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买忆媛  彭一林 《管理学报》2006,3(2):199-203
风险投资对促进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干预。为此从公共政策、风险投资与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从创新的需求和供给角度建立模型,分别研究了创新产品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并运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了整个市场的均衡状态,根据社会效用最大化目标,分析政府最优公共政策组合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因此,这种最优政策工具组合可供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政策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选择,价值取向也是公共政策一个本质的规定性。公共企业政策是需要由政府所供给的一种重要公共产品。本文主要通过考察政府管理中的公共企业政策的价值取向选择问题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共企业政策的价值准则及其理论依据,并在反思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我国公共企业政策价值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府意愿只有与民众意愿结合起来,才会更好的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公共政策的描述,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的不足,引发出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不仅能提高政策的科学性,提高民众对珍藏阁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减少阻力,使整政策有效的得以执行。同时,为更好的推动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以及政府今后如何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方政府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的执行工作不仅关系着各级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而且对于群众自身利益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结合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提升地方政府政策的执行效力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国家、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由此可以知道公共政策的执行与公共利益是息息相关的。然而公共政策落实的主体是政府的工作人员,这就意味着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种势必会受到两种利益关系的影响。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相互之间的冲突问题,找出其冲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找到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互惠的路径,避免政府利益对公共政策产生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县级政府在我国政府层级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而这种地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县级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一、县级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角色定位1.公共政策精神的解读者公共政策是"公共组织为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7.
政策网络与公共政策效力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政策效力就是公共政策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根本标志。由于种种原因,公共政策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公共政策效力无法实现或实现程度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政府的治理能力。探讨公共政策效力的实现机制,是有效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前提,同时,也是保持政令畅通,提高政治效率的重要条件。(一)公共政策效力实现机制的政策网络研究对公共政策效力实现机制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两条研究路径,一是制度主义的研究路径。它从宏观视角展开研究,关注的是公共政策运行过程的制度设计,把制度作为影…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使地方性公共政策出现短期化倾向,因此如何规避地方性公共政策的短期化倾向,调适中央与地方性公共政策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和焦点。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对于政府行政、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其科学性关系到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关系到政府行政目标和执政宗旨的全面实现。近年来,诸如罗平一周局长制、湖北省公安县的抽烟文件、贵州德江县的旅游文件、潍坊市寒亭区的卖房文件等短命公共政策案例屡见报端,严重损害了公共政策的严肃性和政府形象。如何避免短命公共政策的出现,维护和增进其社会公益,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杨俊 《领导科学》2007,(8):36-37
公共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等决策部门对公众利益进行分配和对公众行为进行规制所采取的措施;广义的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及立法机构制定的对公众利益进行分配和对公众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医改的"市场化"与"政府主导"之争已经成为讨论医改方向趋势的一个大热点。本文从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入手,对医改方向两个不同观点的辩论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公共政策在整个医改制定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公共政策的特定视界。  相似文献   

12.
行政分权改革运动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过去的那种命令与附属关系已经改变,地方政府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能力与中央政府进行公共政策博弈的利益主体。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广泛存在的两种公共政策博弈模型——强制性公共政策博弈与诱致性公共政策博弈的归纳与分析,发现公共政策中的讨价还价、虚假执行和变相执行等博弈行为已经严重影响政策收益最大化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公共政策博弈的环境要素和政策建议两个方面实现我国的公共政策博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苗幸 《决策与信息》2010,(3):109-109
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决定了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的价值导向是整合公共利益.本文将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分析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导向的内容,影响因素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公共政策的执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对于完善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包含的非理性化、非规范性的信息量也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提出了挑战。因此,新媒体与公共政策的执行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必须合理利用新媒体环境,规范网络环境,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和素养,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及网络参与机制。本文从新媒体的一个视角——政务微博层面,来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对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结合当前现在,解决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政府对公共利益进行分配的过程中违背了公平、公正等原则时,就会出现公共政策的伦理缺失问题。本文运用了社会主导伦理价值理念对公共政策伦理缺失现象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在公共政策产生与发展中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而提出提高政策主体伦理水平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涉及政策制定、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科学体系,公共政策科学的研究发展对政府决策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发展公共政策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体系,必须立足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本土化,针对我国现有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现状,合理确定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和发展的取向,真正做到我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7.
林鹏  郭静 《决策与信息》2010,(7):145-145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妨碍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本文从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冯龙  潘金华 《经营管理者》2013,(27):310-310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在发达国家中政策评估渐渐成为了一种成长型的理论,成为监督政府公共行为,促进行政政策系统优化的系统工程。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检验政策的效益,效果,效率,从而进行及时的调整,成为改进政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公共政策的参与者进行有效监督加强其责任心,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从而提升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惠平 《管理科学》2002,15(2):49-53
从正确认识公共利益出发,分析了政府利益及利益团体对实现公共利益的影响;然后结合公共政策的本质,提出坚持公共利益取向,就是坚持利益原则;最后结论是制定公共政策必须提倡公共精神,致力于追求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一阵风”式公共政策的执行实则为“刚性执行”与“弹性执行”的恶性循环。如果将“刚性执行”主观转变为“弹性执行”就会出现公共政策执行波动,呈现出“刚性执行”、消极“弹性执行”相互交替的恶性循环。这一问题的产生在于中间层政府“不作为”引发的消极执行,上级领导“瞎指挥”造成的反抗情绪,利益博弈诱发的“联合作战”,下级政府懒政导致的政策环境缺失。为此,应提升公共政策的适用性和配套性,防止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与问责,增强下级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