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循环经济立法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已经实现循环经济法制化。其循环经济的立法实践为我国提供了如下方面的启示:循环经济立法应坚持科学发展、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以及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应以基本法统帅特别法为基本模式,再辅之以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建设应在保留环境保护法中一些原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再增加循环经济法所特有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2.
教育评估法制化是教育评估规范化的必要条件,是促进教育、教育评估长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我国教育评估立法检讨为基本切入点,梳理教育评估在立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统一立法缺位和立法分散,教育评估规制的主体、权利义务、程序规则、法律责任不完善等问题。教育评估在立法上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予以单独立法,规定评估种类,确定评估程序。  相似文献   

3.
樊安 《北方论丛》2022,(3):61-72
英国议会法令立法后评估制度采取了议会与政府分工原则下的两阶段模式,但是其系统性和刚性都不强。该制度推行后,政府部门立法后评估日趋规范,而议会立法后评估却裹足不前。两阶段式立法后评估的制度设计几乎没有实际运转,难以促使政府改进其立法工作。两阶段模式可能造成下议院谨慎对待第二阶段立法后评估。政府主导立法后评估、制度化程度偏低、缺乏成熟的立法后评估指标这些因素可能阻碍了立法后评估的良性发展。这些教训值得我们警惕。英国在评估对象的选择、引入第三方参与等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4.
王红一 《学术研究》2006,5(8):70-75
政府管制在现代公司法上的定位是各国公司立法政策的重要内容。理论与实践都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公司法中的政府管制具有正当性和效率。本文对政府管制的正反理论及论争进行了梳理,分析探讨了政府管制理论对公司立法政策的影响以及政府管制的效率及评估问题,并针对我国《公司法》修订与未来发展提出了理论借鉴与立法借鉴的价值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公用事业立法是规范政府监管、公用企业运营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据和保障。近年来我国公用事业政策立法、监管立法和公用企业法制取得长足进展,但法律漏洞、法律冲突和立法滞后等问题仍然制约了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公用事业立法须立足于实践需求、立法现状和制度实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基点出发,以产业政策、政府监管、实现机制、社会利用和法律责任等为主要内容建构公用事业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立法质量评估和实效评估是立法评估制度的两个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各地立法评估普遍存在制度界分不清、自我评估居多以及实效评估被忽略等问题。我国的立法评估制度应从侧重"立法质量"向侧重"法律实效"的过程转变。深圳经济特区应当利用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地区优势,契合法律实效评估的效益性、客观性和专业性需求,率先完成转变,为我国立法评估的功能转型提供先例。  相似文献   

7.
进行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谐社会离不了教育公平与教育法制化,和谐社会、教育公平、教育法制化、农村教育立法各要素息息相关。我国的农村教育需要立法加以推动与保障,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基本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关键点,面向世界,借鉴国外,制定专项的农村教育法以完善农村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成效、问题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提升政府服务品质的有力工具.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中有着多样化的探索,对于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提高政府绩效、促进行政民主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评估过程不够规范、评估系统不够完善、缺乏政府成本分析、评估存在单向性和封闭性等缺陷.改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要求深化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认识、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提高绩效评估的法制化程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并重视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台湾地区成人教育快速发展,其重要经验在于,自成人教育诞生之日起,就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完善。本文对台湾地区成人教育立法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概述,简述了《成人教育法》的主要功能,以期对大陆成人教育立法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从重大决策等领域延伸到地方立法领域的,但其在地方立法中的定位并不明确,文本规范空洞而缺乏可操作性,实践操作混乱而缺乏有效规制,理论研究也不够充分。然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于增强地方法规范的可接受性,以及地方法规范实施的实效性均有重要意义,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地方立法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从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程序、制作评估报告和反馈等方面予以展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规范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确保生物安全,各国纷纷采用立法手段予以调整。由于各国对生物技术及其安全性的理解不同,再加上各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程度、转基因作物市场占有率及发展前景、国内民众的认识与理解程度、相关法制的发达程度等各不相同,各国在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与实践具有较大的不同。目前,各国的现行立法大致分为四种模式:垂直型立法、积极型水平立法、审慎型水平立法和纵横交错型立法。而决定各国生物安全立法模式的主要因素,是各国对生物技术及其安全性的理解及各国生物技术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政府为农民设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其社会保障属性内在地要求通过立法来强制实施。其立法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立法依据、部门法归属、立法体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运行了七年,形成了新型的社会医疗保险关系,具有了立法的道义和社会实践依据,应纳入到社会保险立法范畴中去,并形成一个粗细结合、不同效力层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组合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杨建生 《学术论坛》2005,(12):44-47
美国经过逐步的实践和立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明确规定了政府绩效评估战略计划制定,形成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机构体系,并有效运用评估结果促进政府工作改革。这些做法对完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理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立法实践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立法体制、法律体系、立法原则、立法政策、立法质量等方面的认识成果。深入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理论,是中国法学界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引渡立法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际引渡制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我国引渡立法:一是妥善处理国内引渡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在国内立法中规范政府在缔约谈判中的变通权限和程序,以维护法制统一;二是顺应国际公约精神,修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避免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的矛盾;三是在《引渡法》中设立简易引渡程序,以提高司法效率和适应数量剧增的国际引渡合作需要;四是细化对“被请求国就准予引渡附加条件”的回应制度,以及时有效地引渡和惩治外逃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6.
立法助理制度是一项协助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工作的一项立法制度,通过国外的立法实践看,它作为一种体现现代法治国家在民主基础之上追求公正的新立法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地方立法中,“要提高立法的质量”,就必须尽快建立此制度,使立法助理能够为人大代表和地方立法机关充分行使立法权提供服务,以保证地方立法既能克服非立法机关起草法案中的本位主义倾向,解决法案起草中的专业性、技术性问题,也能为法学家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舞台,使新时期立法观念在地方立法中得到体现。同时,为了保证立法助理作用的充分发挥,还应根据地方立法的实际,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立法助理人员的职责、配备管理方式、待遇等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立法工作重心已经逐步由过去的"数量型立法"转向"质量型立法",从强调立法的制定转向强调立法的评估、修改与废止,在此过程中,对行政立法进行评估可以有效提高行政立法质量。当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行政立法评估制度;行政立法评估主体单一;评估周期缺乏常态化,对象选取存在随意性;评估内容缺乏标准。因而,我国应以法律形式确立统一的行政立法评估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模式;建立行政立法评估的期限常态化和对象选择标准化;健全行政立法评估体系;建立评估结果与行政立法的改和度的衔接制度,以完善我国行政立法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8.
部门利益膨胀与我国的行政立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而当前我国部门利益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部门利益的膨胀往往是借助行政立法手段,促使"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因此,解决部门利益膨胀的关键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立法制度,严防行政机关借行政立法之机扩张部门利益。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和指引.河北省文化产业还存在立法不完备、立法滞后、立法层级低、理念陈旧等不足之处,还未形成健全的体系.地方政府只有制定出完备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地方性法规,加强文化产业立法的权威性,强调对文化产业的权利保障,才能促进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环境、社会需要、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结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设计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议题应运而生,成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核心与主题,成为安定团结、社会管理的社会基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前提,标志着中国社会政策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中国以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框架为主体的经济立法取得显著成绩,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律制度框架,为依法治国和法制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处境、改革开放政策方针、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社会结构转型、社会需要结构战略升级、社会现代化建设与高风险社会形成,尤其是中共发展哲学与执政理念的革命性转变,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宏伟战略目标,标志着中国立法重点与立法模式由经济立法转变为社会立法,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形成与社会立法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依法治国方略与法制化建设进入关键时刻,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与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