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词是宋元易代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反映,是特殊文化形态下民族心灵历程的记录,是词体文学由传统“应歌”向“应社”转型的产物。所以,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活动,不同于以往诗人词客的风流雅集、诗酒唱和而带有亡国遗民隐逸生活实践的性质,对遗民词人群体的形成、群体人格精神的建构和创作范式的改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宋代南渡时期唱和词在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兴盛起来,被词人们广泛运用于交际应酬,充分发挥了表达友情、交流思想、切磋词艺、逞才角技、交游娱乐、宴饮酬赠等重要功用;它向世人昭示:词亦"可以群".南渡唱和词风的盛行,发扬了"诗可以群"的创作传统,增强了词人的群体意识,深化了"以诗为词"的创作观念,推动了词体文学的更大发展,促进了南宋词创作的高度繁荣,其价值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3.
<千秋雅调>,是清初一部著名唱和词集.王晫50寿辰,赋<千秋岁·初度感怀>,有214位词人参与唱和.寿主王晫与唱和词人多为江南隐逸之士,他们的唱和词中,体现了隐逸生命精神,<千秋雅调>足以证明.清初江南存在一个隐逸群体,当时的隐逸风气十分盛行,这主要是由清初政治现实和江南独特的生活背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曹尔堪是清初三次重要唱和的倡导者与参与者,他与“三次唱和”结下了不解之缘。曹尔堪组织领导的“三次唱和”对自身词风转变以及清初词风转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曹尔堪成为清词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词人。“三次唱和”影响之深、之广,不言而喻。曹尔堪与清初三次唱和在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在清初词坛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密前期词典雅清丽,颇近姜吴,后期词风变化,寓比兴寄托于词,感慨遂深。他48岁参与《乐府补题》创作活动,与一批遗民词人唱和咏物,寄托了对家国事深沉的哀思;在同王沂孙交游中,又有意模仿王的词风,可以说周密词风变化与其交游不无关系。宋亡后,周密隐逸不仕,他的比兴寄托词作具有物象高洁雅致,境界幽夐空渺的特点,同时还有浓重的感旧情绪。  相似文献   

6.
清初前二三十年词坛盛行稼轩词风,这已成学界定论,从群体步韵唱和角度,顺康朝词人存有大量步韵宋人词的创作,尽管在这一时期此类创作集中在对苏轼、辛弃疾、史达祖、岳飞等人词作的步和上,但真正能神形兼备地传承的仍然是稼轩词风。  相似文献   

7.
南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活动,不同于以往一般唐宋词人的诗酒唱和,而带有遗民词人隐居生活的特点。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自始至终地追求"遗民"人格形象的建构与彰显。这就使得他们彼此相互砥砺意志、提高词艺,形成了群体共同赞赏的遗民人格精神,并促成了群体认同的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谱牒资料《五溪世美集》中,发现一批元明之际的诗文,暂且命名为《五溪丁氏唱和集》。文章在梳理其篇目的基础上,对诗集中涉及的作者进行了初步考证,也相应探讨了他们的创作背景,认为该诗集是反映当时唱和之风盛行的一个缩影,它的整理和研究可为学术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成文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65-66,83
阮大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戏曲为主,本文依托其山水诗歌和传奇四种中对佛老思想的反映,从晚明禅悦之风的盛行、独特的家学环境、山水题材的选择、明传奇的程式化、与高僧交游唱和等角度,探究佛老思想对阮大铖文学作品产生的深远影响。佛老思想特别是禅宗的"清净"、"隐逸"思想为处于困境中的士大夫提供了平衡心理、调节精神的以退为进的处世方式。阮大铖处于极为特殊的明末党争时期,其诗歌以陶渊明、王维为宗祖,独特的家学环境和与高僧的交游唱和活动,使他转向了诗酒风流、享受人生的老庄处世哲学。正是他对山水诗的独特感悟和老庄处世哲学的影响,使他的文学作品染上了浓重的佛老思想印迹。  相似文献   

