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太平天国革命和云南回民起义的影响下,爆发了西北回民大起义。这次起义首先是由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4月,陕西华州吹竹事件而引起。回民申冤反被“辱之”,官府“凡争讼斗欧,无论曲直,皆抑压回民”。由此造成了回汉积怨、械斗、互相残杀,地主团练更是肆意“妄杀无辜回民,或数十人,或数百人不等,并将庐舍一律焚毁”迫使回民为求生存,拿起武器自卫,与统治阶级进行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封建统治和民族、宗教压迫极其残酷,西北回族和各族穆斯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而起义频频发生。每次起义都在西北乃至全国引起震动,对后世亦产生很大影响。正确认识和阐述西北回民数次发动的起义,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多年来,许多同志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论文和著述,但除解放初期马霄石先生的《西北回族革命简史》外,至今国内尚无一部较为充实系统的回民起义专著。许多重大问题争辩不清结为疙瘩,并反映到有关民族的思想上。《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的学术著作,其论点论据是作者积多年努力,对西北回民起义进行比较系统论述的一个集结。读来令人欣然有所收益,对解开回族近代史上的一些“疙瘩”,也不乏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調查的原因为什么調查同治間(1862——1874)陕西的回民起义运动,主要根据了下面几个理由: 第一,同治年間陕西的回民起义,对于西北的回民历史来說,应是一次空前未有的大变动。在此运动发生以前,陕西各县,特別是渭、涇、洛三河流域,原是我国回民的一个主要集中区或杂居区,但自这一运动发生以来,清代統治阶級把陕西各地原有的回民,除了西安城内的回民以外,整个被驱逐出境或被屠杀了。这一空前未有的大变动,改变了历史上陕西人民民族成分的原有面貌。原在陕西省西安、同州、凤翔三府和乾、邠、鄜三州共二十多个州县里住有回民七、八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的云南、西北回民起义是清末各种社会矛盾和族群冲突的重大事件,前后持续20余年,波及西南、西北许多省份,回汉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事件引起当时在华西方人的关注,其中一些人在发生地或亲历、目睹了起义过程,或进行了社会调查与访谈。他们留下的记述,成为探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补充了中文史籍的局限,为考察清末回民起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东干语在多民族语言接触中的变异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干语是中亚东干族人所使用的语言,它来源于我国晚清时期西北回民汉语方言,是近代汉语在中国境外的分支或变体.1877至1884年间,我国西北部分回民由于政治和民族矛盾方面的原因,历尽艰辛分批进入中亚,长期生活在多民族人群中间.在多民族共处、多语言相间、多文化渗透的客观环境里,东干语各语言要素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语音里增加了新的音位;词汇中借入了不少俄语、突厥语、波斯和阿拉伯语外来借词;有些语法形式和语法现象也带有俄语的印迹.这些变异现象都是东干语在和多民族语言的接触中产生的.东干语的变异现象,不仅使它产生了诸多亚文化特征,而且也促进了东干族人民和中亚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中亚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咸丰、同治年间绵延西北各地的回民起义规模很大,影响极为深远,它与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汇合成近代中国各族人民反清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然而,西北回民起义自身几乎没有文献传世。研究这次起义,我们能利用的,只有清光绪间官修的《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以下简称《方略》),这是军机处关于咸同西北回民起义专  相似文献   

7.
甘军是西北近代史上一支重要的地方武装力量.势力曾盛极一时,历经回民起义、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庚子事变后,因排外而遭到列强的忌恨,在内外压力下被清廷裁撤,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西北辛亥革命之时,因时势所迫,清廷不得不再次借重其武装以镇压西北辛亥革命.这给当时的甘军余部提供了重新崛起的机会.他们编组军队,率部攻陕、镇压宁夏起义,给当时的西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正是在西北辛亥革命中,他们完成了由旧到新的转型,成为以后控制西北政坛的一支军阀武装.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抚汉迁回"措施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压陕甘回民起义期间,左宗棠不为狭隘的民族观所束缚,一方面对起义前频繁发生的汉回械斗事件的是非曲直做出了公允的评判;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采取了"抚汉迁回"的措施.这是左宗棠在当时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西北地区民族矛盾、稳定地方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结束后,左宗棠为了加强对甘宁青地区回族的管理,采取了防范、隔离和民族同化的政策。从政策本身来看,防范和隔离具有强制性,要求就抚回民严格遵守;而民族同化政策,作为一项长远规划,体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这一民族政策的推行,一方面维持了战后一个较长时段的社会稳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甘宁青地区回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办的《电视剧》杂志,于1988年总字第五期刊登了绥之、英灼撰写的电视文学剧本《大将西征》。这是一部以真人真事左宗棠西进新疆镇压西北回民起义为素材的历史传记剧作。不能容忍的是,作者为了刻意拔高左宗棠的形象,把一个双手沾满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人民的鲜血的刽子手写成一个十全十美的“救世主”、“爱国英雄”,在铺陈历史事件、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命运、归宿等方面,不惜公然纂改人所共知的基本历史事实,歪曲历史人物,使这部作品起到了严重伤害回回民族感情,危及相国民族团结的破坏作用。“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态度来考察斗争形式问题,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提出这个问题,就等于不懂辩证唯物主义”。要正确、客观评判左宗棠在西北地区的功与过,就得从同治元年陕西回  相似文献   

