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常态对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树立全面绿色繁荣理念、建立城镇绿色经济体系、推进城镇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法治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稳定就业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确立了科学规划。为推动绿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创新土地利用法律制度、促进城镇体制机制改革法治化、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和健全城镇治理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人多地少,资源有限,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被称为"中国的缩影"。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如何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摆在河南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近日,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载体,目标是构建起一个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要加快解决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是决定我国当前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莆田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该文在深入开展莆田"美丽莆田·幸福家园"试点村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问题,分析了莆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典型化事实是,围绕户籍制度进行双向互动改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向农村,实现由取到予的转变,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使公共服务雨露逐步泽及农民。这一演进路径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进一步协调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加大投资于农民的人力资本,使之在能力和素养上与城市居民接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打破公共服务的双轨制路径依赖思维,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促进人的城镇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3,(11):12-13
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2年11月修编完成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高度贴合中央精神,提出了"协调推进城市化、区域发展差别化、建设模式集约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漠视统筹城乡发展,追求高速城镇化,不仅造成日益严峻的"城市病",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乡村病"。日前,李克强总理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和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大家座谈。座谈中,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事实上,突出统筹城乡,保护农民利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建设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既是苏州市委的重要目标,也是苏州作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的主要内容。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必须找准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和关键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是河南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但受目前金融市场供给约束、制度缺陷和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现有金融服务系统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诸多困难。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也能够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利进行。本文研究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河南省应该如何完善金融体系来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根据这一精神,笔者以为,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展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按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村落等梯次布局,自上而下通过发展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14):22-22
正2014.04.05-2014.04.11请登录会员区检索全文www.ccgov.net.cn■5日星期六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在宁召开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罗志军李学勇作重要讲话■6日星期日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绿色发展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7日星期一石家庄实施绿色省会再造工程去年投入近15亿元,新增造林面积60万亩;今年计划投入16亿多元,造林绿化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8日星期二  相似文献   

11.
<正>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和谐、集约节约、生态宜居、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城乡待遇一体、城乡统筹发展为特征的城镇化。漕河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实施"三大战略",实现"四城目标",推进"七大片区"建设,争当黄冈统筹发展率先区的总体思路,高昂城区建设龙头,全面实施"药旅联动"战略,把大力实施"四线三区"发展战略作为贯彻落实"双强双兴"的具体实践,全方位、高标准、高品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对今后发展做出了科学定位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时事政策     
中国政务信息网媒体关注度测评让城乡生产要素动起来推荐度指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至今已有整整5年。城乡二元结构之所以难以破除,既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原因,但更多还是体制机制的制约。2008年以来,成都市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4,(15):18-19
正《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出台后首个省级新型城镇化意见——河北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3月26日正式出台。根据《意见》,河北省将以35条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走出一条符合河北实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做了进一步要求,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了社会城镇化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在城市的形成、扩张和形象塑造中,人的活动始终贯穿其中,反映出社会发展与人的基本需要相适应的重要性。因此,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摒弃过去盲目追求城市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机遇、挑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城镇化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笔者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40):22-23
正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核心在于"人"。作为福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近年来,晋江市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其主要做法包括:突出融入融合,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突出同城同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突出品质品位,推动城市建设现代化;突出互动联动,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巨大引擎。构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法治保障体系,有利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因地制宜、规范推进新型城镇化。当前,西部正处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提升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本文运用2006-2014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彭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并用国际标准值法测算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彭州的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并且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程度呈上升趋势。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是推动彭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19.
市州主要工作广元市按照"全域规划、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乡规划,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四园驱动"战略,坚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四园驱动"的广元发展路径,依托"四园"连线成片推进产城互动和城乡一体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做大做强"七大板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以市城区为中心、各县城为副中心、一批中心集镇为重点的城镇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2007年起,郑州市上街区委、区政府就决定要以南部山区整体扶贫搬迁为突破口,全力加快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经过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干群的不懈努力,南部山区5个贫困村的群众陆续搬迁入住到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型城市化安置社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