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说的族,或曰家族,指人类在自身蕃衍中自然形成的互有血缘联系的亲属群体。随着人类不断蕃衍、分裂以及不同群体间的相互交往,这种血缘群体即族的组合方式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本文所说的礼,本指这种血缘群体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习俗,同时又通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种种习惯的活动,来制约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起着维系血缘群体,稳定社会的某种秩序的作用。因此,礼总是随族的组合方式的演进而损益。我国在国家形成之后,氏族和部落并未解体。氏族贵族正是依其氏族和部落组织构建国家统治机构。占统治的部落首领及其氏族(或曰…  相似文献   

2.
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的发展是一致的。作为个人与社会的中介,人类群体的历史发展可概括为三个基本阶段或形态,它们依次是;与自然经济和人的依赖性相一致的血缘群体;与商品经济和人的独立性相一致的物缘群体;与产品经济和人的自由个性相一致的自由人联合体。现阶段,我国的群体发展正处在向物缘群体的转变之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动物繁殖和生存的经济学均衡分析后认为 ,繁殖和生存的边际产品转换率MRT♀♂ 在不同动物种群和同一种群不同动物个体的变化 ,可形成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 3种形式的对偶婚姻。人类不同形式的对偶婚姻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上的适应 (本能 ) ,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上的适应(智能 ) ,也和动物婚姻一样符合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4.
论人类平等精神产生的根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平等问题的研究和理论讨论由来已久 ,但以往的各种理论或者是建立在宗教或道德信念的基础之上 ,或者是建立在单纯的生物学规律的基础之上 ,因而均未科学地阐明平等观念产生的根源及其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人类生存状况的生物学和社会学考察 ,并结合当代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 ,人类平等观念和行为的产生 ,是根源于人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生存竞争的需要 ,以及人类本性中的依赖性和依赖感。首先 ,为了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立足生存 ,人类必须结成群体 ,而为了保持群体成员的合作、团结以获得竞争优势 ,就必须在群体内部确立平等原则 ,缓和内部竞争 ,减少内部的摩擦、对抗以避免群体分裂或力量的削弱。其次 ,人的生理特征和生存状况决定了人类个体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和依赖感 ,而人类稳定可靠的依赖关系也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文章从三个层面论证了平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平等是人类在自然界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必然条件。 2、平等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必要条件。3、平等是人类和谐、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 ,尽管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贪欲和竞争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但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来说 ,平等是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公平思想源于人类社会诞生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氏族社会成员生存需要的社会秩序理念,但原始时代的公平还算不上社会公平,作为血缘纽带的封闭性的氏族公社,有限的公平理念也只是禁锢于氏族群体的部落之中。伴随着生产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人类为稳定社会制度与秩序形成了以自然为依托的宗教神学伦理道德,规范着社会秩序与人类公平。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辟了近代人文理念的先河,而建立在资本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公平制度与法规,维护的则是有产者的利益和人格。只有马克思建立在消灭私有、剥削、阶级基础上的社会公平,才是广大劳动人民追求的真正自由、解放与公平。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尽管各种美学、文艺学流派各自突出的因素不同、观点也有差异,但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即经济生产本原论.过去,人们对这个哲学基础是没有异议的,实际上,正是这个哲学基础的认定可以重新讨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全面考察人类社会生产构成时的有关论述,可以确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全面描述应该是物质、种群、权力、精神四种生产,而不是物质、精神两种生产.确认社会的生产是四种而不是两种,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于人类审美和文学艺术的生产活动而言,承认种群生产及权力生产的重要影响,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种群生产远不仅仅包括两性间的欲望和爱慕等内容,一切与人的生命的孕育、诞生、培养、成长、衰老、死亡相关的现象、设施、体制和生活,一切产生于它们的源于血缘和泛血缘联系的社会关系,一切产生于这种关系的欲望和情感以及相关的伦理观念等,都属于种群生产或与之密切相关.种群生产不仅提供了原始艺术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基础,还直接提供了原始审美和艺术活动的主要内容.至于文明社会中的文学艺术,无论是其创作的内在个人驱动力、还是其主要内容的构成,都与种群生产密切相关.权力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课题有更广大开阔的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与政党、政权、领袖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在一切有人类关系的领域,就有权力关系的产生和存在.因此,完全有理由和必要将权力生产作为人类的基本生产活动来对待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对文学生产与权力生产之间的关系基本是回避的,这种回避尽管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但其不利于全面揭示文学与社会的联系则是毫无疑问的.  相似文献   

7.
杨骏在2014年1月9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人水关系是最核心的关系之一。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依,水的存在和循环是地球孕育万物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水关系"也经历了从人被动"适应水"到盲目"主宰水",再到科学"善待水"的演化。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人的基本命风也是社会的基本命民自由是理想的生活状况,自由也是理想的社会彻底追求自由过去、现在、未来都永远是人的天性、本性或本质,因为自由即意味着人不再成为“必然的盲目奴隶”,而不断地利用已认识了的必然来推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并具体表现为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种种压抑、奴役囚笼的挣脱意味着人的价值、尊严得到保障,受到尊重,得以实孔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即是一部人类为自由的实现而奋斗的历史。一、认识与追求自由在青年群体中的位置与分量在年龄群体中,青年热爱自由,因而不断地去认识自由、追求自由…  相似文献   

