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设计多层雷达吸波材料的方法。在使用普通的损耗材料进行设计时,很难在低频段获得较低的反射率。磁性金属纤维在低频段比普通损耗材料具有更大的磁导率,此前还没有包含磁性金属纤维的吸波材料的设计。文中的设计将磁性纤维作为一层,其他层由普通的损耗材料构成,利用设计的一个程序对这几层材料的参数和厚度进行了优化,该程序利用了改性的遗传算法。得到的结果显示出反射率在低频段有了明显的改善(-8dB对比普通设计的-3dB)。此设计提供了一种获得优良吸波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路模拟技术在吸波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雷达吸波结构中应用电路模拟技术改进其在TE极化平面波入射下的反射特性的方法。证明了在吸波结构中插入感性电路屏可使其输入阻抗迅速增大,论述了选择电路屏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一个设计实例,其特性比通常设计好得多。  相似文献   

3.
针对微波信号多频带吸收与雷达通信信号兼容性的应用需求,利用人工电磁超表面极大设计自由度的特点,结合电磁吸收和极化转换2种电磁波调控机理,设计了一种多阵列单元融合型超表面结构。采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超表面的电磁吸收性能和极化转换性能进行仿真,并分析其综合调控机理及宽带吸波特性,提出一种将“工”字开口环极化转换超表面阵列单元引入电阻加载的交叉偶极子超表面单元中的设计方法。融合偶极子超表面在低频段的电磁吸波特性以及“工”字开口环超表面在高频段的电磁极化转换特性,扩展超表面结构的电磁吸波带宽。研究结果表明:超表面结构的吸波范围可覆盖2.08~8.36 GHz和13.32~18.46 GHz双频带,多调控机理融合型电磁超表面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主研人员:饶克谨 赵伯琳 高正平 杨华军 饶 力 罗 威 王 卓 苟 益 刘红星 系统地进行了单向和多向碳纤维层板、多向有耗SiC铺层板、加入吸收剂的纺织纤维板雷达反射特性、电磁参数预测方法的研究,完成了预测软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验证吻合较好;独立开发出了浸渍吸收剂蜂窝板的反射系数和等效电磁参数预测的关键技术,包括研究加入有耗介质的蜂窝结构散射电场的计算和电磁参数预测,完成了预测软件;将遗传算法用于宽频带多层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和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的设计方案探索;进行了吸波结构导流板的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宽马赫数进气道的正常高效工作,要求进气道在低马赫数下内收缩比小、易起动,高马赫数下内收缩比大、总压恢复系数高,对于二元进气道通常采用调节进气道楔面角度来改变前体激波角度和喉道截面高度的方法来实现。针对一种工作来流马赫数范围为2.0~4.0的三波系二元超声速进气道,首先设计了一种定几何进气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3种不同的变几何楔面调节方案。分别是调节第1级楔面压缩角、调节第2级楔面压缩角以及1级和2级楔面压缩角同时调节,然后对4种定/变几何进气道气动性能开展了数值仿真研究和性能分析。与定几何进气道方案对比表明:采用变几何调节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气动性能,总压恢复系数与进气道流量最大可分别提升53.7%和22.3%。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克利斯托夫方程出发,通过理论计算,对180°层状压电介质中的剪切波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其中一些规律,对N层结构,由于介面处剪切波的相互作用,存在N-1条色散曲线。弯曲波是其基本模。对于奇数层和偶数层,其中的色散特性有些差异,奇数层随畴层增加由弯曲波向畴层波过渡,而偶数层保持其弯曲波类型。色散曲线数的增加与层数的增加相等。存在截止频率,并且当hk趋于无穷大时,色散曲线收敛于同一个值。还与180°压电超格子及其它一些情况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实验证实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遗传算法对连续变化的多层旋波媒质的本构关系进行了优化,设计了新的编码方案,用波分法对与编码相应的多层旋波媒质的电磁散射特性进行计算,通过进化筛选,得到了由多层旋波媒质材料构成的具有较好吸波性能的本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在优化设计中的编码灵活,具有全局搜索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用雷达吸波材料涂覆的平面模型研究在薄涂覆的宽金属表面上的表面波的衰减特性。将传播常数用本征方程表示并用迭代法求解。为了说明衰减常数与材料的电磁参数间关系,推导出衰减常数的一个明确的表示式加以分析。最后提出一个可供实际应用的设计宽带涂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毕业论文研究中对乙炔炭黑(CB)和含结晶水无机盐吸波剂填充丁腈橡胶(NBR)吸波性能的探索,不但对得到了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材料,而且还得到了良好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的训练,提高了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人工磁导体用于波导传输、天线辐射和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金属导体和人工磁导体构造虚拟电/磁壁,设计了新型的平行板波导;利用人工磁导体作反射板,可实现低剖面天线系统的设计,并且通过改变极化依赖型人工地板上偶极子的取向,能够获得圆极化辐射特性;通过在人工磁导体上加载合适的电阻,可设计超薄的雷达吸波材料;利用人工磁导体反射相位特性,可设计低RCS的反射屏。