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中要处理的最基本问题是词层对等问题,由词层不对等引发的翻译问题包括与特定文化相关的概念表达不一致、原语概念在目的语中没有被词化、原语单词在语义上很复杂、原语和目的语在意义上有所区分、目的语缺少上义词或下义词、表达意义上有所区别等,处理这些问题应采用的方法策略包括用上义词来进行翻译、用借来的词或加注解来进行翻译、用相关或不相关的词代替来进行翻译、用省略法来进行翻译等。当目的语中没有与原语词汇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时,建立词的概念以及区分不同的词汇意义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习语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为了再现原语风貌,准确传达原语的文化内涵,可以把“忠实”和“功能对等”作为习语翻译的基本原则,采用直译、意译或直译加注等方法进行翻译,确保原语习语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信息传递的信息量和有效性是习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从英语习语的特点入手,分析和比较了中西方文化内涵对习语翻译的影响,并总结出英语习语翻译的标准和难点,最后提出翻译的原则和归化和异化各自不同的具体翻译方法。唯有了解对等的文化信息以及转化成目的语的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方能使译文完美再现原语的整体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译语中寻求功能对等的过程,在意义和功能上尽量做到忠实于原语。本文阐述了译出语内部个人习语、方言、语域、文体和语气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在语义上和文体上进行对等的翻译,以期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5.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的翻译的探讨,总结出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6.
选词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译文能否清楚反映原作的精神和风格。若选词得当可以使语言表达既形象、具体,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同时又不乏风趣、诙谐的表义效果。文章着重探讨了翻译中选词的三项主要标准——准确、简洁、生动,并指出选词不能仅仅满足于在目标语中找到对等词,而是要充分考虑所选词语的具体使用场合以及同其它词语的搭配等。  相似文献   

7.
法语习语源于日常生活,形象生动,折射法兰西文化和价值观.由于中文和法文习语的不完全对等及中法文化、语言的差异,翻译法语习语时,需要综合考虑语级、语体、文化、结构、褒贬、修辞等因素,结合习语特点,讲究翻译方法,以达到传神达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原语中有些词语、词组在翻译为目的语时极易引起词汇空缺,造成原语意义的不完全表达,从而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进行,因此,弥补这些词汇空缺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心理学有声思维报告方法研究7名译者在翻译极易引起词汇空缺的词语、词组时的心理活动,真实再现译者对这些词语、词组的处理过程,能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要准确地翻译习语,就要深入了解原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正确把握英汉文化的差异,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大为有益。本文试探讨中英不同文化中诸多因素对于习语翻译的影响,并提出如何采用灵活的翻译方式处理文化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英汉翻译绝对对等不可企及。翻译的对等是相对的而不对等才是绝对的。本文拟就英汉翻译中几种词层非对等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翻译策略以解决英汉翻译中词层不对等现象。使目的语和源语在词的层面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等。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中对词的内涵意义的理解不仅影响源语语义信息的忠实表达,而且也影响着源语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寻求词义在具体语境下的对应是再现原文精神的关键.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语义不完全对应,甚至缺乏对应的现象,因此译者必须抓住词的表层语义所传递的深层含义,寻求意义上的动态对等.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奈达的“对等”理论看译者的追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译者追求的不同能反映出译者的翻译观,会牵涉到译文的标准,当然会产生不同的译文.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等"理论,依靠读者反应确定译文的优劣,但不是追求与原语完全一致.其他中外翻译家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许多翻译实例都可以体现追求与原语"完全一致"的译文的弊病.译者应该追求"最贴切的最自然的对等表达",译文应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不应该是贴近或照搬原语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习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习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两种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和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交流。因此,如何保证原语文化信息传递的信息度,同时保证原语习语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这是习语翻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文化视阈下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汉习语因此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要翻译习语这一“浓缩”的文化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译者需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两对矛盾。本文论述了习语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和采取的五种翻译方法,提出以保持原语形象的直译法为主要翻译方法的原则,所依据的理由是直译能保持原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论习语翻译及其译语中的文化缺失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习语翻译并无定法,导致了同一习语在不同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传统的习语译法包括借用、直译、意译等三种基本方式.就习语翻译的目的而言,与其他翻译一样都是从内容与意义上准确实现不同译语间的信息转换.文章通过分析习语的不同译法及其体现的"对等"原则,依据等效翻译理论对习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化负载词一直是翻译研究中的难点,它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以傅东华的中译本《飘》为例,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探讨英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搭配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不同的语言学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同一个词在与不同的词搭配使用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意义,即词的搭配意义.由于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存在不同的词语搭配习惯和搭配限制.在翻译这些搭配时,既要考虑到源文语言中词语的不同搭配意义,又要照顾到译文语言的搭配习惯,以确保译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习语翻译中的异化处理,并结合语言实际,为习语翻译提供一些具体有效的途径,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设法保留和传达原文特有的形象,避免以译语形象替换原语形象,从而达到"文化传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内容、形式对等问题初探——以文学作品翻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对等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原语与译入语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译者应尽可能选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因此仅注意形式对应是不够的。运用奈达的部分理论,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差异的特征入手,则有可能在文学翻译中化解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20.
同义反复是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中,由不同词语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用现象,主要涉及到词与词之间的同现关系.通过对汉英词语搭配中同义反复现象的对比,了解该现象在两种词语结构中的差异和原因,从而可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两种语言在形式相异下的语义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