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城乡差距拉大,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危害性。只有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农业发展,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王艳 《北方论丛》2006,(5):133-135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农村社会怎样,城乡发展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当前”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选择。因而研究转型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构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的城乡关系自然就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帆  张天帷  吴盼伶 《社会科学》2023,(10):115-126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在实现路径上具有契合于自身国情的独特性质。现代化进程总是伴随着工农城乡关系等结构的转变,但中国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为组成要件的现代化是一个“并联式”推进的过程,这区别于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现代化的“串联式”进程。在学理意义上,中国“并联式”现代化的判定依据是其具有实现“时间短”、推进“强度大”和发展“形态新”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导源于中国开放背景下的后发优势、大国经济中的地区试验和跨国比较中的制度优势,其中,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中的独特制度为“并联式”现代化的形成提供了根本保障。深刻理解中国“并联式”现代化的路径特征和形成逻辑,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创新和拓展已有的经济理论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纪国英 《理论界》2006,(2):231-232
中国是发展国家,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是实际情况。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又是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农民收入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城乡统筹是保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范畴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范畴 ,体现我国向现代化转变的过渡性特色。“农民工”问题本质上是农民问题。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产生“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基本条件。在我国的特殊条件下 ,“农民工”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生力军。但是 ,“农民工”所面对的歧视性待遇 ,又会制约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同时也对城乡管理创新和区域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镇改街道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益探索,文章对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镇改街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镇改街道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同时总结了镇改街道后管理体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旨在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与发展理念促进镇改街道的稳步发展,推进城市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提高认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提出切合实际的思路和相应的对策措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传统体制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世界性难题.从国际比较看,世界各国和地区都经历过农民不平等参与和不能分享现代化的过程,只是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在当代中国,农民的平等参与和共同分享是一个突出问题.第一次工业化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第二次工业化及其城镇化进程出现的是城乡差距.当今正处于现代化中期,特别需要从权利、条件和能力三个方面重视农民对现代化进程的平等参与,从均等享有和特殊保护两个方面促使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提高农民的收入 ,通过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以减少农民数量来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最有效的途径。解决农业问题的实质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而城镇化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解决农村问题实质是在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向城镇转变。因此 ,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加快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廖宇翃 《西部论坛》2011,21(1):41-46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践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拓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缩小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是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要增加农业增加值,发展现代农业,这方面,舒尔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的通过向农民投资来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行之路。农民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无论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非常重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而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知识和信息分布不均衡,应强化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城乡均衡发展促成知识和信息的城乡均衡分布,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支持政策在发达国家有着很长的历史,而且和工业支持政策保持基本相同的变动规律,属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手段。"工业反哺农业"是中国城乡统筹战略选择下的特有经济范畴,其实质是提高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的土地产出贡献率基本上达到了目前技术允许的极限,单纯依靠进一步发展农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并不是一条有效途径;现代农业补贴政策的大部分功能在于保障粮食安全,并且受我国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及财力的制约,也不能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方式应是加快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3.
城与乡的文化冲突——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城乡对立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城乡的分野诞生以来,城与乡的文化冲突便一直存在。在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叙事主题中,城乡冲突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城乡对立的叙事主题,阐释了城乡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指出农村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失衡是农民向城求生的主因,而大多数农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进城农民的自我奋斗大多以悲剧的方式黯淡收场。农民向城求生的叙事,在直面进城农民严峻的生存现实方面勇气可嘉,但在对待城乡文化的态度上却存在一些偏颇之处,普遍缺少一种文化建构意识。创作有利于城乡文化互动和建构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剧的社会功能,将是未来此类作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供给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阻碍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下一步,应重新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强督导评估,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城乡教师配置;坚持义务教育多渠道筹资原则,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供给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社会中,农业劳动力从农业向农外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本文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农业劳动力农外流动史进行了分析和述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劳动力农外流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城乡一体化因应城乡联系发展、城乡等值发展等理论并不断创新。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做法值得借鉴,给中国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鉴于此,中央提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时代命题。在此,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提出的背景与过程、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相关的几个概念及其关系、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英国原始工业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不同于中世纪那种城乡对立 ,也有别于近代那种城市支配乡村的关系 ,表现出一种相互依存 ,互为补充 ,协调发展的新趋向 ,这种新趋向对于城乡经济共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并加快了英国迅速由封建社会向资本社会的全面过渡 ,极大地提高了英国在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 ,为日后迈入工业化社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郭琳  严金明 《兰州学刊》2007,(1):114-117
在分析当前中国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匹配关系特点的基础上,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元,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人口-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建设用地人口负载能力趋向降低,在地域上基本呈现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四大板块的分异特征;人口-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系统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潜力东部明显高于西部;西北内陆省份发展的综合水平最低,应成为未来政策引导和调控的重点.应采取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紧凑型城镇、通过区域政策引导人口合理迁移流动等措施,协调我国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城乡社区服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我国在社区服务方面取得较大进步。然而,社区服务仍存在着较严重的城乡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仍呈扩大趋势。必须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投入,推进城乡社区服务设施一体化;发挥农村经济组织作用,提升社区服务造血功能;提升社区服务在合村并居新型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升社区自治功能等,进一步提升城乡社区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