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周怡 《社会》2008,28(5):165-190
本文以一个集体主义的村庄能够从毛时代到后毛时代一路走红为案例,从“红”的学术意涵“声誉现象”入手,在村庄声誉从无到有再到持续维系的过程中,探讨村庄人固守集体经济理念的内在机制。基本的叙述结论是:H村的声誉现象可以被叙述在“投资回报”的经济学解释框架里。这就是,囊括贫困与奋斗经历的投资,所产生的物质、精神、认同和外援社会资本的利益回报,一旦汇聚为村庄人强烈的族群荣誉感,便能使村庄从一个以往行政强制的、贫苦捏合的共同体,走向一个被先进声誉拥戴而自觉“先进”的整合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学词汇中,英文Community 常常译成“社区”,俄文通常译作“共同体”.莫斯科俄语出版社出版的《俄英词典》上俄文的第一个英文解释就是Community.Community 这一词是西方社会使用得较为普遍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内容偏重于社会地域共同体。在苏联社会学论文集或文献中,所见到的“共同体”这一词,通常在词前都加上一个定语,因此,严格地说,他们没有把共同体作为一个单独的社会学概念。例如,用于社会地域研究的社会共同体叫社会地域共同体;用于民族、族类研究的民族、族类共同体、语言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文化分布区共同体等等,在共同体前都加上一个定语使用。但苏联社会学文献上对社会共同体的概念的表述与西方社会学“社区”的概念颇为接近,他们认为:1.社会共同体是个人群体和社会系统功能作为社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青岛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及四川大学10所高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2015-2019年的WoS论文为研究对象,选取InCites数据库中的9个文献计量指标从发文及被引规模、期刊等级、国际化水平和标准化被引表现4个维度对10所高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族的概念“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以各自特点相区别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词在我国只是近代才开始普遍使用,虽然“民”和“族”分别使用很早就有了,但没有组成“民族”一词,也没有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涵义。民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因而民族是属于历史范畴的。民族形成以前,“人类历史已经历了几百万年,而民族形成的历史不过万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①民族形成是人们共同体的形式之一。在民族形成以前,人类已有了不同的共同体,如种族共同体、语族共同体。从人类学方面划分区别人的体质特征为种…  相似文献   

5.
编后话     
编后话这一期刊发的文稿,都是在读或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撰写的。十一届三中圭会以后,我们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进f亏了教育改革,提出了“教育要面问现代化,面问世民,面向未采”的办教育方同,使教育事业迅建发展,在吕个领域都培养了一大批本(奏)科毕业生和硕...  相似文献   

6.
姚大志 《求是学刊》2013,40(1):47-55
虽然麦金太尔被视为当代社群主义的一个主要代表,但他本人却极力否认自己是社群主义者。这种否认源于他与其他社群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为了标示这种区别,我们不妨把麦金太尔的政治哲学称为"小社群主义"。首先,这种"小社群主义"建立在小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而小共同体(邻里、村镇或农场)区别于大共同体(现代的都市和国家);其次,这种小共同体既是实践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美国政策科学的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策科学的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陈振明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又称政策研究)是二战后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领域,它的出现被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用Y.德洛尔的话来说是一次“科学革命”,用A.里夫林的话来...  相似文献   

8.
对于国际关系,虽然在古代和中世纪就有人进行研究,但它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乃是晚近的事情。罗伯特·L.普法尔茨格拉夫、E.H.卡尔等人认为:“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研究领域,国际关系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得到公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研究和讲授国际关系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被承认为具有独立性的研究领域。”应当说,美国政治学家对于国际关系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荣山 《社会》2005,40(3):1-31
韦伯在权力与伦理之间的纠结,鲜明地体现了马基雅维里主义“国家理由”学说的双重性。和马基雅维里一样,韦伯看到,随着近代国家的兴起,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价值领域,与其他价值领域相冲突,但又不能彻底脱离其他价值领域。因此,他拒绝纯粹信念伦理,主张效果取向的责任伦理。不仅如此,他还直面马基雅维里时代尚未凸显的现代官僚制问题,把政体伦理降格为行政管理的正当性,从而使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走向前台。从这个意义上说,韦伯是一位“新马基雅维里主义者”。韦伯没能也无意彻底解决权力与伦理的冲突,他接受政治的“手段—目的”在伦理上的不一致之非理性现实,但他留下的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早已不只是一个德国问题,更是一个当代政治的普遍问题。今后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研究不仅要从制度层面,还要从观念层面解释中国如何从传统伦理性的“家产官僚制”演变成今天的官僚制。  相似文献   

