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荣波 《东岳论丛》2006,27(3):150-153
《易传》是公认的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解读《易经》之作,除了对《易经》的思想继承和阐发外,还大量吸收了战国时期以儒道为主的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易传》中的“君子”观念继承了孔子思想,又结合易学中的“时”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其“圣人”观念既受到老子的影响又与老子相异。由此,《易传》中反映出较独特的关于“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易经》通过卜筮预测吉凶 ,满足人们行为选择确定性的需要 ,其内容不乏一定经验依据 ,但形式是非理性的 ,充满巫术迷信色彩。《易传》在阐释《易经》的基础上 ,对《易经》进行了相当彻底的改造 ,高扬人的超越信念 ,凸显人的道德精神和理性精神 ,从“天人合一”的高度 ,创造性地构建了儒家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易传》的学派归属是近年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论者或提出《易传》为道家所作的新说 ,或坚持它为儒家典籍的传统说法 ,或提出它自成一家。专家们一般都以《易传》思想与道家或儒家思想特征的比附入手进行探讨 ,较少注意儒、道两家思想本身的发展脉络。本文试从儒家思想发展的特征开始 ,论析《易传》实为儒家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对于解决《易传》一书的学派归属问题似有裨益。1  儒家研《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春秋后期 ,孔子就认识到研讨《易》的重要性。他晚年的时候 ,喜研《易》,以至于“韦编三绝”1。孔子…  相似文献   

4.
作者曾著文指出,《易传》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形成于《易经》之后、孔子之前的早期《易传》;一为孔子易说。本文即站在这种观点的立场上评述和探讨了以下三种较有影响的观点:其一,唐代以前形成的认为《易传》作于孔子的传统观点;其二,宋人欧阳修以来认为《易传》是一部成书于战国以后、与孔子无直接关系的儒家经典的观点;其三;近年来陈鼓应先生提出的认为《易传》不但成书于战国以后,而且是一部道家系统作品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莱布尼茨、黑格尔和《易经》符号系统何建南中国古代智慧宝典《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可称“符号系统”)和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互辞(可称“文字系统”)。《易传》(即“十翼”)则是最古老也是有权威的解易著作。在易...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国隐逸传统的重要源头,它以象数的形式预测吉凶,为人生的进退提供行为指导,其《乾卦》《蛊卦》《遯卦》等的卦、爻辞,有着典型的隐逸思想;《易传》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周易》的隐逸思想。从儒、道比较的视野来看,《周易》的隐逸思想更多地具有儒家"时隐"特色与"家"内的眼光,与道家文明批判的立场上的"家"外眼光形成对比。将《周易》与儒家、道家的隐逸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入揭示其隐逸思想的性质及其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2014,(1)
在数千年的易学思想史上,最为重大的易学思想转变无疑是从《易经》到《易传》的转折,此一转折实现了《易经》诠释典范的转移,使之从卜筮之书变成了一部基于象数的哲理之书。可是,易学诠释典范的转移是如何发生的,孔子晚而喜《易》与此一转变有何关系,近代以来的易学研究却是语焉不详。然而,帛书《易传》、郭店楚简和上博简等出土文献的发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此一问题。将传世文献与新出土简帛资料相结合,可探寻从《易经》到《易传》这一重大转折的内在思想线索。由今本《易传》和帛书《易传》及其他文献的分析可见,"刚柔"概念是早期《易传》的思想核心,是从《易经》到《易传》的关键思想环节,也是阴阳思想的基础。刚柔思想构成了《易传》阴阳思想的前史。最早将刚柔思想引入《易传》的应该是孔子,尽管《易传》未必是孔子本人所作,但孔子通过引入"刚柔"概念将神秘的象数理性化、人文化和宇宙观化,开创了《易传》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想模式,实现了《易经》诠释典范的转移,将易学思想推进到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易传》辩证法中的人生哲理陈书翔《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它的作者汇集了前人丰富的思想内涵,把《易经》推向先秦辩证法思想的最高峰。它精湛的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后来的辩证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易传》最简要的命题是“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一阴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易传·系辞》中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形象,发掘出该书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并比照《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揭示《易传·系辞》中圣人、君子与《易传·系辞》成书前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君子的同一性,验证《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易经》并称。这不仅因为《老})《易》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许多共同的概念范畴,而且因为《易经》是老子学说的源头,而老子学说又极大影响了《易传》作者,使之成功地把卜篮神学之书改造为哲学人文著作。一、《易传》的学派归属与成书《易经》是老子学说的来源之一。《易传》是对《易经》的哲学阐释。它的作者是谁?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孔子晚而在《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y”。此后,直到北宋,学者们普遍承认孔子作《易传》。北来欧阳修在《易童子问》中对孔子…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言情”主旨、“崇女贬男”观点,以及自然随性生活态度,与儒家“重礼抑情”倾向、“男尊女卑”等级观念、刚健有为精神品质相反对立.基于《易经》哲学思想具体化解读视角的小说非儒思想研究,揭示小说非儒思想与《易经》哲学本质内涵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与原始儒家思想切合与后世儒家观念对立的原因,助益当代客观评价小说非儒思想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一股研究《周易》的热潮。众所周知,《周易》分成两个部分《易经》和《易传》。《易经》是哲学著作,重要的儒家经典。而《易经》则长期被当作占筮之书,如同现代寺庙中的灵签符咒,是非理性的、偶然的、关于占筮的记录,并没有多大的社会意义。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笔者曾经著文认为:《易经》是古人研究思维决策的著作,卦爻辞是解释决策方法的例题,它涉及到广阔的社会生活,是古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郭沫若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文中就已指出《周易》一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可分为三大类:(一)生活的基础,有渔猎、牧畜、商旅(交通)、耕种、工艺(器用)五项;(二)社会的结构,有家族关系、政  相似文献   

