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制度自信有着十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逻辑内蕴上,优秀传统文化内含中国共产党制度自信生成的时代视域、空间界域、文明境域三重渊源。在现实交融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诉求,并进而为其制度自信提供着方向引领、精神动力和条件支撑。在未来境地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自信由话语切中现实、由表层转至核心、由自觉走向自强。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红色文化作出了重要论述,回答了“红色文化从何来、有何用以及如何弘扬”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红色文化观分析了红色文化筑基于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奋斗实践的生成维度;阐明了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及筑牢人们理想信念的价值维度;指明了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实践维度。新时代,深刻学习把握习近平红色文化观的生成维度、价值维度和实践维度,对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透过文化自信所面临的来自历史文化惯性、社会主义文化认识误区、西方文化侵蚀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我们可以揭示社会主义文化及文化自信建构的深层变化和挑战。并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与批判继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识建构和实践生成、西方文化的辩证对待与吸收借鉴的三个主要维度,寻求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可行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乡土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的底气,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撑。新时代重塑乡土文化自信,发挥着乡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乡风文明建设的“导航灯”、和美乡村社会构建的“黏合剂”、城乡融合发展的“连心桥”的重要价值作用。目前乡土文化生成载体的缩减、多元文化价值的角逐、传承主体的断代等困境,使重塑乡土文化自信面临严重挑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乡土文化多样性生成,深度挖掘优秀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引育结合壮大乡土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重塑乡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化影响力在人类世界中是一种普遍性的客观存在。从生成维度来诠释文化影响力,它在本质上是指文化要素对别人的思想与行为所产生作用的方向、大小与作用点,是由思想同化力、形象吸引力、价值渗透力、信息传播力、行为支配力等力量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系统结构。从价值维度来看,人的生命需求是文化影响力生长的价值始点,从现实维度来看,思想与行为是文化影响力的双重向度,从实践维度来看,国家、社会与个体是文化影响力三重面相。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明沃土之上,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习近平用典》一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词句点缀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论述中,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钟情与重视,体现了其深邃的思想智慧和高度的文化自信。从治国理政、社会治理、仁政为民三个维度阐释习近平用典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动力,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并探掘出更多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资源与实践进路提供了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及群众性等特征的优秀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为一种高度的理性自觉,是自信与他信的双重审视与辩证生成.在自信基础上的他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成逻辑,他信基础上的自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逻辑,两者共同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自信是在客观理性基础上对于自我的肯定性,自信的发育及培养需要与特定文化规则相契合。本文采用两个研究探讨了文化中的松紧特性、中庸思维与自信的关系。数据分析发现,越能认知到生活中的"紧",感受到更多未言明也无需言明的规矩,更愿意在各种情景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个体就会越自信;中庸思维独立于松紧特性作用于自信,中庸思维用的越好,就越有利于自信。基于文化一致性理论,本文阐述了自信的发展与遵守文化规则联系在一起,规则意识和倾向为人们提供了确定性的基础,而中庸则有利于突破规则的藩篱灵活地表达自己,从而使国人在日常生活、文化交往及文化转换进程中能够做到真正自信。基于自信锚定于规则发展的研究发现,本文在研究展望中提出了自信模式转换假说,并指出其在个体自信建构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彰显文化自信,需要文化安全作为保障、文化自觉作为基础,最终需要进行文化重建,这是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体现了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为此,我们应当以文化的安全拱卫文化的自信,以文化的自觉指引文化的自信,从而形成自信文化的总体属性:民族性、历史性是其基本特征,实践性、时代性是其基本品质,开放性、创新性是其基本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自信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重建后的基本面貌,其基本构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观,就其实现路径而言,需要在化解文化危机中重建文化秩序、在消除文化自卑中增强文化供给、在克服文化自负中开展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观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价值观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是最硬的软实力。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价值观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时期,我国担负着在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中抢占文化价值观制高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重任,从政治、社会思潮、人民幸福三个维度出发可以分析增强价值观自信的迫切性,进而要求我们坚持一元化与多样...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艰苦创业精神的主要内容体现为奉献社会、为国担当的家国情怀,求真务实、自力更生的自强品格,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协作态度,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实践意志以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发展意识。从劳动逻辑辩证展开的维度审视,知识分子艰苦创业精神有其内在理路及生成逻辑,在推动科技创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及助力民族复兴等3个方面,彰显了其应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全球东西方文化交织渗透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树立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 深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内涵、本质和时代价值,提出增强价值观自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坚定认同的文化理念,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本民族的文化变迁历程,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根基的关键支撑。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现实载体,音乐文化凭借深刻内涵与价值底蕴在文化自信的树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由广东卫视、广东音乐之声等联合制作的时代记忆音乐节目《流淌的歌声》以音乐文化为基础,深入探寻经典音乐背后的时代故事与文化底蕴,其新颖的音乐表达形式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为坚定文化自信与提升文化凝聚力发挥现实作用。通过分析《流淌的歌声》的创新策略,指出其实践意义,为音乐文化类节目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使其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受到影响。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其价值观自信是否坚定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道路选择。剖析价值观自信的本质,并根据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从而树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意识、自信意识,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尽管个体过度自信一度被认为有利于创新活动,但团队成员过度自信与提升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却不能简单移植。从认知社会网络的视角,借助情景实验,对过度自信、个体的社会网络中心性认知及其与个体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过度自信作为个体认知偏差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团队创新活动中有可能成为制约个体创新绩效提升的瓶颈;过度自信导致个体高估其社会网络的结构嵌入特征,在降低认知社会网络准确度的同时,也使得高水平的个体创新绩效难以实现;社会网络中心性的自我认知在个体过度自信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个体过度自信与创新绩效之间深层互动规律的揭示,为管理者有效开展网络认知监控进而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再生产的方式是传承文化,传承的主体是社会之于个人。教育中“社会之于个人”文化传承的特点为双向性、主动性与被动性、语言中介性与行为实践性、继承性与超越性。教育中“社会之于个人”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激发个体传承文化的使命意识;激发个体对真理的追求意识;提升个体对生命自觉、人性完美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以促成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为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有效手段。在高校思政课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有利于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促进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有新的生命增长点。同时,它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并筑牢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家国文化、君子文化都与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理念有着深刻的契合,是我们推行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关键素材。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并尽量运用自主探究模式促成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认同。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关系国家兴衰、民族精神和文化安全的大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坚定文化自信不仅可以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永续动力,更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在分析文化自信可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文化土壤、文化资源和文化驱动的实践意蕴基础上,通过梳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实践困境,探索出文化自信的实践进路。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应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维度展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沧桑之变,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取得了全面进步。中国正以更自尊自信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的洪流中,这种自尊自信,既包括主动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更离不开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新形势下,继承、发扬和转化传统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服务市场经济与创立和谐文化的正确道路,也是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国人的公民意识问题日益提到议程,公民意识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核心所在。一直以来,由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国人的公民意识一直很缺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两个维度加强培育公民意识:在个体方面,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在社会方面,需要有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