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个应用遗传算法的电路模拟多层吸收体的新设计、遗传算法自动综合各层的电磁参数和厚度以及金属电路屏的各参数,并同时提供几个设计方案。当应用遗传算法对特宽带吸收体设计时,其迭代过程出现波动和在带内出现不好的结果。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文中引入了两项技术,使其工作特性明显地改善。设计实例表明在无金属基底的吸收体情形,电路模拟吸收体比普通设计优越得多,在厚度更小和用更少材料下能在特宽带内获得低反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个数值方法,计算当平面波垂直于蜂窝板入射时浸渍吸收剂的蜂窝的反射系数。在引入蜂窝壁表面阻抗后,借助于周期格林函数对无限大蜂窝表面建立了电场积分方程,用矩量法求解未知的表面电流。在8~12 GHz频段内,得到的不同蜂窝高度、不同吸收剂和不同浸渍厚度的数值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高效的,可用于蜂窝制备和吸波结构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断陷盆地研究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地层对比,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内各凹陷之间所追踪的地震反射层位不统一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区域地震地层的对比标准,从地震层序的成因出发,划分出构造(TE、TK2、TK1n、TK1t 和TJt 地震反射层)和沉积(TK1y1、TK1d2 和TK1d1 地震反层)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建立了区域构造—地层格架的地震地层的对比标准;在盆地构造格架搭建上,提出了成因地震地层对比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构造和沉积层序界面难以把握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美学史研究法发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市面上见到的一些中国美学史专著在撰著结构上的缺陷,造成了对古代美学史内在规律的研究欠缺力度和深度的现象.对此,有必要对美学史的修史方法进行某种反思.与西方人的审美经验更偏重人与艺术的关系不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古人审美经验中最基本的关系.中国古代美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大的突破和三次大的会通.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个设计结构吸收材料电性能的新方法。与通常应用的CAD方法不同,此方法基于我们提出的一个同时计算反射系数和传输系数的分析程序,通过合理设置多层结构的层间阻抗变换,得到宽的工作频带。利用现成材料的设计实例显示出比通常CAD方法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复射线瞬态谱理论分析了复点源脉冲波束在理想导电圆柱腔内和理想导电平面上的散射,讨论了复点源脉冲波束在理想导电平面和理想导电圆柱腔内凹曲面上的反射和散射情况。复杂的多界面导体散射体,如二面、三面角反射器与飞行器圆筒进气道等大多可由以上两种界面组成。  相似文献   

17.
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人的价值关系相互作用结构的合理建构 ,是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环节。人的价值是人的直接生命生存状态与规定性的反映。三维价值关系相互作用根据于人的直接生命生存活动与劳动生产活动的相互作用。后者相互作用两个过程的“衔接性”与同一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二重性”也就是前者相互作用的环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应当在“制度”与“观念”层面上建构合理的动态平衡的社会三维价值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中的雷诺应力模型(RSM)对油水分离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采出液在进口处的相互流动干扰对油水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带有空间阿基米德螺旋线进口流道和导流螺旋的油水旋流分离器。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试验表明:空间阿基米德螺旋线进口流道和导流螺旋实现了平滑过渡,从而得到较稳定的流场和较高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沥青加铺层厚度、模量,基础模量与应力吸收层厚度、模量对破碎后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结构的荷载-温度耦合应力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加铺层的厚度对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是十分有效的;但不能用提高加铺层模量的方法来防止反射裂缝;适当控制基础模量可以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适当提高应力吸收层的厚度对预防反射裂缝效果明显;提高应力吸收层的模量对预防反射裂缝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