10.
晚唐体诗派是宋初三大诗派之一,由九僧、著名隐士林逋、魏野、潘阆和宰相寇准等组成。受当时文坛唱和之风的影响,晚唐体诗人喜欢交游唱和,因此酬唱之作甚多,与晚唐体诗人寄赠唱和的主要是僧侣、处士和士大夫阶层三类人物。九僧与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著名人士的交往,无疑会相互提高声名,扩大整个"晚唐体"诗人在宋初诗坛的影响。对他们的交游情况作进一步的探讨,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社会地位、生活态度等,对于深入理解晚唐体诗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晚唐体诗派是宋初三大诗派之一,由九僧、著名隐士林逋、魏野、潘阆和宰相寇准等组成。受当时文坛唱和之风的影响,晚唐体诗人喜欢交游唱和,因此酬唱之作甚多,与晚唐体诗人寄赠唱和的主要是僧侣、处士和士大夫阶层三类人物。九僧与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著名人士的交往,无疑会相互提高声名,扩大整个“晚唐体”诗人在宋初诗坛的影响。对他们的交游情况作进一步的探讨,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社会地位、生活态度等,对于深入理解晚唐体诗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刘禹锡在晚唐时期的诗歌创作情况与其在中唐时差别极大,元白诗派就此进一步发展为刘白诗人群。刘白诗人群最主要的诗歌创作活动有联句、诗歌赠答、诗歌别集和唱和诗集的编定三项,而诗歌内容主要是歌咏闲适生活;其词体创作则是就曲填词,著作也颇多。由于该诗人群在诗词方面的创作均取得了一定成就,因而对宋代诗词也产生了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元词历来评价不高,被认为是词体历经唐家兴盛之后的衰落期。'同衰于元'似乎已成定论。本文对此说法提出怀疑,并通过对元代词体发展的具体分析,指出导致词体衰落的诸多因素在南宋业已存在,而元词就其本质而言是南宋词的自然延伸,'词衰于元'之说,元人恐未肯任其咎。文章认为,前人对元词的评判存在着两个基本偏颇,一是在元词的断根问题上有所失误,二是评判标准上的不完善。本文就此提出了'以元归元'的原则及四个标准.以此作为确定易代之际文学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壎诗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诗学主潮为“举世宗唐”,江西诗论家却是其中颇为特殊的一支,他们上承江西统系,探索唐、宋诗之渊承,成为“宗唐得古”思潮下较温和的“折衷唐宋”派,刘壎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刘壎的诗学思想有两大关键:一是“折衷唐宋”,二是以“四层次”论诗,其诗学思想受陆九渊心学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5.
元代前期 ,北方诗人偏重纪实言理 ;由南宋入元的方回等人继承南宋诗学 ,形成了众多的流派 ;戴表元等人对宋、金诗学的流弊进行反思 ,提倡宗唐复古 ,赵文等人却强调写性情之真 ,从而形成了师古与师心两种倾向。元代后期 ,诗坛上形成了以虞集等人为代表的师古派和以刘诜等人为代表的师心派。元人推尊唐诗 ,出现了研究唐诗的专著 ,对诗格、诗法的探讨一时也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6.
金源著名诗人元好问对中唐诗人白居易颇为推崇。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元好问在思想上和文学上受到白居易的一定影响。元好问对白居易的这种接受,既是元好问的个人喜好所致,也是白居易在唐末至宋金时期较普遍地受到文人推崇的反映。元好问与白居易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桃源母题的异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源”母题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同题共作”的典型之一。唐宋元六家桃源诗作通过各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所呈现的“理想国”形态 ,昭示了这种同一母题的异代阐释代表了异代诗人不同的社会理想 ,同时也折射出异朝社会背景、个人体悟、艺术个性等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8.
《唐诗百名家全集》是清代藏书家席启寓私家编辑的唐诗丛书,但皆收录贞元元和后、时俗所称之中晚唐诗人别集,这一举措是对宋人严羽、明人高以来荐樽盛唐、贬抑中晚倾向的有力匡正。同时,是书精良的版本、精细的校刊,使其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