13.
<易传>是儒家诠释<周易>的作品,其核心思想反映了孔子关于"性与天道"的哲学.事实上,<易传>是儒家的一部道德形而上学与道德修养方法论的经典,它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是,"如何作为一个真正有智慧和能力的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易传>中包含了儒家的一种以伦理化的世界观和道德修养体验为核心的"元教育"思想.这种"元教育"着眼于"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体验,它不同于作为文化内部传承过程的言传身教的"教育",而是一种指向语言之外的形上之思、道德信仰及其实践智慧的自我修养过程,一种超越了语言的"不言之教".<易传>的不言之教既代表原初意义上的教育,也表征着人类教育所应该遵循的一些根本原则,对现代和未来的教育具有意义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唐明贵 《阴山学刊》2004,17(1):81-85
戊戌变法失败后,为了寻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出路,康有为以经邦济世为旨归,借用西方近代的人道主义学说、政治理念以及经济思想重新诠释《论语》和《孟子》,使传统经典充实了近代意义的新内容。这与他自身的西学储备、儒家经典的与时俱进性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关联。通过对两部经典的创造性解释,康有为拓展了儒家的外王学,促进了儒学向近代转化。  相似文献   

15.
论王弼易学与《易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王弼注释《易经》的方法来自《易传》两汉象数易学家们在注释《周易》的过程中,除了把《易传》原有的注释《易经》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之处,还提出许多注释《易经》的方法。在王粥看来,两汉象数易学家们提出的这些注释方法都是《易传》所没有的,因此是不成立的,所以,他在注释《易经》时,根据《易传》对这些方法作了取舍。凡是象数易学家们运用的方法符合《易传》原有注释方法的,王迅就加以肯定和应用,对那些《易传》中没有的注释方法,如八宫卦说、卦气说、互体说、交辰说、卦变说等,王弼基本上持排斥态度,应用的很少甚…  相似文献   

16.
《易经》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是古人为预知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而创立的独特预卜神秘符号系统,一直是后人在日常决策时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盛行将《易经》思想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中。从现代管理决策的学术角度来解析《易经》,其中蕴藏了具有管理意义的个体管理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成中英先生在《儒家和道家的本体论》一文中指出 :中国语言可以说呈现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 ,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并不是惟一地决定于中国语言 ,儒家和道家的主张能够表明这一点。《易经·系辞》、《论语》、《中庸》以及《道德经》、《庄子》等著作中的相关观点表明 ,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可以称之为不可言喻之本体论。本期“人文学术新思潮”中推出了劳承万先生关于老庄哲学的诗学阐释的新作。劳先生认为 ,老庄道家诗学中的“道”就是将人生实践行为化成艺术 ,显现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解放 ,老庄哲学实际就是探寻本体的诗性智慧 ,是审美的、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孝经》,不仅是对先秦儒家孝文化的总结和升华,而且具有儒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深厚基础。这个基础主要来源于《周易》。《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上下尊卑的伦理思想和民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共同构成了《孝经》孝道思想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王帆 《兰州学刊》2007,(7):32-34
《周易》古经是对中古时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自然描绘,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现实.而《易传》反映了当时儒家学者对于人类社会的理想.《周易》古经与《易传》在价值取向上有鲜明区别,是一种"实然"与"应然"的关系.文章侧重于文本的价值观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以对进一步厘清《周易》古经与《易传》关系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易经》最初书名为《易》,而非《周易》。后人将古籍文献中的"周易"二字添加上书名号所带来的误解,导致易学界长期以来将《易经》、易经、《周易》、周易四个概念混淆使用,造成概念混乱。其结果是,不但使学术科研的基础被破坏,而且使《易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科学价值被贬低。学术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的不同表述,都应有各自严格的定义,各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