10.
主权在民思想是卢梭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他对民这一概念作出了若干层次的解释。主权在民是指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主权者,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是民的最高与最广泛的层次;从分享主权者权威角度来看,公民就是共同体中的单个人格,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形成共同体,享有公共的自由与平等;从对法律的服从角度来看,契约的订立者又是臣民,是法律的遵循者和被统治者。因此,人民处于和国家的双重关系之中,既是立法者,又是守法者——法律的臣民;既是主权者,又是被统治者。对民的不同层次的解释体现出其不同的政治价值取向,对当代公民政治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世“三教融合”与“中西会通”──汤用彤、冯友兰、陈寅恪文化思想合论陈俊民上承胡适、梁漱溟“哲学方法”之主旨,继胡梁之后,在中国学术界能“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把西方的哲学方法论正确应用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真正能从中、西、印“三方面哲学史细...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党中央做出处理“法轮功”问题的重大决策,坚决依法取缔“法轮功”组织,彻底批判“法轮大法”。这对于利国利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局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每一位科学工作者都要旗帜鲜明地与“法轮功”组织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拿起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彻底揭露李洪志的歪理邪说,在全社会形成相信科学、崇尚真理的正气。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核心是宣扬唯心论和有神论。最近他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出的“再论迷信”一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在文中说:“当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3.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理念在海洋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项国际性的社会工程。知识所反映的发展规律可以形成说服其他行为体参与集体行动的软实力。引领未来的海洋治理需要我们具备提出治理方案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还需要推动制度建设,构建区域性制度、领域性制度,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中国要赢得全球伙伴的尊重,就必须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为全球公正、合理、可持续的海洋秩序做出贡献。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中国需要在国际社会中团结在理念和利益方面的志同道合者,支持以“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伦理基础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尚之 《东西南北》2012,(20):54-55
卡巴斯基是一家“好公司” 卡巴斯基很聪明,16岁被招进有克格勃背景的密码、电信和计算机科学学院,1987年毕业,成为军队的一名情报官员。25年来,他从未透露当年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在军队里做了什么。用他的话说,“那是高级机密,所以我不记得了。”  相似文献   

15.
哲学最初之所以被定位为“第一科学”,乃因为它的对象使所有其他科学的对象成为可能而具有优先性。如果说其他科学追问的对象是一个个“是什么”中的那个“什么”,那么,哲学所探究的对象则是使所有“什么”成为“什么”的那个最高者。但是,那个最高者却又不能再“是个什么”,否则它就不是最高者。这提示了哲学真正要面对的对象不是“什么”:不可规定而是作为纯粹否定的一个深渊,或者是一个不可限定的开放性整体,因而是一个不可被概念带出现场的不在场者。哲学要保持为第一科学,不仅要捍卫其科学性,而且要捍卫其超科学性。就哲学在捍卫其超科学性的同时也就是在捍卫人自由存在与自主关系而言,哲学作为第一科学同时就是一种伦理学。这样的哲学本身就具有无权力的权能。  相似文献   

16.
1990年莫斯科苏联哲学协会出版了B.伊万诺夫的专著:《政治心理学》。苏联哲学博士Д.Ф.科茲洛夫教授在《哲学科学》杂志1991年第2期发表的新书评介中说:政治心理学问题至今仍是苏联科学中的一个“空白点”。专门论述政治心理学的学术著作实际上还没有,尽管这个问题是社会心理学专业领域中最重要的选题。可以把本专著评价为是分析这方面研究的一般理论前提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一意识研究,是萨将自出哲学的出发点。其中不难看出胡塞尔现象学的深刻影响。在萨特看来,胡塞尔为意识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尤其是他的“意向性“,赋予意识以能动性和创造性。但他不而意胡答尔,又认为在“纯粹意识“中“先验自我”起着决定和支配作用。他认为,意识是清澈透明的,它物不应被嵌入,它不可能被产生、被支配,否则.就会陷入恶无限并终将导致“世界仍然性”的证明。意识无需它物而自己康在.它是完全充实的存在,只为自己所决定、所限制>。萨特也不同意苗卡尔以“我思”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因我思是一种反思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试论科学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不具有合法性的科学算不上真正的科学。科学的合法性正在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科学的“合法性”概念 ,指出科学规范就是科学之“法” ;其次从科学本身的发展 ,科学与哲学、科学与神学的冲突 ,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的行为等角度讨论了科学合法性的形成途径 ;第三 ,把科学合法性分为内在合法性和外在合法性 ,指出“建构科学理论所必须遵从的规范或原则”构成了科学理论的本质规定性 ;第四 ,从科学的内在与外在合法性探讨了科学合法性所发生的危机 ,特别指出政府或国家的合法性危机与文化危机也将导致科学的合法性危机 ;最后阐述了化解科学合法性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郭镇方 《学术交流》2002,46(3):50-53
经济科学都是以经济活动及其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虽然在近 2 0年来经济活动发生了向其他领域的“延伸” ,但它本身的“经济”意义并没有丧失。因此还需要坚定地把握经济活动及其关系对各门具体经济学科所具有的这种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3年第3期报道,“国际政治科学协会”于1982年8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第12次世界政治科学工作者讨论会。这是“国际政治科学协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这样的世界性讨论会。来自5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主题有3个:新国际秩序研究;社会和政治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