村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种提法在理论上值得斟酌。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新生产力的代表”这一概念有其特定的含意,不能随便使用。它不仅是个经济概念,而且是个政治概念;不仅是表现生产力水平的概念,而且是表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概念。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过或存在着个体经济,但个体经济从来没有也不能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因为他既不能作为革命的阶级代表新生产力的要求去推翻维护旧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的统治,更不能上升为新社会制度的统治阶级。既然如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作为非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结局,概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被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下去,另一种是作了改朝换代的工具。具体地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农民战争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农民起义领袖当了新王朝的“开国之君”。如刘邦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西汉;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第二种类型,农民战争推翻了旧的王朝后,农民起义的领袖没有建立新的王朝,而建立新王朝的却是在农民战争中突起的一支地主武装力量。如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李渊父子建立的唐王朝。第三种类型,农民战争推翻了旧的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争论中,一度出现否定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动力的模糊观点。笔者结合学习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关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论述,仍然深感是正确的。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斯大林说:“在封建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工作者——农奴……剥削几乎同奴隶制度下的剥削一样残酷……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的回顾唯物史观认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是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马克思说过:“社会关系与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08页)旧中国所以会发生革命,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反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建立以后,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已经被废止,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有领导、有步骤地建立  相似文献   

8.
在1954年至1956年的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中,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被史学界多数同志认定为“三次革命高潮”。此后,一些史学家曾遵从这一定论,著书立说,编写教材。近几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对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革命高潮”说提出了异议。笔者也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不妥之处,望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一经典作家认为:革命是消灭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实现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社会形态的转变。革命的领导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经过革命斗争根本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彻底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例如在法国,资产骱级就曾经利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个大家知道的规律来反对封建制度,推翻了封建  相似文献   

9.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是社会制度演进的根本原因.特别是生产力,其持续上升的运动,使其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其水平和结构决定着社会的基本面貌、状态和人类的文明程度.但是,社会制度的演进奔不决定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本身,而是由二者的关系决定的,即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程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而上层建筑对立程度而言,依赖于发达生产力的上层建筑能够自我固化,反而使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出现社会制度的跃升性更替、跨越式发展和跨越式制度演进构成社会制度进步的常态.文章通过社会制度更替的演进模型,具体说明了这种跃升的动力与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 革命和改革是人类社会解放生产力的两种方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只有通过一定手段,打破这个桎梏,实现社会变革,代之以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内孕育了平民阶级,这一阶级原来只是发展手工业生产的推动者,但是在海运开辟、国际贸易发展之后,手工工场取手工业而代之,资本主又经济因素逐渐占统治地位,平民阶级形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新型的生产力要求摧毁旧的封建生产关系,这表现在政治斗争上就是资产阶级打破封建贵族国家机器的革命,直接反映在意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中国社会处在供给不足的旧态势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大力增加生产,努力扩大供给;那么,中国社会处在需求不足的新态势下的主要矛盾就应是"日益增长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物质文化相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就应是大力增加消费,努力扩大需求.当然在这两种态势下的根本矛盾仍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根本任务仍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虽然根本任务未变,但完成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的着力点即主要任务要从增加供给转到增加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对于社会结构是这样认识的:社会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思想关系(其核心是政治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思想关系(含政治关系)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这三个社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被决定者对于决定者又有反作用。根据在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类型,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可分为五种,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而自给经济(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属于社会结构的生产关系部分。根据传统的理论,充分发展的、完备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个方面,而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又没有商品经济形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新的科学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于这个新概括,需要用实践和发展的观点来把握。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和基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个思想是邓小平新概括的突出特点。我们知道,社会形态的性质是由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的。由于不同时期这两对矛盾的不同内容,从而决定了人类社会的不同形态或本质。又由于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的三个层次中,生产力是最终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15.
清代实物定额租制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封建地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实现,是封建社会剩余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清代地租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的认识。本文将着重考察实物定额租制在清代的传布及其呈现出的诸种形态。一实物定额租制,是从实物分成租制发展来的,分成租制在早期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愈到后来,它压抑佃农生产积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一 马克思指出,商品经济是“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显然,这种生产关系是有别于作为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那种生产关系的。但,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同样是由社会生产力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中西封建制形成的不同途径与中西封建社会的不平衡发展彭顺生在中西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中,虽然中西方都遵循着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的普遍规律,但由于中西方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不同,因而中西方封建社会形成的途径也不同。西方封建社会是由“外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反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则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则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制度发生革命。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时候,资本主义就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前,我国哲学界对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见解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有两个,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另一种见解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只有一个,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两种见解虽然都有道理,但也有不全面或不准确的地方。我认为,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20.
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两重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这两重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双重危机,即生产过剩的危机与生产不足的危机.奥康纳认为这两种矛盾和两种危机总是内在地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成为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两种障碍,资本有自毁根基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