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苏区文化是很短暂的一瞬,苏区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写出了民族光辉历史的新一页.苏区戏剧运动是苏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区戏剧运动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第一次有广大工农兵大众参加的新型的艺术运动,是苏区军民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它的历史地位及基本特征,对于今天我们弘扬苏区文艺传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川陕苏区精神"是巴中进行"四川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定位的核心文化力量.但在其文化宣传中,却长期用"红军精神"这个单一、平淡的红色文化宣传口号,这使巴中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挖掘川陕苏区精神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重新进行历史文化名城宣传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苏区乡村俱乐部是中国共产党与苏维埃政府在乡村社会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创造苏区新文化的平台。作为苏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乡村俱乐部有效地组织了乡村的农民文化生活,它通过新鲜活泼的娱乐活动进行政治文化教育,提高了苏区农民群众的政治和文化知识,从文化角度提倡和实现了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文化享有。其成绩与经验,不失为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红色歌谣看苏区的社会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引起了苏维埃区域天翻地覆的社会变动,在当时革命群众中广为流传的红色歌谣,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苏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化,是苏区社会历史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本文以红色歌谣为着眼点和依据,分析了苏区社会变动的方向、性质和意义,以及苏区社会各阶层对社会变动的态度,同时说明了红色歌谣的意义、价值和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以往,学术界对中央苏区文化研究存在的根本问题是范式传统、方法单一、立意不深,大多局限于就苏区文化谈苏区文化,体现不出中央苏区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当前,要深化中央苏区文化的研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理清中央苏区文化的内涵;第二,进一步梳理中央苏区文化的发展脉络;第三,转换视角,深入研究中央苏区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第四,拓宽视野,深入研究中央苏区文化与五四文化传统之关系;第五,创新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文化传播与中央苏区文化之关系.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对赣南苏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先后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及、论述了苏区精神,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全面概括了苏区精神的科学内涵.当前,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论述,分析把握习近平多次强调弘扬苏区精神的初衷和要义,对于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提升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境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49-253
苏区文化是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内在的文化属性,其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其内涵的文化属性对于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苏区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进一步应用,必须加强对苏区文化内涵与作用的进一步深化研究,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先进性与正义感、激发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引导学生实践思维发展等方面加强苏区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即高度重视对社会的文化动员,重视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导权的建设。从1927年开始,面对苏区、解放区和国统区两种政权性质、两种势力范围,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工作策略:在苏区和解放区,实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体化策略;在国统区,实行文化领导权的渗透策略。到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体制逐步成型,并在1949年后随着"以党建国"向"以党治国"转型的历史性进程自然过渡为国家文化体制。这种意识形态领导与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系统相结合、具有战时文化动员功能的文化体制成为当下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9.
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品等,它积淀和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城市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和建设城市文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为整个革命事业一部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同样是“方志敏式”根据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它的蓬勃发展还应该是被毛泽东同志誉为苏维埃模范省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年,方志敏及其战友在创建根据地、建立苏维埃的艰苦斗争中,一直十分注重文化建设,并明确提出了“为工农和革命战争服务的方向”的文艺思想。在苏区范围内,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空前繁荣活跃,在革命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回忆这一段革命历程,认真总结评述赣东北苏区文化繁荣景况,并探讨苏区领导的杰出代表方志敏与其关系,是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庞振宇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102-111
