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改称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西南、西北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到之处,广泛开展民族工作,宣传民族团结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加强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执行严格的群众纪律,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理解、欢迎和支持,确保了红军长征胜利。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对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人口增长过快制约着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人口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共同繁荣,不利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因此,控制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势在必行。然而,由于各民族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独特的风俗习惯等,又不能一概而论,简单从事。如何控制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不能不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必然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现阶段,云南民族地区与先进地区比较,在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而要缩短这种差距,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为此,除进行必要的客观指导外,还必须从各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进行必要的分类指导,克服过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族人民在生活、生产各个方面越来越频繁的交往,随时随地都会接触到少数民族同志的姓名。因此,进行有关少数民族姓氏的研究,对加强人们的社会交往、增强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是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一、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姓名情况 谈到姓氏,首先要了解姓名情况。现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姓名结构,就整个民族而言,可以分为:有姓氏、基本无姓和无姓三大类。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为少数民族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正确地把握当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让世纪之交的少数民族经济,能够与全国的改革和开放相适应,基本上同步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各族人民群众正在积极地实践,也在认真地思考。本文试就这两个方面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民族展览馆,珍藏着4000余件建国初期全国各少数民族群众爱国上层赠送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礼品。这些礼品,有的是各族群众精心制作价值昂贵的装饰物,也有的是少数民族日常生产、生活中仍在使用的普通日用品,不管是哪一种,少数民族人民当时都把它视为最珍贵的礼物,衷心敬献给党中央、毛主席,表达他们对人民政府和人民领袖无比真诚的爱戴之情。今天,这些礼品已成为最好的历史见证,它标志了解放初期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取得的重大成就,反映出各族人民和领袖之间建起的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和深厚友情。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族人民正在学习新宪法、贯彻新宪法。新宪法确实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它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从根本法的地位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沿着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前进,保障了我国各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而不受侵犯。从民族问题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新宪法肯定了我国各少数民族应有的历史地位,明确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性质及其巩固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充实了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规定了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发展的引领和带动,是窥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前现代的中国一直在王朝周期律里循环,就是因为王朝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解决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在王朝时代以效忠于族群领袖而被动成为中央王朝的子民。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全社会免于贫困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各族人民免于政治依附,全体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国家建设目标的第一步是中央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中引领和带动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平等地进行政治参与、社会参与和经济参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边疆各族人民进行文化、政治多重塑造,确立边疆各族人民的国民主体性。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秩序构建,是在中央政府引领带动边疆各族人民变成平等的公民参与到建设现代人民主权国家进程中完成的,并在边疆治理过程中进一步构建和夯实,最终塑造了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超越族群和血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秩序。  相似文献   

9.
在明王朝统治下的二百七十六年中,在广西这块土地上,几乎没有一个平静的年头,英雄的各族人民自始至终进行了前仆后继的反抗斗争。起义的发动者,多为瑶壮人民,参加的有汉、苗、侗各族群众。实际上,它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起义的烽火,盛旺之时,遍及大半个广西。本文仅就明代广西少数民族人民起义的阶段划分、特点、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进行初步的探讨。三个阶段根据明代广西少数民族起义的发展情况,可将它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我们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历来非常关心和重视我国少数民族的问题。对于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毛主席曾写过许多精辟的文章和作过很多重要的指示。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七十篇文章中,就有十多篇论述到我国少数民族的问题。 毛主席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具体情况,运用和创造性地丰  相似文献   

11.
茶马贸易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以边疆各族人民所需的生活用品及生产工具等,与边疆所产马匹、土特产进行交易的一种互通有无的经济往来;是边疆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进行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的一种纽带;是各族人民友好关系史的重要篇章。历代封建王朝一般都以茶马贸易作为搞好民族关系的一种经济政策,如唐、宋、明皆行此制。但由于西南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以致茶马贸易在各个时期的作用和效果也存在着差异。本文先就南宋时期的茶马贸易与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四届人大的胜利召开,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喜事。我国五十四个少数民族都有代表参加,共同管理国家大事,这是毛主席、党中央对各少数民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信任,充分体现了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空前革命大团结。  相似文献   

13.
大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千千万万得力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各族人民争取彻底解放、迅速进到先进民族之林的首要的和紧迫的任务。一、德才兼备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标准我们的干部应是劳动人民的先进代表,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的执行者,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德才兼备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4.
多元与交融是新疆文化的特性,新疆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因迁徙流动和心理开放,与其他文化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多。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中,新疆少数民族接受语言的能力得到长期锻炼,掌握和使用双语具有较大优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激发新疆各族人民学习和掌握双语的热情,掀起新一轮的双语学习热潮,少数民族人群无疑是使用双语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国家通过兴办国有大型企业 ,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在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自觉地摒弃了一些封闭、守旧的习俗观念 ;同时 ,也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难以迅速接受新事物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滞后于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只有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人民政府与少数民族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他们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在本民族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发挥其他干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族人民的精神和智慧,反映了少数民族特有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其中少数民族文化中对"水"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运用都是独具特色的。通过对根植于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贵州剑河"苗族水鼓舞"的起源、形态和文化内涵的梳理分析,来探讨少数民族社会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18.
市场是使商品生产相互联系并使商品交换得以实现的场所。商品生产离不开市场,市场发育不良,就会严重地阻障商品交换以至商品生产的发展。发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县、区乡(镇)市场的商品经济,是使各族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必经道路。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县、区乡(镇)的市场问题。找出开拓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9.
文雅 《山西老年》2014,(1):50-5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汉族欢度春节的同时,有许多少数民族也和汉族一样辞旧迎新,欢度新春佳节。春节期间各族人民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体现了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虽然仅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但居住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六十。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多居住在祖国的边疆。我国各民族都是勤劳勇敢,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长期的相处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