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明确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分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所有制依据和理论依据 ,论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指出了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文章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学术界有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二者结合的客观必然性、模式、措施等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不同社会制度下劳动产品的分配不同根源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获取收益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把生产要素当作商品、把生产要素当作资本商品,把生产要素当作资本。无论何种方式参与分配的依据都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而非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但在市场经济中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应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传统理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基础是要素价值论。文章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生产与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数量依据等问题的再认识,试图解决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劳动价值论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8.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争论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既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也是我国分配理论的重大创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围绕分配理论的争论,始终是和价值理论的争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和原则的确立,对于重新认识剥削和私有制的关系,对于保护私人财产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提出的新的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资本主义所实行的按资根本分配有着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二者提出的理论依据不同,二者在社会分配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二者实施的价值目标取向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按劳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价值分配的对象是价值,不是财富.按劳分配的现实理论依据是劳动价值论,最终理论依据是按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以承认其价值创造作用为基础的按贡献分配,而不是按所有权分配.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与分配制度的关系,是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具体体现。它和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密切联系。深化劳动价值论对于推动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的"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在涵义、产生条件、分配对象和实现形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这一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诠释,并指出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认识两者的区别和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分离是理解中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关键所在;而理解两者的联系和逻辑的统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应是并列的两种分配方式,而应是分配原则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实现形式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都可以表现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表现得更为普遍和充分.  相似文献   

16.
管理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决定其应该参与分配。鼓励管理参与分配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管理参与分配的必要性、合理性及重要性做理解性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价值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便是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理论是由劳动价值论演绎出来的。因此,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科学的,但是从它的具体规定上讲,按劳分配理论是有缺陷的,无法应用于实践。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按劳分配理论的本质涵义,摒弃它的具体操作规定,提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的分配原则: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  相似文献   

18.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按劳分配思想的萌芽.马克思对"按劳分配"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思辩过程,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其进行了理论的深化和实践.市场经济为"按劳分配"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和场所,但与马、恩的设想及列宁、毛泽东等的实践相去甚远.这些历史"误会"的出现,是人们认识的深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和制约的.  相似文献   

19.
实行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必须对传统按劳分配理论有较大的突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摆脱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和束缚,应该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看作是市场经济共有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两者的结合是有层次的结合,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