11.
由陕西省历史学学会主办的纪念陕西回民起义130周年学术讨论会,1992年9月19日在西北大学举行。陕西省历史学学会会长彭树智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来自省内高等院校、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从事陕西回民起义史研究的回汉专家教授4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在会议开幕式上,彭树智教授首先指出了这次学术讨论会的重要意义,并对陕西省关于回民起义史的  相似文献   

12.
宗教和农民起义有密切关系。伊斯兰教和回民起义有密切关系。本文试就伊斯兰教和回民起义的关系、对回民起义的影响,作初步论述,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一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说来,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①回族是和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的民族。回族多数群众的感情不同程度地受有伊斯兰教的影响。历史上的回民起义,回民掀起的巨大风暴,或浓或淡地带有伊斯兰教色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或没有得到党领导的回民起义,一般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中亚回族的民族意识与汉语论著中"东干"一词的使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 ,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回族 (东干人 )总人口已超过1 0万 ,他们是 1 2 5年前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迁往沙皇俄国境内的陕甘回民的后代。这一部分回民虽然与母体分离了 1 2 0多年 ,其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都有了很大变化 ,他们与生活在中国的同一民族的主体相比 ,在发展方面产生了一个断层。但是他们仍然具有很强的民族自我意识 ,在民族内部称谓上仍称自己为回族或回回。“东干”一词是讲突厥语和讲俄语的人对回族的称谓。因此 ,在中国出版的汉文论著中大量使用“东干”、“东干人”、“东干话”之类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对这部分回族来说也有失礼貌 ,不利于他们与中国回族同胞的联系交流。长此以往 ,人们会误以为是另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清同治年间以金积堡为中心的宁夏回民起义是一场反对民族歧视、求取民族生存的不彻底的反清起义。起义中的主要首领马化龙时而起义,时而就“抚”,没有坚定的反清态度,他仅仅在这场斗争中代表回民群众向清朝统治者进行了有限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幅员辽阔、美丽富饶的新疆,是我们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侵略者的入侵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割据,出现了使我国西北边疆沦为帝国主义殖民地的严重危机。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以左宗棠为统帅的西征大军,果敢地驱逐了阿古柏匪帮,收复了新疆失地,粉碎了英、俄瓜分我国新疆的狂妄野心。 人们因为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扑灭西北回民起义,常常把他看成是个应该完全否定的反面人物。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左宗棠是个杰出的爱国者,他在抵抗外国侵略者,巩固祖国西北边防方面,有过重要的贡献。我们必须对左宗棠作出一分为二的评价,既不可否认他镇压人民的罪行,也不能抹煞他规复新疆的功劳。  相似文献   

16.
清中叶以后,西北地区成为中原地区减少人口、输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导致西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锐减.西北回汉农民对土地严重依赖,而人地比例失调进一步加重经济衰退,最终导致社会控制难度加大,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成同之际,西北地区回、汉民族在人口膨胀的前提下,围绕对有限土地的占有以及经济方式的差异产生冲突,进而上升为族际对抗,这超越了清政府的传统社会控制能力,最终以民族矛盾激化的形式--少数民族起义告终.清末西北回民起义爆发,人口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心,全国各地、各民族掀起了一个范围极其广阔、性质十分复杂的反清运动。甘肃回民起义是这个运动中的一组巨澜,其中的西宁回族撒拉族起义更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浪涛。但是,解放以来对这次起义的研究很不够。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试图对这次起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38年底至1941年初,甘肃省所属海原与固原地区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回民起义。国民党地方官员面对不同的言说对象,对回民起义发生的原因和性质说法不一,闪烁其辞。通过对档案史料记载研究分析发现,海固回民起义不是因民族或宗教问题而起,完全是为了反抗国民党暴政。当然国民党民族宗教政策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1938年和1939年海固二次回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还是受到沉重的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为之心惊胆颤。他们认为,这两次起义是受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直接影响的结果,而且海固地处西北,起义军随时有奔入边区的可能。因此,伴随着全国反共高潮的升级,国民党对海固人民的镇压,就更加野蛮了。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种类比文字要多得多,当代世界上大大小小的语言加起来有数千种,文字则要少得多。然而许多民族却不止有一种文字。认为汉语只有一种文字的说法,虽然相当普遍,但并不正确,汉语与汉字并非唯一对应关系。在当代,汉语的文字载体除了汉字以外,还有“东干文”。东干文是清末同治年西北“回乱”之后逃入当时俄属中亚的陕、甘回民起义军的后裔“东干人”所使用的文字。这些回族群众退入中亚后,将原先在他们中间所行用的“小儿锦”也带到中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