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适是“五四”文化革命中“首举义旗的急先锋”,自此“暴得大名”,“誉满天下”,却又“谤亦随之”。他后来虽被中国特定的历史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然而作为一个文人学者,他的人生价值及社会意义又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2.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它是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开始的。随着革命的深入和发展,宗教外衣被抛弃,代之以公开的政治斗争,并且在革命中产生了一整套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对以后美国、法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国革命是英国政治史上的分水岭,它造成了18、19世纪之交英国政党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随着革命日趋激进以及反法战争的爆发,辉格党内开始发生分裂,其中的保守派最终分离出来,加入到小皮特政府的阵营,由此造成辉格党的衰落及长期在野局面.托利党则借法国革命之良机而迅速崛起.特别是随着辉格党保守派的加入,托利党在19世纪初终于实现了重建与复兴,并长期把持英国政坛.法国革命促使英国两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野越来越明显,政党内阁的排他性逐步加强,这为19世纪30年代两党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考察18世纪的英国状况时提出,哲学的民族特点和社会作用与其继承的哲学文化传统相关.德国人继承的是基督教唯灵论的传统,法国人继承的是古典古代唯物主义的传统,英国人则是这两种不同传统的混合,因此,英国哲学具有矛盾的特点,并走向经验和怀疑论.英国人强调的是单个人的社会经验,法国人强调的则是民族性的政治经验;英国人只关注个人利益,法国人和德国人则分别从国家方面和哲学方面强调普遍利益.因此,英国发生的是社会革命、工业革命,法国进行的是政治革命,德国经历的是哲学革命.其中,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最为广泛、深远,它是整个社会运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现代派诗歌始于1910年前后埃兹拉·庞德领导的意象主义运动。受中国传统艺术和诗学的影响,意象主义诗歌强调意象的纯粹组合,以反对当时僵化的维多利亚诗风。饶有意味的是,源于中国传统的意象主义理论,却在20世纪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胡适用来作为反对中国旧文学的理论武器。美国意象主义的中国问题,不仅与古代中国相连,也与现代中国相连,构成从中国古代到西方再回到现代中国的空间性环形模式。该模式旨在表明,外来因素对美国意象主义和中国白话诗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外来影响只有在尊重各自民族文化内部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跨文化阐释的空间性环形模式展示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换,而非现代断裂。  相似文献   

6.
公元450年,崔浩被诛,其缘由史书记载多有分歧,大致可分为三:佛道相争招致杀身之祸;与南方政权有染,事情败露而被诛;修撰北魏国史“备而不典”而被诛。但究其深层原因,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对汉民族先进的政治、文化加以继承理所应当,但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守旧,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他们又表现出了抵制的一面。在这一背景之下,崔浩作为儒士,他为实现自身政治抱负、汉化鲜卑政权、恢复儒家道统而跻身于这一政治漩涡之中,最终成为了集团利益纷争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启蒙的主将梁启超以特有的敏锐自信,身体力行于文学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20世纪初年兴起的文学界革命,是中国文学自我更新艰难变革的起点,它借助思想革命的力量,打破了旧有文学的因循死寂,勉力担负起民族精神革新、民族文明再造的重任,并在历史的废墟上,初步构建新文学的殿堂。本文试图以梁启超为中心,论述20世纪初年文学界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资本主义城市扩展产生了城市现实的"物化"以及人格的"异化",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虽能动摇城市的政治-经济宏大结构,却无法在根本上实现城市日常生活微观结构的革命,安顿人的精神.与之相比,发生在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艺术中的"城市英雄主义",则为城市个体在"物化"现实中重构现实、安顿自我开辟了一条审美重构之路.城市英雄主义是19世纪拿破仑精神的革命遗留,科学主义、凡俗世界与历史真实,是其对抗"物化"现实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哲学史工作者在有关欧洲哲学史等论著中,评述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不少;但是,似乎没有一家说明其基本体系,并按其固有体系阐明其政治倾向。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一番尝试,以引起讨论。黑格尔著《历史哲学讲演录》一书,创作、讲解于19世纪20年代,由其学生编辑出版于30年代。这正是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为世界史上的革命”,“向外传播”,“它的原则……几乎灌输到了一切现代国家”的时期,而这时,德意志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尚未  相似文献   

10.
1800—1870年间的法国,一方面是工业化启动及其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是政治上处于不断革命与动荡之中。古老的封建残余十分顽固,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激情以及工业化带来的新的激情不断催生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波,一心一意谋求秩序的统治集团一次次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人们大都持毫不妥协的见解,稳重深刻的意见常常受到冷遇,这种情况直到1870年代才发生重要变化。法国工业化时期的历史远比我们以前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在19世纪上半叶,法国还很少有人能看清国家将走往何方,它的资本主义是在摸索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西方不同,在近代中国,除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外,还存在着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社会制度方面,前者主张全面改革甚至革命,后者主张维持现状或少许改良.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思想文化方面,前者主张西化或全盘西化,后者主张认同、维护传统.中国近代思想家们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联系往往是历史的,而非逻辑的,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必然如此的因果关系.一个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者,在文化上可能是激进主义者,也可能是保守主义者,反之亦然.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都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式形成于"五四"运动前后.我们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时应坚持如下几个方法或原则: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或原则;二是一分为二的方法或原则;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或原则.  相似文献   

