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夏季节,巴蜀大地春潮涌动。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四川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四川省委、省政府于8月7日在成都召开了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并制定了《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若干意见》。这次会议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贯彻中央“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动员会,是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  相似文献   

2.
为配合省委提出的“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新的发展战略。对“三个转变”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三个转变”提供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四川省社科院于近期召开了“‘三个转变’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来自全省理论战线的专家学者,结合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探讨和  相似文献   

3.
“读、记、论、做”四字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培养目标由应试型人才向素质型人才的转移,且具有低成本、便操作、易推广等特点,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必须遵循市场原则,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变。这也是国企改革的方向。为此,在实现国有企业转轨变型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措施,并通过考核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5.
1996年是“九五”计划第一年,中国经济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和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针对中国经济形势,提出了经济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之一: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  相似文献   

6.
陈红 《上海统计》1999,(5):21-23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指导思想,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而健康、协调地发展.这“两个根本转变”即指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转化,才能变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出,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劳动力即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过程的主体.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先进程度.人只有掌握了科技技术,并利用科学不断改进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国内外经验表明,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莱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创优争先”活动。“三创”的核心是“创业”,鼓励、引导和支持广大群众创家业、创企业、创事业,推动农民向商人转变,打工者向老板转变,个体工商户向企业家转变,掀起全民创业的新高潮。全民创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是突破点和主阵地,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把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作为全民创业的总抓手。  相似文献   

8.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物资统计工作的“五个转变”,主要是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使物资统计服务工作有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蒋朝阳 《四川省情》2003,(10):15-17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引领全球经济步入新时代,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创新与技术革命。在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80%,人才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依靠人才、占据高地、抢得先机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大力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就是要建立一套能够调动人才积极性,发挥人才聪明才智的人才管理使用新体制。日前,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中央在川单位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诚然,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如何衡量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粗放型和集约型的概念问题要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统一什么是粗放型、什么是集约型的认识。当前在工业生产上对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1.
广安市统计系统牢固树立统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大局意识,大力拓展服务领域,统计服务工作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服务意识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服务方式上,由静态统计向动态监测转变;在服务深度上,由低层次的数据服务向高层次的研究服务转变;在在服务内容上,由零散的、单项的服务,向综合的、配套的服务转变,并强调专业性向专业性与通俗性并重转变;在服务对象上,由重点服务领导向服务领导和服务社会并重转变。广安市统计服务实现“五个转变”@李中江$广安市统计局  相似文献   

12.
蒋萍  薛冰 《浙江统计》2008,(3):12-14
一、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演变过程与类别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经历了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归结为可持续发展的三种模式:传统发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其中,传统发展模式是非持续发展的代表,“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硬件”,其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价值实现,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而技术创新管理则是对技术创新做出决策、制定计划,通过组织、控制,最终实现技术创新目标全过程动态的管理。科技统计是在社会经济增长从数量犁向质量型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一套可以有效测度科技系统复杂机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郭虹 《四川统计》2008,(4):12-13
从2004年开始,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在“三集中”、“三大重点工程”、“六句话”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成都市启动了旨在实现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转变的“撤村并组”的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和“新居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一、我的基本认识 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从2003年1月提出至今已有9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参加过几次研讨会,这里,我谈几个认识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十余年的统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我们所要解决的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的问题:①统计指标在能够正确反映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状况的同时,全面向国际靠拢。这是一个统计国际化的过程;②统计调查由全面报表制度向普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结合的制度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灵活多变的要求。这是一个统计市场化的过程;③统计资料的汇总与分析全面实现计算机化。这是一个统计现代化的过程。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改革与统计工作的重心无不围绕这“三化”进行。我想我国今后统计工作的重心也不会离开这“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是统计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和基本任务,而且应愈来愈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的最直接手段就是树立精品意识,强化统计分析,实施精品战略,是实现统计分析从数量型向社会效益型迈进的关键环节,也是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实现“两个转变”,提高服务层次、争取当地党政领导支持,提高统计地位的需要,又是提高统计整体素质,提高统计分析研究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实现统计价值全方位增值的需要。 近年来,鸡西市统计局坚持以创“一流的班子、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环境、一流的业绩”为目标,从“夯基础、强素质、出精品、上水平”四个环节入手,始终把提高统计分析质量,为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提供高精尖统计产品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牢牢把握住为党政领导决策和管理服务这个核心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分析,从而使统计分析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统计工作已逐步由过去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事后服务向超前服务转变,由单一的数字服务向综合信息资料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形势看,成都市双流县迎来“总体发展放缓、区域经济升温”的大局势,迈入了“天府新区”建设启动、成都市“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发展加速的黄金阶段;双流面对的是“千年立城优城、成都南向扩张”的大机遇,处在成都市城市格局从延续千年的中心市区“单中心”,向中心市区、天府新区双流新城区“双中心”转变的关键时期。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双流房管工作系列报道,多角度呈现双流房管工作令人喜悦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省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影响的程度较深。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观念、步伐上,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比较悬殊。通过我省民营企业与发达经济地区的代表温州市的民营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差距,“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只有技术变迁的方向与本国资源禀赋相一致,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近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的优势,推进非熟练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供给由无限向有限转变,“刘易斯拐点”临近,传统增长模式日渐式微;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将向更具技术密集度的产业转移.在此背景下,中国技术进步的方向应由非熟练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向熟练劳动力技术进步转变;同时,避免向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转变,提高劳动报酬占GDP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