9.
走出技术理性的生存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时代,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把人带入了被技术控制的困境之中。技术理性带来了人的生存危机,带来了人的精神的失落和人性的沉沦。解脱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对人的生存意义造成的异化,是本文的主旨。最根本的方向是使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本身的生存,人在根本上不是手段而是最终的目的。这也是马克思对科技异化实质的批判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道德的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旨在从人类道德的群体和个体(或社会与个人)两个方面更为详尽地考察原始道德的具体发生。移种系发生而不称群体发生旨在强调其初始的发生学意味,因为人类最初的共同体或群体—原始氏族、部落等总是以种某种自然基质差异的种族为前提的,以某种血缘联系为纽带的。道德的种系发生主要是指人类的一定氏族、部落或民族等人类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主要是指史前时期或野蛮时代)的原始群体道德意识、道德实践、习俗和规范的发生。所谓道德的个体发生是指原始人类个体的原始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发生。这种发生学的实证性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起源、基础、本质等理论,而且对当前国内在道德本质、起源、基础问题的学术讨论也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变迁中的中国独生子女家庭郑笑平,陈杰文化的传播起源于家庭,并通过家庭体系得以继承延续、家庭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结群方式,也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群体单位。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是人类传播和接受社会文化的第一个场所。家庭对于新一代成员早期社...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当人类陷入风险社会时,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类历史上创造出来的一切,都需要接受风险社会的审查来证明其此在性。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建立起属于风险社会的生存意识和生命观念,因为一种全新的生存意识和生命观念的确立,决定了社会建构和行动模式的形塑。风险社会中的人不再是以原子化个人的形式出现的生命体,或者说,原子化个人在风险社会中不再具有此在性。实际上,风险社会中的人是以人的共生共在为人的生命本质的,而人的共生共在的可能性又是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转化为现实性的。其中,合作行动则是人的共生共在获得现实性的具体路径,而合作政治则是关于合作行动的政治。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个体以其能动的劳动实践创造了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又在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不断实现和升华。人生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生存的积极意义是人生价值最初层的本质;人生对社会主体发展和完善的积极意义,是人生价值最深层的本质,也是人生价值的根本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孔子学说就是这一历史过程中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的一种社会思潮。 人类社会关系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是这样的:人类的童年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感情关系,即奉献关系。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由血缘感情、奉献关系发展为阶级关系,即发展为占有与被占有的索取关系,也就是由道德关系发展为法律关系,由义务关系发展为权力关系。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人类又由索取、占有关系,发展为感情、奉献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村落文化”是一个新概念。 村落,也就是村庄、村坞、村塞,概指乡人聚居之处;或曰,人类群体生活居住的一种社会区域单位。村落的出现,大抵是人类由狩猎生活走向原始农耕和牧业革命所产生的一种定居形式。村落的出现标志着耕犁文化的发展。在原始的村落中,一般都是以血缘群体为基础的。血缘关系、农耕生活、宗法组织及礼俗文化,是原始村落的主要特征。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主要是以“村落”形式延续下来的。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存在有赖物质生产和组成群体生活,物质生产的社会性是群体存在的物质条件,而生活的群体性和人们之间的协调与制约是社会存在的前提,是人类社会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如果单个的人能独立生存或人群之间没有共同规范的控制,那社会存在将会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也就是说,社会是需要一定控制体系来维护和巩固其自身的发展,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控制体系最主要的标志是法律体系,当然还有道德和纪律以及习俗等等。而法制体系是由概念、组织、规范等要素组成,但徒法不能自行,其司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浙江生态环境领域存在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人民在生态环境领域取得了相对突出的成绩,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优良,成为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方之一,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自然资源面临严峻形势、生态环境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等。为此,在未来浙江必须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逻辑起点,切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进而建设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8.
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在众多因素当中,利益的竞争是构成科技伦理问题产生的最基本根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满足和维持人类生存这一最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但由于不同主体间的利益上的竞争,造成了科学技术的盲目滥用,以至于使人类陷入严重的新的生存危机.实现科技社会向生态社会的实质性转变,将把人类引向通过利益的调整来解决科技伦理问题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关于人或社会的理论都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这种关切一方面是审视人类生存状态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确立人类实践活动的价值趋向。构建和谐社会,从微观上看,是要解决人、自然和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但从宏观把握,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其核心乃是人的发展、完善和解放。因此,在和谐社会视阈下,需要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进行反思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其为人类自身生活的目标做出科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职业文明,即关于人类自身职业生活质量的文明,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文明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文明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社会主义职业文明的特征 职业,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就个人而言,职业是人生存与发展的一种途径,是生活资料的来源,也是人体力智力发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样,没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