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把握和遵循外部世界的客观尺度,而且还需要使自己的活动符合和遵循主体自身的内在尺度。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分析和讨论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尺度时,一般只注意到反映主体目的、需求、功利的“内在尺度”和反映客体本质、功能、规律的“客观尺度”两个方面。我们认为,人的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仅仅看到实践的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还不够,还必须明确地肯定和确立人的实践活动的社会尺度——善性尺度。显然,  相似文献   

2.
从本质上讲,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的客观的双向对象化过程。所谓主体的客体化过程,就是人们按照自身的内在本性、力量、尺度去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客体的主体化过程,就是人们遵循外界客体的内在本性、规律、尺度来改造主体的过程。因此,实践活动既遵循主体尺度又遵循客体尺度。实践活动的主客体尺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概括地说,有利、真、善、美四大尺度。本文在说明实践为什么要遵循有关尺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功利和真理的尺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放在首位,认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基础。实践的主体是人,承认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对于人的认识不能仅从客体方面来理解,更主要的是,应当从主体方面来理解。从认识史上看,即离不开人的自我意识,人必须把自我与他物区别开来,意识到自己是意识者,人从自身那里把自然界划分开来,才有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认识不仅指向外部世界,而且指向人类自身。人是通过劳动自我诞生的,社会性是人的能动的本质属性,假如没有人的社会主体的自我意识规定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和主体对客体的关系,要做到实践过程的主客体的统一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从最直观和最直接的意义来看,对象意识是人对外部事物状态、属性、特点、结构、规律的认识,即对“物的尺度”的认知性认识、对客体的把握。自我意识则是人对自身状况、特点、属性以及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人的内在需要、目的、态度、评价的认识,一句话,即人对自身“内在尺度”的认识,对主体的自我认识。对象意识与  相似文献   

5.
<正> 一认识是主客体在观念领域里的一种相互作用,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象性活动。人的认识以什么为对象或客体,这不仅取决于客体的性质,而且取决于主体的性质。这是因为,主体对认识对象或客体具有能动的选择作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使之转化为对人有用或有利的形式,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需要对认识对象具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人们在讨论主体和客体问题时,一般认为,主体是指能够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简而言之,人只能担当主体角色,即"主体=人".因为主体概念的规定性,不仅要影响到对客体概念的规定性,而且还要影响到对主体和客体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同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整个认识论中很多问题的深入研究,所以有必要对"主体=人"这个规定进行辨析,以便深化对主体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认识不仅仅依赖客观(客体),而且与主体(人)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由于主体自身的局限性而使认识带有主观因素;②由于人的自觉能动性,使人们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揭露和解决认识中的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使人的认识逐渐走向客观真理。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决不能忽视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实践理念是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过程环节 ;它遵循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相统一的原则 ,体现了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过程 ;实践理念具有客观性、价值性、创造性和外化性的特点 ;实践理念对人的实践活动起到认知反思作用 ,评价作用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 何谓主体?哲学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主体是指个人自身,有的认为主体就是指人自身,既是指个人自身,又是指集体、人类自身。其实,主体是一个动态概念。如人类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这里的主体,就是指整个人类自身;如个人办事,那么个人自身就成为主体,个人自身之外的他人自身和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世界一样,也都成为客体了。主体是相对于客体的概念,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兴趣在认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认识过程不仅离不开智力因素的支撑,而且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在主体认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认识兴趣在认识中的作用,对于加深认识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当主体在持续较长的时间内,认识稳定地指向或趋向某种客体时,就会表现出主体的兴趣这一心理特征。兴趣作为一种认识倾向,与人类的整个认识及其每一认识过程和认识阶段都有着不解之缘。认识的深刻与肤浅、广阔与狭窄都与兴趣有着紧密的关联。具体而论,兴趣在认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认识客体的选择性。认识的客体,总的说来是客观物质世界。但是,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