12.
象征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的主要载体是诗歌艺术。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已超越法国疆界,波及英、德、俄、西班牙、葡萄牙、尼加拉瓜、乌拉圭、美国和中国,成为国际性文学派别。人们通常把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这一流派称之为前期象征主义,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象征主义称之为后期象征主义。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消亡于十月革命后。在时间上和前后期象征主义上承下启,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之后法国作家的政治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批评家詹姆逊在谈到20世纪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创作时指出:“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来好像是关于个人和利比多趋力的文本,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的确,在整个20世纪,第三世界国家普遍遇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等一系列政治问题。于是,政治便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些国家的文学首先关注的主题。由此观点考察19世纪前后的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1789年大革命之后至20世纪中叶的法国文学,政治也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作家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人们说法兰西是一个热情而浪漫的民族。法国人的这种热情与浪漫在革命和战…  相似文献   

14.
闫巧玲 《理论界》2010,(6):106-107
传统农民与现代化关系重大,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都与农民问题紧密联系。本文是以18、19世纪法国农民为例,从其在政治变革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性和保守性双重政治人格这个角度来探讨法国农民对法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他们不仅在大革命期间影响了整个革命形势的走向,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法国现代政治体制的形塑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外文化史上,"革命"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涵义。中国现代文化中的"革命"则是一个"回归的书写形式外来词",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所给定的涵义存在语义关联,但更主要的还是继承了西方现代革命运动的政治文化精髓。在中国现代政治文化中,"革命"最初是泛称的,但随着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主流地位的确立,它逐渐成为一种特指。由想象现代中国革命而形成的"革命文学",最初也是一种泛称,它伴随着中国共产主义政治主流地位的确立也成为一种修辞的特指。"革命"与"革命文学"对于中国共产主义政治运动和文学思潮的特指,是一种历史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文体革命的特征及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话诗和新诗革命具有特殊的生成语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的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文体革命。这不是一场纯粹的诗歌文体革命,而是当时激进的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重点是对古代汉诗,特别是以格律诗为代表的定型诗体的摒弃。由于当时恶劣的诗歌生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文体革命不仅无法建设现代汉诗诗体,而且还为以后百年新诗的诗体建设留下了隐患,使新诗在百年历史间始终存在着自由化与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17.
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东西,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等,不分好坏优劣,无论有用无用,一天天自然而然传入中国。近代体育就是在19世纪中叶开始传入我国的,到了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它已在中国广为传播并在文化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西藏,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与内地其它许多地区相比,不管它有怎样的民族和地区差异,既在事实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60年代的法国,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镇,也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思想滥觞.它肇始干罗兰·巴尔特对大众文化的符号学批判,经由昂立·列斐伏尔对消费体制的城市社会学批判,成熟于居伊·德波对消费景观的形而上学批判.作为大众文化理论的奠基者,巴尔特揭露了20世纪50年代充斥于巴黎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流行神话,由此揭开了对消费社会异化现实批判的序幕.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家昂立·列斐伏尔则从社会学角度入手,将批判思路转向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日常生活",认为它是一个"消费受控的科层制社会",而要摆脱其束缚,就必须诉诸总体性的都市文化革命.而情境主义国际代表人物居伊·德波,则以列斐伏尔的思想为起点,进一步剖析了消费社会的异化本质与表现--"景观社会"的内在分离,他指出:要战胜消费体制的管控,就必须走同对生活的艺术化改变道路,以实现对意象与幻觉的统治的超克.  相似文献   

19.
董佳 《船山学刊》2012,(2):155-158
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政府的不良施政及其对危机事件的不当处置,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民众对官方的强烈不满,革命形势日渐成熟。辛亥革命虽成功推翻了旧政权,但革命毕竟是一项全面、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革命,除造成权力的转移外,并未给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带来新的变化,革命发生异化。而社会的被边缘化也埋下了革命在建立政权后即告终结,革命无法继续深入的历史注脚。  相似文献   

20.
一、走进凡尔赛宫 到法国巴黎不可不到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坐落在巴黎西南十八公里的凡尔赛镇。l682年,路易十四把王宫由巴黎卢浮宫迁居此处,自此,法国的政治、外交决策都在凡尔赛宫决定,凡尔赛宫成了事实上的法国首都。此后,经历了路易十五王朝,直至l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路易十六被革命民众挟持离开凡尔赛宫,软禁于巴黎杜伊勒里宫,凡尔赛宫才终结了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