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问题新论─—兼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史贻逵研究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问题很重要。因为这不仅涉及一般科学真理问题,而且涉及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问题,以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使用。下面列举几本有代表性的教科书: “关于真理的绝对性或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即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即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所谓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所谓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都是绝对真理”,“任何真理又都具有相对性,都是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5-10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有关论述看,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是要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的绝对性,即它在当今时代依然保持着强大生命力的根由;其次是要认识马克思主义包含真理的相对性,不能对其采取教条主义或实用主义的态度,而是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后则是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真理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的道理,因而关键是不断推进其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关系问题,自本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哲学界断断续续地讨论了近40年,至今仍歧见纷呈,莫衷一是。争论的问题主要是:什么是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是否等同于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怎样理解“绝对真理是相对...  相似文献   

5.
陈占安 《学术论坛》2006,1(6):13-17
艾思奇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很多论著中阐述过真理观方面的问题。学习他关于只有客观真理,没有主观真理;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等观点,以及他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阶级性等问题的意见,对我们今天思考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两对范畴的使用 ,造成了理解上的许多混乱。根据经典作家的本义 ,也为了建构科学的真理论体系 ,应统一使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而不再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来表示真理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7.
真理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真理相对性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认识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人类认识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真理内容的变化。这一点大家的认识基本一致。而对真理的绝对性,不同的教科书虽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这就是都认为真理的客观性是其绝对性的表现之一。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客观真理的认识是要经过一个历史过程的.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是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也是真理过程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只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真理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第一次深刻地论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法思想.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则针对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只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真  相似文献   

9.
文学同志对拙文《如何正确理解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提出“商榷”,我十分欢迎。因为,这个问题,虽然是一个老问题,但它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条基本原理,而近年来学术界对它的理解,意见却很分歧,的确需要进一步展开同志式的讨论,以澄清理论是非。从文学同志所提出的几点意见看来,我认为我们分歧的关键所在,仍然是如何对待列宁关于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的问题。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列宁这一条辩证法的原理,是否正确?或者虽然过去是正确的,那么现在是否已经过时?我的答复想从这里谈起。  相似文献   

10.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亮 《东岳论丛》2002,23(5):81-8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在真理论中是两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虽然有相通之处 ,但揭示真理的角度和范围不同 ,二者并不是等值的两对范畴。  相似文献   

11.
对“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总和构成”正确理解的前提,在于确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基本含义。长期以来,哲学界在真理问题的表述上,往往把相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把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绝对性,一些同志正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提升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四大基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其哲学基础;事物普遍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关系的辩证法是其方法论基础;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必然结合是其逻辑基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现实奋斗的统一是其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催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促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由此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斗争的绝对性和同一的相对性问题,这是历来哲学教学中的难题。常见的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是有条件与无条件说。这是论证斗争绝对性和同一相对性最常见的一种解释。不错,绝对性就是无条件性,相对性就是有条件性,但是用无条件性与有条件性来解释绝对性与相对性,等于同义反复,并  相似文献   

14.
一、真理和谬误对立的绝对性 真理和谬误对立的相对性,是相对于真理和谬误对立的绝对性而言的。因此,在论述真理和谬误对立的相对性之前,先需谈一下真理和谬误对立的绝对性。真理和谬误作为矛盾的双方,当然是对立的,这种对立,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在什么条件下是绝对的呢?条件有二:一、在真理和谬误的定义上,两者的对立是绝对的。因为就定义而言,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对客观对象的错误反映,在真理的定义里面是不包含有错误认识的,同样,在谬误的定义里面是不包含有正确认识的。真理和谬误在定义上的对立,也就是抽象的真理和抽象的谬误的对立。抽象真理是一种想象中的纯粹的真理,抽象谬误是一种想象中的纯粹的谬误。这种想象中的纯粹真理和纯粹谬误  相似文献   

15.
陈海飞 《学术研究》2007,1(12):29-34
伽达默尔通过对狄尔泰所代表的传统解释学的"方法"的批判,揭示了理解的"真理",而他用"真理"反对"方法"又导致了相对主义的任意理解。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区分"真理"与"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真理"是"方法"的基础,而"方法"是通达"真理"的必由途径。理解是相对的同时又是绝对的,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饶娣清 《齐鲁学刊》2003,1(2):65-68
实用主义是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是实用主义方法、原则的引伸 ,是实用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在詹姆士那里 ,真理是指与实在相符合的观念以及观念必须具备适用性 ;真理既有绝对的一面 ,又有相对的一面 ,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是观念证实它本身的过程 ,这种证实包括直接证实和间接证实两种方式。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说 ,间接证实的运用比直接证实更方便、更合算。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时代的深刻变化,西方有些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他们承认马克思主义曾经是真理,是“上一个世纪下半叶的真理”,而现在已成为“过时”,“失效”的真理。他们宣称自己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依据科学的新成果,创造用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新的  相似文献   

18.
试析文化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洁 《天府新论》2005,1(2):108-111
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人类历史现象 ,既有相对性的特质 ,又有绝对性的因子。文化的民族性、多元性、稳定性可看作其相对性特质 ,而普遍性、一元性、流动性可看作其绝对性特质。文化的相对性中寓含着绝对性 ,文化的绝对性通过文化的相对性而得以展现。文化就是在其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张力中发展前行的。只承认文化的相对性会走向文化相对主义 ,取消了文化比较、文化对话、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只承认文化的绝对性又会陷入文化绝对主义的偏执 ,导致某种民族中心主义 ,取消多样文化存在的可能性。文化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不可偏执一端 ,惟其如此 ,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也具有两重性。实践标准的两重性是由实践的两重性所决定的。实践及实践标准的两重性,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些特性,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党的思想路线,避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其两重性主要表现在它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或者如同列宁所指出的,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所谓绝对性或确定性,是说人类认识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质朴实在论与狭隘的科学主义--我思"索卡尔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卡尔以欺诈手法炮制的"事件",引起了科学家与后现代哲学家之间有关物理实在、相对主义真理观等问题的激烈争辩.其实,索卡尔及其科学卫士并没有真正读懂"后现代".他们在对客观实在的诠释上,因没有区分出客观世界与对象世界、真理本身的客观性与真理建构的主体性以及真理内容的绝对性与真理认识的相对性,致使这种自发生成的质朴实在论无法理解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