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广东省总人口达6282.92万人,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净增919.73万人,增长17.15%,比全国同期的增长率12.45%高4.7个百分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广东八十年代人口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广东九十年代人口发展的趋势如何呢?我们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按常住人口范围先计算出1990年年末人口,然后预测了1991~2000年全省人口发展状况(均为年末常住人口),得出了人口增长幅度由低至高的3个方案。现根据预测结果,对九十年代广东人口发展几个方面的情况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的四次人口普查,除1964年的第二次普查,规定按户口所在地登记外,其他三次都是按常住人口进行登记,这对于防止重漏、准确地查清人口、反映人口规模、结构方面的基本国情,为决策与人口科学研究服务,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强、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完善、产业结构急剧调整的新时期,不仅继续存在常住地与户籍所在地的分离,还越来越多地出现当地的实际人口与常住人口的背离现象,这就限制了以常住人口为对象的普查资料所能发挥的社会效益,改进人口普查对象,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美国建国之初,领土面积为9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大约只有250万人。1790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392.9万人。此后,国土面积几经扩大,人口不断增加。1980年第20次人口普查结果,总人口为22,650万人。1982年中估计数为23,200万人。从1776年建国到1982年的206年,土地面积扩大近10倍,人口增长近92倍。 在美国的人口增长中,移民是一个重要因素。179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移民中四分之三以上来自英国,此外还有爱尔兰人、德国人、丹麦人、法国人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此后,移民日增。1861—1914年间,涌人美国的移民达2,710多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相似文献   

4.
江林 《人口研究》2002,26(3):38-41
(1)外来人口。《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规定了普查登记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常住地登记。这个规定虽然在提法上与第三次、第四次人口普查一样,但是,作为常住地的判断标准,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二个方面作了改动。一是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由一年改为半年;二是空间标准由县、市范围缩小到乡、镇、街道的范围,更改的目的是力求能更真实地反映出人口在流量和流向……  相似文献   

5.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特点和基本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科学治国和科学决策的重大措施之一。在完成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国务院确定今后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在年号末位逢零年份举行。1990年7月1日将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10月25日李鹏总理以国务院第45号令发布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1989年12月8日,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人门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现正在全国范围内紧张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文登县、单县分别位于山东省的东北端与西南端,总面积分别为1 797和1 663平方公里。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两县均为63万余人。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单县比文登多20.8万人。1988年底,单县比文登更多出31.1万人(文  相似文献   

7.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陕西省15—19岁人口共计342.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比重为10.40%,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绝对量较当时的346.7万人减少,2.7万,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当时的11.99%下降了1.59个百分点。然而,他们的婚育状况都比那时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8.
日益膨胀的人口带给临夏回族自治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就我州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谈谈自已的看法,以供讨论和研究。1、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全州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州总人口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1.20倍,达到864226人,年均增长速度为1.66%,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州总人口达到1357852人,为  相似文献   

9.
一、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状况分析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离开户口所在地一年以上的人口213巳6万人,是1982年657.48万人的3倍多。另据国家公安部门统计,1993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8000万人②。流动人口数量大,发展速度快。在全国8000万“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劳动年龄人口,年龄构成轻,其中18-40岁的占到85%以上。这部分人处于生育旺盛期,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强度和难度加大,原有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工作人员难以应付。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中人口职uk自成日趋复杂,户口空挂、人户分离问题日趋严重,特别…  相似文献   

10.
<正>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鄂伦春民族人口总数已达到6,965人,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4,132人增加2,833人,增长68.56%。黑河地区是我国鄂伦春民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笔者根据现有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对黑河地区鄂伦春民族人口八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作为深入研究鄂伦春民族人口的序篇。  相似文献   

11.
<正> 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和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各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本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同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全国人口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也有了较大的降低。但是,由于城乡的地理、经济条件相差悬殊,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对文化教育事业所采取的措施不同,致使全国城乡、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口文化程度提高的幅度和文盲半文盲比例降低的幅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80年代以来各类核心家庭户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我们在本刊1992年第2期上发表的题为《中国家庭结构的现状、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一文第四节中,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中国80年代以来一人户,一、二代户与三代及三代以上家庭户比例的变动趋势。中国  相似文献   

13.
人口普查是搜集人口数据资料的重要方法。我国建国后已进行了三次全国性大规模人口普查,特别是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采用现代的普查技术,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汇总,使我国人口普查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1983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家统计局又制定了实施细则,规定每隔十年在逢“0”的年份里举行人口普查。1989年4月21日国务院正式决定在1990年7月1日举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我国人口普查史上的一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年龄堆积原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更为严重,虽然有人曾对年龄堆积的原因进行过定性解释,但还缺少定量的和规律性的研究。联合国P04项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分析”子课题组与新疆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常住流入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是一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全面丰富完整的人口资料。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本次人口普查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它由五款人组成,其中第二款人是指“已在本县、市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户口在外地的人”。这第二款人是流入人口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称之为常住流入人口。他们不同于短期居住者,直接影响了上海城市生活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常住人口是指在一个固定地方经常居住的人口,这是个具有一定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的数量。这一数量是国家用来研究该地区人口发展变动情况及与之相联系的种种社会经济状况的主要依据。所以,我国的户口登记及每年的人口统计和三次全国人口普查,都是按常住人口的原则进行的。最近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在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下,又具体划分了六种类别,以县、市为空间范围,一年以上为时间范围,对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进行了普查登记。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公民应当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也便于户口登记机关对户口进行严格管理,确切地进行人口统计。这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经常居住的实际人口,而且也可以准确地反映这些实际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 现根据1982年6月1日人口普查的结果,结合普查前各地整顿的户口资料,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贫困地区目前存在着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索质较低等一系列人口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阻滞着脱贫致富的历史进程。如湖南省29个贫困县(市、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达1326.83万。较1982年人口普查时增加了144.69万,相当于两个中等县人口;1989年的人口出生率为25.79%。,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35个百分点。其中有龙山、桂东、宜章、古丈等4个县高达30%以上;文盲半文盲率(即15岁及  相似文献   

18.
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广东劳动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试图分析这种变化,保求其趋势,并找出相应的对策。一、六个方面的变化从1982年到1990年,广东劳动就业形势发生了六个方面的变化。(一)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迅速增长,在素质上有所提高。广东的劳动力资源、劳动适龄人口和总人口的增长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19.
1983年12月,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10%抽样汇总完成,当时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分析运用这些资料的第一篇简报,就是关于全国早婚人数的推算.这期简报的题目是“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结婚人口全国有446万”(见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口普查简报120期》).现在,8年过去了,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0%抽样汇总也已完成,早婚的情况有什么变化?全国人口中早婚状况如何?本文拟就此题目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82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生了世人瞩目的变迁。这种变迁是与中国人口在构成和分布上的演变相互联系的,本文旨在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人口数量分布的特征。本文研究的范围是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之间人口数量分布的变化。研究的最基本分析单位是县级行政区。因为城市的面积较小,所以把中央直辖市、地级市的市区(不含辖县)作为一个分析单位。在1982-1990年间,中国县级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