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在人际关系中时常充当着"润滑油"的角色。异化翻译在形式上使译者的角色彰显出来,而归化翻译尽管在形式上出现了"译者的隐身",但就译文内容和翻译过程而言,译者的角色却都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2.
操控论指出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还受到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因素操控。意识形态指用于规范人们行为的模式、惯例、信仰所形成的框架体系,操控译者对儿童文学源文本的选择和译者的语言特点。赞助人指促进或阻碍文学的阅读、书写或重写的因素。儿童是儿童文学的重要赞助人,要求译者从儿童读者的角度出发,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使译作符合儿童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间文化传播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文学翻译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从最初只强调原文作者及目标语读者在翻译实践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到意识到译者地位的过程,一言以蔽之,即译者从"隐身"到"显身"的过程。译者的显身,是指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不断得到认可和强调,主要指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包括译者主观能动性和受动性。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的确会影响译作的类型,应该强调译者的地位,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信”主要表现为译文在语言和文化这两个层面尽可能与原文接近。在译者身上则表现为源语和的语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统一。因此,译者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以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力求译文的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5.
从互文视角看译者的主体性介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文性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译文与原文被看作互文关系.译者作为读者和作者,在互文性空间对互文符号的价值作出评估,决定其在互文阅读与表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译语文化空间构建类似的互文网络,这一过程与译者的主体性密切相关,因而译文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译者的主体介入痕迹.  相似文献   

6.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语际间的翻译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要力求表达两种文化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转换形式,更是不同文化的移植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更是两种文化.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还必须熟悉两种文化,以期作出更好译文.  相似文献   

7.
旅游翻译中,为有效传递信息,感染游客,译者必须顾及译文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心理感受,在译文中尽量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翻译注重的应是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更不是展示原语语言文化差异性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诗歌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多么好的译文,如果失落或者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就会导致文化意象的错位.传递文化意象的问题,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原作的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文化意象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的内在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广告翻译中的矛盾及译者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广告译者的困境及应有的选择,从而在本质上提高广告翻译的质量,运用实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剖析了广告翻译中广告语言属性与商业属性、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以及译者主体性与译者隐身性这三大矛盾,指出广告原文的语言属性必须得到重视;适度的异化可增强作品的吸引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体现出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和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是译者理解原文,并把这种理解恰当地传递给译文读者的过程,其本质是借助语言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传递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