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气候问题日渐成为一个全球性政治问题。作为典型的全球性问题,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哥本哈根峰会,气候变化已从一个科学命题转变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联合  相似文献   

2.
1997年12月11日,为了防止地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恶化,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3.
从已签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以及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场和观点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国际气候谈判举步维艰。本文就气候变化问题的背景入手进行论述,再就中国对气候问题的认识、对国家气候问题所坚持的立场、原则、作用过行讨论,以期归纳后京都时代中国就此问题的战略决择。  相似文献   

4.
朱虹 《领导之友》2011,(2):49-50
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COP16)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CMP6)在墨西哥坎昆市举行。会议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确定的双轨制谈判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大背景下,发展气候投融资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在气候变化的框架下,气候金融成为研究气候变化与金融活动关联的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气候金融理论也应运而生.本文首次对气候金融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系统性界定,通过文献计量的方式梳理了气候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从基金资助、学术组织建设、行业投融资活动等维度,总结了气候金融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最后,凝练了未来气候金融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与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召开,旨在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即将到期,德班气候大会最终在11日清晨宣布闭幕丰硕成果,会议最终决定坚持了《联合国气  相似文献   

7.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出现,中国最初持怀疑态度,但现在已开始敞开大门欢迎外国资本流入中国,帮助中国有效利用能源,并开发可再生能源。同时大批外国投资者不断地涌入中国,在帮助中国能源企业和工厂减少污染的同时换取二氧化碳减排额度。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为全球“造”出了一种新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权。随着排放权在国际市场上被商品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想将“排放权经济”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从而“排放权经济”成为21世纪一大商机。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京都议定书》的相关内容和国际环境法中基本原则,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落实国家环境法基本原则上的矛盾,以期在承认各国在气候变化成因、利益、作用等方面差异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共同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俄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显示,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据最新一期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不断燃烧石油产品、天然气和煤炭,部分地区的森林遭到了过度砍伐。这些行为导致自1750年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总共增加了约三分之一,近20年来大气中的二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而造成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近年来,人们采取各种办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其中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是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在《京都议定书》中设计了三个灵活性机制作为可替代的履约途径,为发达国家履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20日,国际媒体披露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该中心为研究气候变化的领先机构,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遭到黑客入侵,数以千计的电子邮件和数据文件被盗载,随后在一个气象科学家网站上公布。这些邮件和文件内容显示,在过去几年间,有关科学家涉嫌操纵数据、夸大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国努力降低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强度,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以及增加碳汇、发展绿色经济等战略目标。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联合国讲坛上全面阐述中国的“气候观”。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公开表态极大地鼓舞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研究中的若干重点和动向──《联合国:主权与全球治理之间》国际学术研讨会略识王逸舟1995年7月上旬,我与几位中国同行应邀参加了在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举行的《联合国:主权与全球治理之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上宣读了近百篇论文、评论和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共同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俄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显示,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  相似文献   

16.
腾卫华 《科学咨询》2010,(15):89-89
2009年6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即IPCC,发表了第4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该报告综合了全世界6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报告称过去5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有超过90%的可能与人类使用石油等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旅游企业的营销模式向"低碳"转变,是低碳经济背景下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低碳经济的内涵1.低碳经济的兴起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秩序一般分为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这里谈的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政治秩序。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联合国宪章》签署生效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联合国宪章》是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目的是"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战后的国际秩序,是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而形成的。70年过去了,当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始终处于波动之中,冷暖交替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应当正确分析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可能影响,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20.
2008年《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下称《鹿特丹规则》),其立法旨在建立统一的国际海上货物运输规则.公约搭建了一个目前为止最为完整的法律框架,可以断定,《鹿特丹规则》对国际航运立法的影响将至为深远,对其内容的进一步研究,也有利于我国《海商法》的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