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模型,以2000-2005年为考察期,对湖北省17个市(州)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竞争能力及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效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目的是识别和认识各市(州)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的相对优势与劣势,为相关部门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差异和改善全省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有效控制及环境可恢复的情况下,研究了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构造了相应的数理经济模型,据此设计了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区域最优产业结构的测度工具。利用实际数据对陕西省最优产业结构进行了实际测量,结果显示,不同时期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最优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实际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同时期陕西省最优产业结构存在着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为例,首先,运用库茨涅茨不平衡系数并通过对其分解来分析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差异的变化情况,得到河南省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较大差异的结果;然后,又从分形理论中的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维数的角度对河南省区域发展差异进一步分析,得出河南省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具有分形特征;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从分形理论的角度给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还是小国;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区域的发展水平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由于不同区域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基础建设等众多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区域发展差异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经济尚处在发展阶段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不可忽略的重点话题。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整体上已实现协调发展,但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空间集聚性。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经济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统计与决策》2007,(15):90-92
自20世纪9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凸现出来,为了研究山东区域上经济发展的差异,试图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静态是借助梯度分析法从经济差异,包括人均GDP、产业结构、居民消费水平来比较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状况,动态角度则是借助竞争要素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表现出规律性的区域异质性,促进作用强度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中介效应来看,在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25.17%,即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中国各省、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否存在条件β收敛,文章加入了四个控制变量,分别是加入了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劳动力平均实际GDP增长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三个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的结果表明,三个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强度以及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重点考虑促进各省、市充分利用能源禀赋以及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走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变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作用显著,不过区域经济之间往往存在空间相关性。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空间相关因素,构建产业结构变量的协同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较为显著的外溢性。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及其产业结构转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泰尔系数分析东部、西部两大区域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并对利用外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差距明显高于其内部的差距,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本地区大量引进FDI的原因,而西部利用FDI的过程中促进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在重新梳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内涵基础上,首先构建包括海洋经济效益、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创新能力、海洋社会效益和政府支持度六个子系统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值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11个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其次,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收敛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研究表明: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以及六个子系统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区域总体差异、区域内(间)差异均呈扩大态势,南海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北海和南海地区的区域间差异最为明显,超密度贡献率是其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没有表现出σ收敛趋势,全国及三大沿海区域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海洋产业结构对全国、北海、南海地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的增长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建立动态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了物流发展水平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物流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物流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人口较多的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较快,对人口较少欠发达地区则产生负面的影响,因而将扩大区域经济差异。制定相应的物流管理政策,对人口较少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有所减轻,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转型系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PDL(Polynomial Distribution lag)模型检验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因果关系,存在产业转型与TFP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滞后于产业转型,即期产业转型系数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与滞后三期以内的产业转型系数正相关.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效应,不具备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环渤海地区产业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表明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滞后,转型质量不佳.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产业结构演进的城市化响应强度指标,研究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城市化响应强度的空间差异及变动趋势,并使用空间Durbin模型方法,对产业结构演进城市化响应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显著地提高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城市化响应强度,产业集聚与政府干预仅间接提高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经济增长速度则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县市经济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18个地市共包括108个县市,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各县市的经济社会总体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河南经济总体竞争能力不强,省内各县市之间存在发展严重不平衡问题。由于县域经济在河南省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决省内发展严重不平衡和总体竞争能力不强问题,必须在充分认识县市竞争力差异的基础上,发挥各自区域优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市竞争力评价,找出各县市经济竞争力水平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全省108个县市进行综合分类,提出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 ,不仅决定了某一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相对地位 ,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 ,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运用国际上常用的偏离 -份额分析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非线性机理,并使用变系数模型探索长三角各城市与都市圈演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的共同富裕水平表现为由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为转折点的“Z”字形区域为中心向邻近城市递减;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更大;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共同富裕差距存在区域差异和都市圈差异。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存在一个稳态黄金储蓄率,在这一储蓄率下,社会消费(生活水平)达到最大化.黄金储蓄率的实现与否,可以作为产业结构分析的理论依据.用这样的分析框架对我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分析显示,全国的产业结构中生产资料的生产比例总体不足,资本报酬占其总产值的比例在全国地区间差异较大;北京由于2008奥运已使生产资料生产产业布局过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中存在的分析深度不足,或者分析指标越多效果越不理想的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的实证对象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首先,构建了自主分析的模型——奇异值模型,利用实证调研数据,从区域发展差异度的角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了多指标分析,确定了六个不同发展层次的发展区域,找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对比分析三个地区地方财政收支对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得出结论:东中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对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力度不大,而西部地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会导致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完善现行的地方财政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