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志华 《老年世界》2006,(14):11-11
我有一双儿女.都已结婚成家,于是家中多了两个“外人”,即:姑爷和儿媳。我心中暗暗告诫自己,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一定要端平。常言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儿媳进了咱家门,都是一家人,儿媳、闺女一样待.对儿媳从不“留一手”!我心想:“人心都是肉长的.要以真心换真心!”  相似文献   

2.
装聋找乐     
俗话说“十老九聋”,可我年过花甲却耳聪目明。然而,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不聋也有不聋的烦恼。譬如早晨9点多钟了,儿子和儿媳还把房门关得紧紧的。儿子小声地说:“起床吧,上班时间到了。”儿媳说:“半年没发工资了,上鬼的班,睡。”尽管声音很小,我在客厅还是听得清清楚楚。我最看不惯年轻人懒惰,便坐在沙发上自言自语地评论起来:“越有的越奔,越没有的越困。”没想到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儿媳,房内马上就有了动静———踢鞋、顿脚、摔梳子,接着是儿媳气呼呼地出了门,走出院子还扔来一句:“人老像精怪,越老越变态。”为这…  相似文献   

3.
我有一个美丽的奢望:能与未来的儿媳成为好朋友。提笔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笑了:儿子连女友尚未“到位”.怎言儿媳呢?不过这又何妨,儿子终归是要娶妻,我也铁定会作婆婆,那么写给未来的儿媳,当是地道的有的放矢了。让未来的儿媳知道自己怎样的“心思”呢?如此一问,竟有千言万语要说之感。倒不是鄙人有多少作儿媳的感慨,因了婆家于千里之外,婆媳关系极为简单,平时只是寄信汇款,偶尔去上一楼,双方亦是“客情”浓浓,并无不快之事。但眼见耳闻大多数人家,似乎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婆媳情结”,通俗点说即是那个复杂的婆媳关系问…  相似文献   

4.
儿媳与孝道     
儿媳与孝道□/张怀承〔编者按〕值此“敬老好儿媳”征文活动评奖揭晓之际,本刊约请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张怀承教授撰写了《儿媳与孝道》一文,以此作为对这次活动的总结。《老年人》杂志从去年第四期始开辟了《敬老好儿媳》专栏,一年来连续刊载...  相似文献   

5.
立明  兆利 《当代老年》2006,(11):9-9
农民张老汉的独子张某与儿媳林某是中学同学,2004年国庆节时两人登记结婚:2005年11月5日晚7时许,张某去岳母家接妻子,途中遇车祸死亡。儿子的意外死亡,使老两口陷入老年丧子的悲痛中。“折腾”几宿后,老两口儿决定和儿媳“摊牌”,要她把张家的“香火”给留下来。林某此时也同样承受着失去丈夫的巨大痛苦,拖着两个多月身孕的她决定搬回娘家住。这个提议遭到了公婆的极力反对,林某了解公婆的担心后,一再保证把孩子生下来,但此时张老汉夫妇已听不进儿媳的话。见公婆如此执着,林某提出签一份协议:保证日后把与丈夫的孩子生下来,如违约自己愿承担10万元的违约金,并丧失对丈夫财产的继承权。协议签订后,老两口儿虽然放心了很多,但林某却经不住亲朋好友的劝说,于今年2月“违约”到医院做了“人流”手术。听到儿媳堕胎的消息,老两口儿在痛苦和气愤之余,决定到法院为“孙子”讨个公道,让儿媳妇赔偿“违约金”10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张老汉夫妇与儿媳签订的“香火协议”是无效的,且法律明确保护妇女的生育权。法院以协议无效、原告的诉求没有法律根据为由驳回了两位老人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6.
妻子误甩飞刀致使丈夫丧命,承受丧子之痛的年迈公婆却没有怨恨儿媳,而是强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写信给法官为儿媳求情。庭审当日,老两口还当庭向法官下跪,跪求法官能对儿媳从轻处理。  相似文献   

7.
王景龙 《老年人》2010,(6):52-52
问:因买新房子缺钱,儿子儿媳提议我把自己的旧房子卖掉,将购房款资助他们买房,之后我和他们一起住到新房子里。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可是,前不久,儿子儿媳离婚了.房子给了“儿媳”。  相似文献   

8.
蓝田玉 《老年人》2011,(5):18-18
电视剧《门槛》中有一个温泉山庄的孔经理,说话满口官腔,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我负责”。他未过门的儿媳、新任会计常妙娟敢于坚持原则,发现贪污分子岳观鳞的问题后,坚持要查他过去的账。这下触动了孔经理的神经,他赶忙对“儿媳”表示:如果有问题“我负责”。“我负责”,看起来是句担保的话,其实是他心里有鬼,害怕查岳的账,拔出萝卜带出泥。  相似文献   

9.
天平 《老年世界》2006,(13):10-11
在一纸“诚信协议”的保证下,婆婆终于冲破亲情在法庭上为儿媳作证,花心的儿子扫地出门。然而,当儿子为此与母亲断绝关系时,前儿媳却没有遵守诚信……  相似文献   

