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大的双重文化影响,促使历史上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不断地南下和西迁,也就不断地华夏化和世界化,当这两化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整体中达到相当程度时,民族文化的自新化过程便随之开始了。从肃慎雄棠之谜的破解到郭璞佛教化的诠解、剖白,最终至满族佛多祭仪式与神话传说现状的溯源,北方民俗传播史中的个案分析揭示了北方民族文化演变的这条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2.
汉语外来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外来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探索●张彩霞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汉语词汇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除通过它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而日益丰富外,还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从国内兄弟民族和国外一些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词语,即外来词,来不断丰富自己。外来词是不...  相似文献   

3.
《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涉及青藏地区古地名的考据、民族文化发展历史的探究,集中体现了李文实先生治学及研究的特色。在还原历史本真的基础上,始终贯穿着民族统一、文化共建的思想,探讨李文实先生的文史研究特色,对于指导研讨民族文化,包括研究民族发展问题,都有着基础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就是一个从确立现代民族意识(无论是反传统的,还是拥护传统的,其实在这一点上都是民族主义的)到形成现代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首先是一面民族之镜,一种民族精神的折射;其次也是一面现代之镜,是对现代文明的接受与批判。这是一个现代的形式(现代西方的哲学、科学、文化范畴、政治经济制度)与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心理)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是一个用民族之镜反映与接受现代世界文明的、艰难痛苦的观念转变过程,一个逐步走进现代社会现实之境的、批判性反思性的曲折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5.
姓氏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不同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繁衍生息、播迁交融、兴衰更替的总汇.姓氏的语义取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充分地体现民族文化的心理特质.通过对比中西姓氏在概念内涵、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的异质,训析二者的文化特性,揭示中西社会在民族心理、政治理念、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力求为解读中西姓氏的文化起源,了解不同社会的历史演变,弘扬传统的文化精髓,透视迥然的民族文化心理,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神话与中国东北诸族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古民族先后发生于长白山区域的神话 ,分别展现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这些神话揭示了他们以中原为原初地和文化取向 ,并不断主动地融入于中原文化的心理历程和发展脉络 ,从而在文化归属上阐明了东北古族中华化的历史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7.
民族社团组织在参与社区民族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宣传民族政策等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以广州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例,调查了其近三年通过会刊宣传、举办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及与街道合作开展民族文化建设项目等方式参与社区民族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收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民族社团未来继续参与社区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5):92-9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民族地区在地理位置、历史环境、民族习俗等方面的特殊性,致使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经济、宗教、民族习惯法和法律执行等因素对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以便从中找到阻碍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前跨文化英语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得到认可和重视,但在我国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忽视本民族文化的介绍;主要以片段式的单一文化介绍为主,忽视整体性、系统性的文化导入;主要采取“显性”文化介绍路径,忽视“隐性”文化介绍路径等诸多缺陷。本文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出发,强调跨文化英语教学可以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这些缺陷进行有效的弥补,从而更好地达到跨文化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每一种民族文化在它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同时也就形成了相应的民族心理素质和心理结构。 日本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次是古代汉文化大规模的涌入,一次是明治维新以后欧美文化的影响。两次外来文化与日本大和民族土著文化之间的冲突、融合,产生了一种既非日本土著文化又非中国汉文化和欧美文化的新文化形态。与此同时,也相应地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