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静脉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但对于高龄患者,溶栓治疗仍在探索之中。为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近年来作者对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进行总结,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友》2011,(9):2
现在很多脑血栓病人每年春秋天都要打针预防,平时就吃阿司匹林抗血凝,万一犯病就用尿激酶抢救。而在日本,医院都采用另一种更有效的疗法——给病人血液中注入纳豆激酶,2小时就能化开全身血栓,疏通血管,不仅起到治疗作用,还能预防心梗、脑梗。溶栓能力比传统制剂溶栓高出19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方法 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尿激酶100万~150万U进行溶栓治疗及对对症处理.结果 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51例,未通23例,死亡2例.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并采取心理护理等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静滴奥扎格雷和川芎嗪;对照组于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川芎嗪治疗老年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与尿激酶比较,奥扎格雷更为安全、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配合rt-PA静脉溶栓对觉醒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多模式CT影像学筛查,适合静脉溶栓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18例(溶栓组)。另回顾性纳入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行多模式CT影像学筛查,适合静脉溶栓但因超过时间窗或拒绝溶栓等原因而未行溶栓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2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溶栓组给予rtPA 0.9mg/kg静脉溶栓治疗,给予优质护理,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7天、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记录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治疗后24小时、7天、14天,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均升高;治疗后14天时,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5.6±2.4vs 9.2±4.5分;Barthel指数:68±15 vs 47±5](均P0.05)。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4.4%(17/18),高于对照组的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觉醒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一定疗效,给予优质护理为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例,探讨静脉溶栓给药前移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我院接收的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把2018年6月前就诊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推送至卒中病房后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把2018年6月后就诊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其送至急诊科后提前给药,直接予以静脉溶栓药物治疗。观察两组NIHSS评分、DTN时间、阻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6小时、24小时和1周后NIHSS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对照组阻塞血管再通良好率为43.55%,低于研究组的67.74%;对照组DNT时间长于研究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诊科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前静脉溶栓给药,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阻塞血管再通,DNT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7.
刘柱仁 《老友》2015,(3):59
《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75岁,近1个月来常感头昏、头晕,到医院做颅脑MRI平扫显示: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多发缺血灶;脑萎缩。我的血压一般都在130/85mm Hg左右,胆固醇、血脂、血黏度均在正常范围。请问: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多发缺血灶和脑萎缩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何危害,应怎样治疗?分宜县袁××袁××同志:你近1个月来常感头昏、头晕,经医院做头部磁共振(MRI)检查,被诊断为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后应用氧化锆、钴铬合金髓腔固位冠治疗老年牙体缺损短冠磨牙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牙体缺损短冠磨牙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根管治疗,并根据修复方法进行分组,其中钴铬合金组28例(共28颗患牙)予以钴铬合金髓腔固位冠治疗;氧化锆组32例(共32颗患牙)予以氧化锆髓腔固位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年期间,两组患者无失访案例,氧化锆组患者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牙周反应、折裂及固位、牙齿完整性合格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牙周反应及牙齿完整性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髓腔固位冠治疗老年牙体缺损短冠磨牙患者远期效果较钴铬合金髓腔固位冠更好,更有利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38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研究组6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7天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5.8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可促进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按照溶栓治疗方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情况,并对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1,P=0.024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I指数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8.33%vs 6.67%,P0.05)。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常规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案情介绍】2002年2月24日,李芸芸(化名)来到某县中医院妇科,经检查诊断为带环怀孕,当日由该院施行“取环 人流 上环术”,李芸芸回到家后按医嘱休养和服用药品,但其阴道仍出现持续性流血。3月31日,她再次来到该县中医院门诊,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并于4月1日又到该县人民医院做了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有一小暗区,4月6日检查血绒毛膜促进性腺激素>320 IU/L。4月8日李芸芸到某市某三甲医院看专家门诊,医生诊断为人流术后不全流产,给予抗炎治疗。6月7日,李芸芸突然阴道大量流血造成昏迷,失血性休克,住入某省人民医院,治疗后于6月11日出院。6月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4.5~6小时应用rt-PA(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5~6小时内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纤溶酶200单位每日1次静点,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病4.5~6小时内应用rt-PA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栓,促进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接受超早期(3小时)溶栓治疗的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rt-PA组)和同期38例不接受溶栓治疗的80岁以上ACI患者(常规组)的临床资料,rt-PA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针+超早期rt-PA方案治疗,常规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7天及14天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rt-PA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rt-PA组和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和47.3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6%和5.26%,P0.05),两组均无死亡例数发生。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的ACI患者,可促进患者的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治疗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在静脉溶栓过程中的疗效和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十堰市郧阳区中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46例为观察组。另回顾性纳入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AIS患者42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观察和记录两组溶栓病例数、急诊各环节时间、溶栓后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46例,溶栓34例,溶栓率73.9%,对照组42例,溶栓22例,溶栓率52.4%,两组比较溶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各环节时间(医师到位时间、急诊至影像学时间、影像时间、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患者到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前均有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采用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可缩短静脉溶栓时间,提高溶栓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内脏动脉瘤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内脏动脉瘤患者25例,包括脾动脉瘤8例,肾动脉瘤5例,肝动脉瘤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肠系膜上动脉瘤2例,支气管动脉瘤2例。8例采用弹簧圈瘤体内填塞加明胶海绵颗粒填塞术,13例行单纯弹簧圈瘤体内栓塞术,2例动脉植入裸支架配合瘤腔栓塞术,2例行分支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术后1月、3月、6月行超声或CTA复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本组内脏动脉瘤均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造影示动脉瘤腔、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体内无明显对比剂显影,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36个月,未见动脉瘤体破裂出血、复发或增大。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治疗内脏动脉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案情介绍】2000年3月13日,35岁的凌某某因为阵发性上腹部疼痛1周,并出现黑便1次,前往安徽省巢湖市某医院治疗,经治医生经过相关检查后,得出诊断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遂安排其住院,并给予消炎、止血、抗酸治疗,住院期间医院对凌某某进行了肝肾功能、心电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黑龙江省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脑卒中功能性便秘患者10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腹部按摩及定时排便。治疗组在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培菲康)420mg,3次/日,乳果糖10ml/次,3次/日,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显效39例及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显效24例及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59.2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可达到迅速改善便秘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1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不自主舞动半天入院。患者于2015年12月4日睡觉中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左侧肢体快速、无目的、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以肢体近端为主,动作幅度较大,不受意识控制,无面舌部及躯干部不自主运动及扭转,行走无明显受限,无明显缓解及加重因素,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抽搐、无力、麻木感。为求诊治来我院,急诊查头颅CT:右侧侧脑室旁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性脑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50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期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5例不良反应病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8月本科室收治的静脉溶栓患者70例为对照组,2019年5月至12月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治疗流程后收治的患者7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至抽血检验时间、急诊至CT完成时间、溶栓DNt检验时间、入院至签署同意书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至抽血检验时间、急诊至CT完成时间、溶栓DNt检验时间、入院至签署同意书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流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院内延迟,提高溶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