10.
婆媳一家亲     
结婚后的最初两年,我和老公一直住在公婆家。很多亲戚朋友担心我和婆婆合不来。事实是,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很快乐。当然,要讨得婆婆欢心,得稍稍用些心思,发挥我们“80后”儿媳的聪明才智搞点小“招术”,让婆婆慢慢“中招”。  相似文献   

11.
邻居张大伯是个“句句说清、事事分明”的人,平时特别喜欢“较真”。然而,进入晚年后,他却经常与儿子、儿媳因鸡毛蒜皮的家务小事发生争吵,弄得家里“冷战”频频,张大伯整天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12.
秘书爷爷     
儿子出差还未回来,儿媳又要出差去上海。 头一天晚上,儿媳把小孙子的衣物等都一一的整理好,一件一件的交给我的老伴。第二天,儿媳出发前又交给我一盘英语磁带:“爸,您每天晚上拿出点时间,给你的小孙子播放这盘带,千万不要忘了。爸爸,叫您受累了。真不好意思,没办法啊!”  相似文献   

13.
叶丹 《当代老年》2013,(4):12-13
“儿子离婚,我见不着孙子了!”这是很多老年朋友面对离婚的儿子、女儿最常抱怨的一句话。“都说隔辈亲,我现在是隔辈难。”他们说,“想看一眼亲孙子,不仅在家得求爷爷告奶奶拜托儿子把孙子接来,还得祈祷前儿媳、前亲家别阻拦。”可作为监护人的一方,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时常明里暗里拒绝对方老人看望孙子的要求,她们说:“前公婆有了新儿媳、后孙子,他们的爱已经分割,我的孩子去了会心痛。”真的如此吗?其实,一旦孩子彻底见不到“那边的人”,岂不是连一点点爱都感受不到了么?  相似文献   

14.
跨国婚姻在上个世纪末就不算新鲜事儿了,但他们融合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的家庭故事如今说起还是很新鲜。 沈先生:韩国儿媳“宠坏”了儿子 去美国前,才知长子在美国娶了个韩国媳妇。 儿媳的英文名字叫June,比儿子年轻9岁,17岁时从汉城移民美国。她中等身材,漂亮和气而善解人意,是一位典型的东方女性。 儿子不懂韩语,她也不懂汉语,两口子平时交谈用英语。韩国是个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在这种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儿媳,依旧保留着固有的韩国传统。 第一次晚餐,我发现儿媳总在注意每人的饭碗,原来她在观察…  相似文献   

15.
“是我害了儿子和儿媳呀!” 一辆120救护车呼啸着驶进了一个居民小区,从一户人家中抬出了一男一女两个血淋淋的年轻人。邻居们都惊问,这对结婚才一年的恩爱夫妻,怎么突然间成了“血人”?  相似文献   

16.
《当代老年》2009,(3):5-5
大连市甘井子区政府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推出“家属照料型”服务品牌,凡是子女、儿媳照顾父母公婆的,政府发给月工资。  相似文献   

17.
一位弯腰驼背的白发老人,蹒跚着走进安化县人民法院东坪法庭。见到法官,老人“卜嗵”一声跪倒在地,哭诉道:“我要告我那忘恩负义的儿子和儿媳……”  这事发生在2000年4月25日。老人叫樊金花,82岁,安化县田庄乡黄沙村人。提起樊金花,村里人都说她命苦。解放前,她和丈夫谌强民共生育了5个小孩,因病夭折4个,只有长子谌孝康长大了。他们节衣缩食,一点一滴为儿子的将来作着准备。1963年,谌孝康与同村姑娘蒋贞红完婚,他们含辛茹苦砌了一栋新房给儿子儿媳居住,而自己仍旧在原先那间旧屋栖身。  斗转星移。1987年,孙子谌有朋也到…  相似文献   

18.
今年65岁的夏清明,是辽宁省沈阳市某机关的退休干部。他和老伴相敬如宾,两个儿子事业有成,但他觉得没个女儿是一大遗憾。小儿子结婚后,夏清明对小儿媳视如己出,甚至小两口闹离婚时,他仍像疼亲生闺女一样疼儿媳。没想到,他的“女儿情结”伤害了老伴的感情,以致老两口分居了。对此,夏清明苦恼至极,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近日,夏清明向本刊倾诉了他的遭遇和苦恼。  相似文献   

19.
阿岚 《当代老年》2010,(4):58-58
今年65岁的胡珂老人一直与儿子生活,现有个8岁的孙子。由于儿媳工作十分忙碌,孙子平时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由老人“全权”看管。  相似文献   

20.
我儿他儿     
我儿他儿从前,有个泥瓦匠,妻子早年亡故,他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自己也老了。哪知儿媳进了门,却一日三餐连残菜剩饭也不让他吃饱。有了孙子,儿媳更把他当仆人使。他不计较,伊然百般呵护孙一子。邻居问:“儿子都靠不住,还想靠孙子呀?”他笑着写了几句诗:“辛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