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东北影像与新东北文化形象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东北文化形象依赖于东北影像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开发出具有艺术性和地域性的民间艺术,将新东北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东北影像以方言做纽带,消弭了观众与新东北文化间的距离和隔阂。新东北文化形象的成功塑造也为东北影像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将会大大推动东北影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东北方言的形成及官话区的划分、东北方言词汇研究的历史阶段、东北方言词汇研究的内容,以及东北方言词汇研究的问题与展望等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近百年来东北方言研究的进展情况,特别是韩国、日本等域外材料的挖掘,为东北方言的研究拓宽了新视域。在对近百年来东北方言研究的梳理过程中,虽然看到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尚存不足,如东北方言的内在价值还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辽西方言是东北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辽西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哈阜片;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分别是辽西方言语音与其他方言语音的比较研究、辽西个别方言点的语音描写研究以及基于语言教学的辽西方言语音研究等。从方言归属、语音概貌、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不但能够对辽西方言的研究现状有整体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找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便对东北方言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将新世纪之交的东北电影放在同一时期中国电影的背景下分析,通过对十年间东北电影现状的梳理,探究了1999-2008这十年间东北电影由艰难生存向相对繁荣转变的多方面原因,同时理性地看到东北电影发展背后尚存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东北草原民族以游猎生活为特点,反映在服饰上也具有独特的特色。本文从东北草原民族契丹、女真、蒙古人及满族人的服饰在质料、形制、图案以及配饰方面的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其所体现出的契丹捺钵文化精神,以期对契丹捺钵文化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辽宁境内共有三种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将从词法、词类、句法和范畴四个角度对辽宁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进行分类梳理。但目前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值得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与其以前的创作不同,作为一种自觉、理性的创作成果,大连籍作家素素的“独语东北”系列散文在鲜明而浓郁的文化色彩覆盖下,较全面地梳理和审视了东北文化,在突出表现东北历史与文化昔日辉煌过程中,充满了对东北历史文化的理性观照和反思,对东北人的生存方式和文明走向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树立了一种宝贵的东北意识。  相似文献   

8.
东北文化资源体系与产业化战略的研究分四大部分:一是文献调研与前期成果梳理。即针对课题所界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目标,以及相关的背景和时代性条件,而将文献层面的收集、整理和汇编,作为研究的文献基础;二是实地调研与板块描述。在上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以及前期田野考察所积累的成果,制定出符合研究要求的田野考察计划,在整理和宏观扫描层面对东北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总体性、板块性把握与扫描;三是确定东北文化资源体系。在超大型东北文化板块描写基础上,以多学科或学科交叉、综合方式,从文化地理学、民族学、历史学、民俗学、旅游学对东北文化资源板块进行体系性分析与判断,按着文化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属性、资源特征等条件与素质,确定东北文化资源板块的体系构成,划分出东北文化资源的几大体系;四是东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研究。依据旅游文化学、产业发展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与理论,结合东北地区的交通、人口分布,以及不同地区的资源储量和文化产业生产力进行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讨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路径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对国外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主要路径进行梳理,分析了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过程与趋势,提出了未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丝路影像在影视创作与研究领域备受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共发展的新篇章,丝路影像则是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文章梳理了丝路影像的概念和创作历史,通过对丝路影像作品的传播效果分析,提出了既要有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树立鲜明的国家形象,又要具有开放性,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精神,还应当具有美学感染力,将中国文化精神的表达融入美学风格的丝路影像文化内核。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中国影视作品海外传播的成功经验切入,围绕“东方美学”概念,尝试提出了丝路影像创作在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