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政治方向是根本、制度体系是基础、组织网络是核心、法制建设是保障、组织化参与是目的 的群团建设道路.党通过中央、省、县、区、乡、村六级纵向党政体系与主要通过群团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分层横向组织体系,编成一个几乎覆盖全社会的网络结构,苏区群众被编织在这个精密的"网络"之中,国家权力也因之而深入到基层社会和偏远乡村.群团工作增强了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是使历史天平向中国共产党倾斜的重要砝码,其历史经验在当代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瑞金时期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最早重视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实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苏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等都曾发表了苏区经济建设的理论和政策的文章、讲话,党中央和苏区政府也多次形成决议和通过法令、法规,制定出了许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政策.这些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左”的指导思想,但其中仍有许多合理的部分,有些内容甚至对今天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建设有启迪作用.因此,认真研究瑞金时期党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瑞金时期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最残酷的战争时期,战争在苏区是处于第一的和主导的地位,苏区的一切工作包括经济都是围绕着这个主体而进行的.“我们党的任务是在集中苏区的一切经济力量,帮助革命战争,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①.那么怎样才能集中一切经济力量呢?在苏区初创时期我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没收地主、军阀、官僚、绅士等的财产及储藏品;第二,占领新区和新县城;第三,夺取国民党军队的粮饷军装;第四,苏维埃政权在苏区内征收赋税.但是随着苏区的相对巩固和国民党军队不断的围剿、封锁,上述四个方面的经济来源日趋减少.首先,在旧区中地主、军阀、官僚、绅士等没收对象基本上已不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川陕苏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全方位、深层次地研究川陕苏区的重大问题,实事求是评价川陕苏区的一些重大事件,正本清源,科学评说,还历史本来面目。本文旨在客观公正地评述川陕苏区的历史地位和张国焘的功过是非。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戏曲历史发展长河中,江西采茶戏充其量是个年青资浅的地方小戏剧种。但它隶属于茶文化范畴,形成于原始的“采茶劳作”和古朴的“茶灯歌舞”,从而使其具有深厚而邈远的文化底蕴。它和客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受着苏区文化的锤炼与薰陶。这一特殊的历史经历,造就了江西采茶戏与时俱进的当代品格,并促使其演剧结构发生质的新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燕赵近现代历史地理基本走势的分析.著者认为,在燕赵文化的历史演变中分析其得失,在燕赵地理的客观脉络中把握她的时代走向,是建设燕赵现代文化的一个理论基础.愿这篇小文,能对研究该问题的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鄂豫皖苏区文化建设模式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豫皖苏区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工农兵群众为主体、以革命知识分子为骨干、以服务革命战争为目的,从发展教育事业、创办革命报刊、组织文艺团体、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等入手并取得了明显成就,这不仅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中共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苏区中华邮局实行保护政策,也接收改造了根据地内的一部分中华邮局,建立了自己的赤色邮政.为了打破国民党的通信封锁及维护根据地民众的通信权利与自由,苏区亦保留了一部分中华邮局,并以之为中介与国统区通邮.基于获取敌方情报及避免通邮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之需要,苏区对往来于国统区的邮件进行检查.对苏区中华邮局的保护及与国统区的通邮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为后来的国共通邮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大多是从旅游扶贫的模式、效应、战略思路等宏观方面的研究,文章立足于微观层面,分析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研究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及其长效机制,其实现路径包括: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RGB资源,助力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彰显“红色”凝聚力和带动力,助推苏区老区红色旅游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助力苏区老区脱贫攻坚;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助推苏区老区乡村振兴;引入“扶贫+区块链”技术及人才培养,助推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加力提效。  相似文献   

19.
苏区的节庆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苏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节庆,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主导下,革命的、大众的、具有鲜明阶级性和国际性的节日庆典文化。苏区节庆在传输革命理论、动员组织群众、显示群体力量、改造社会习俗、充实群众生活,建立以阶级关系为基础的情感模式,树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运动中的领导权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中央苏区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的文化建设是整个苏区建设中最可引为自豪的事业之一。它把革命前文化十分落后,人民愚昧无知的偏僻山区,变成一个到处充满琅琅读书声,个个精神抖擞喜形于色的“自由光明的新天地”。苏区文化建设取得的骄人成绩,以雄辩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一、中央苏区的文教事业空前繁荣中央苏区所处的赣南、闽西,是经济文化极为落后的偏远山区。土地革命前,这里的文化教育完全操纵在豪绅地主的手中,广大农民及其子女根本没有受教育学文化的权利与机会,造成文盲占人口的80%以上,妇女几乎100%不识字。而中央苏区建立后,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