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决定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针对各种历史非决定论的诘难,人们在捍卫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科学性时,实际上又使原本不贫困的马克思历史决定论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决定论的贫困”,即在辩护中,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被抽离了具体的生成过程、历史的丰富性和本体论承蕴而沦落为充满谱系风险、抽象思辨和现象学直观的贫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维柯关于人是历史世界创造者和黑格尔关于历史主体是一个能动的实体的思想,并提出了历史决定论,生产力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的生产能力;是人解决自然与社会之间实际矛盾的物质力量.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是一种内在决定论,它在肯定历史规律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基础上,也肯定了人的实践对世界的改造,从而实现了历史决定论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张加华 《理论界》2010,(10):90-92,57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论战,是本世纪以来科学和哲学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上个世纪上半叶引起了极大的反思浪潮。本文将就卡尔·波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批判中的关键性观点进行解析,如决定论、规律、历史的认识,试图廓清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区分历史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学者们对历史规律问题的研究涉及历史规律的性质与特点、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研究和认识规律的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评波普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诘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波普针对历史观领域存在的机械决定论倾向,提出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虽然有某些积极意义,但从理论上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了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完全否定了社会规律的存在和预测社会历史的可能性,从而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之中。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超越了机械决定论和非历史决定论,它是一种更高级的决定论,即规律决定论和选择决定论。  相似文献   

6.
赵惠娟  贺宾 《河北学刊》2007,27(2):112-114
本文认为,历史规律是以统计规律的形态而存在,并且,它只有作为一种趋势,在大量偶然因素的摆动中才能实现。对历史规律统计特征的揭示,并不排斥对历史现象的严格决定论的描述,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加科学地说明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7.
商逾 《文史哲》2003,40(3):104-109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依次经历了从理性历史决定论、人性历史决定论到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三个理论形态的演进和深化的过程。从大学时代的法哲学研究到《莱茵报》时期 ,是马克思的理性历史决定论的形成时期。从《莱茵报》到《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 ,是马克思的人性历史决定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哲学的贫困》时期 ,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实质是历史决定论,而不是历史选择论。文章认为,历史决定论并不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性、选择性,但历史主体的历史选择本身就是受主体需要、客观条件、历史规律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唯物史观在哲学史上变革的实质就在于科学地揭示了历史选择的决定论根据,从而为历史主体自觉地创造历史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与方法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 184 5年所发生的历史观的变化必须从立场和方法这两个方面来加以确认。从立场上来说 ,发生了从历史的整体立场到发生学立场的转变 ;而从与此相关的逻辑上来讲 ,人类历史发展中人的发展的主体逻辑也彻底地被人们物质生活的关系逻辑所代替。同时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虽是一种历史决定论 ,但这种历史决定论并不是历史目的论。为了研究与表达历史 ,马克思发展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方法 ,即抽象与综合的具体统一、区分历史差别以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遭到人们批判的俄国民粹主义的"主观社会学"有其合理内核,即高扬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了人类在改造世界中所起的能动作用,以及个人在社会发展中所应该担负的职责.其唯心主义失足之处在于错误地把历史决定论指认为机械决定论,不理解历史必然性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实现的,而且这种实现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