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克尔境界为人们揭示了成功做事的心理秘诀,即,当人受到适度的自我激励后呈现出的"半兴奋状态"是保证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在口译领域,译员临场时如何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达到贝克尔境界,本文从心理、生理和译员的装备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人生境界的形成都是人现实存在状态的反映。同时,任何一种人生境界又构成人的现实存在状态。也就是说,人有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就会形成对宇宙人生的什么样的觉解,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现实生存境界。因此,境界既不是绝对的事实状态,也不是纯主观的虚幻,而是人的客观状态和主观状态、现实状态和理想状态、自在状态和自为状态的完整统一,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对于人的“真实存在状态”,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违背人的存在的“真实”。人可能有不同的生存境界,但人作为境界存在物这一点却是共同的,只有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自由地对待自己的生命,而这本身又构成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从汉代至元代,我国的各类史书中虽无朝鲜语译员具体设置的记载,但有朝鲜语译员活动的记载,明清时期则明确记载设有朝鲜语译员职位并培养朝鲜语译员;朝鲜语译员的口笔译活动以及其它政务等活动则贯穿汉至清代.汉至清代我国古代朝鲜语译员的设置及其活动是我国中朝翻译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与朝鲜半岛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丝绸之路”的东向延伸.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期间,为配合援华美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征调或招考了4000名左右的英语译员。译员主要来自大学及专科学校学生、在职编译人员和英文较好的知识分子。经过英文听写、中文英文对译、英语四十课等通译业务课程和国内政治、国际情报、情报学、抗建纲要等政治课程的数周培训,考核合格毕业后,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和中国战区美军总部依据培训成绩商议分配,但也受译员的政治倾向影响。培训和服务期间,译员享受一定的待遇。抗战胜利后,译员复员回到原学校或机关。译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些译员在战争中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也有部分译员后因从译经历而备受艰辛。  相似文献   

5.
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与了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S·Beeker)。瑞典皇家科学院为此而发表的公告声称,贝克尔由于用经济学方法对一般人类行为进行了广泛而出色的分  相似文献   

6.
卫东海 《理论界》2008,(2):155-156
人的意义世界是个体生命追求无限性的产物。对于意义世界来说,道学境界与超越是重要的。之所以重要就在于物理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也就是以理智的直观把握其观照对象时,主体的心境状态与对象形成交融统一的境界。梁衡先生在《觅渡》一书中使有限与无限,心境与自然,生命体验与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仍存在着诸多争议 ,但其采用经济方法观察人本身智力与体力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无疑具有历史性的突破。贝克尔从一个全新角度揭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思想 ,对现代西方新经济理论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虚静”、“逍遥”、“玄德”:道教美学情趣论潘显一“逍遥”,是庄子提出的“至美”的、完全“无待”于内心和外物的审美心理境界。道教也将“逍遥”状态作为得道后乐趣无限的神仙境界来追求。然而,道教是怎样将哲学和美学上归趋完全不同的道家之“逍遥”转化成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译员在工作中如何与各方合作,以及译员需要如何面对各方的反馈,以提高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10.
肖建原 《中州学刊》2012,(3):134-138
从辨析儒家与佛、道思想关系的角度,王夫之提出了“有”境界的心理认识标准.通过“大辨体其至密,而至密成其大辨”的心理认识过程分析,王夫之揭示了佛、道思想入于“空”、“无”的认识论根源和相通于儒家的心理思想成分.从心理活动的主客关系和认识过程的境界高度方面,王夫之以认识和构建“有”境界思想的心理认识活动为核心,从辩证性心理认识过程与非辩证性本体之心的角度取舍佛、道有益于儒家道德之学理论建设需要的思想成分,提炼和总结了“三教合一”的心理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贫而乐"的"乐"的人生境界,在"天下无道也久"的时境,作为守道者的现实,如此乐境彰显了境界的超越性。乐境从理论上并不排斥富贵,而是超越于贫富贵贱得失等对待状态,回归到"仁"的生命状态,也就是"仁"的境界所带来的精神自由。"乐"境与忧不可分,同时有着对仁、天下和个人修身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是孔子乐的人生境界的深刻之处。宋明儒通过所谓"孔颜乐处"的发明,使"乐"的人生境界获得了新内涵和意义,成为儒家人生境界精神超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在突破文化障碍的时候,法庭口译员往往试图扮演文化调解者角色。但是译员要避免滥用自由裁定权而越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同时,在法庭口译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和法庭口译制度逐步得到完善的过程中,除了要改进译员的培训体系外,还应该由译员和司法人员就突破文化障碍的策略进行协商并产生可以一致遵守的原则,才能避免司法人员和译员无所适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王彦章 《船山学刊》2007,63(1):104-105
中国书法作为艺术品,是由于中国古代“诗性思维”决定的书写模式与中国古代思维结构与心理结构相契合的结果。书如其人、字如其人,表明书法是作为人生境界的一种修炼途径被历代书法文人所传承的。因此,作为个体修炼最高境界的虚静,便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有渊源的人性基础。斯密的“利己心”成为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戈森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享乐最大化定律。凯恩斯利用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成功实现了宏观调控政策。贝克尔从人性出发对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解决了许多发展难题。制度经济学健全人性 :以制度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 ,以制度的约束机制制约人的消极行为 ,成为发展的关键。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人性 ,人性发展对经济发展也有巨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口译实践中,“译员遇到的第一道难关便是称谓的翻译”。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职位头衔 的译法进行了分析的归纳,并指出,译员除了平时不断积累各种职位头衔的译法,还须总结掌握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李颖  高兵 《河北学刊》2003,23(2):203-205
"心斋"、"坐忘"是庄子哲学追求的必要心理过程,是一种虚静超脱的心理状态,其目的在于体道,寻求一种逍遥自由、适意自得的、艺术的、审美的人生境界."心斋"、"坐忘"说蕴涵着丰富深刻的美学意味."心斋"、"坐忘"的美学思想对艺术创作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和"是老子哲学的最高形上追求,也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老子关于"和"的生态伦理境界有三重向度的表达:天人之和是生态伦理的道德本体境界;人自身之和是生态伦理的道德主体境界;人物之和是生态伦理的道德客体境界.天人之和要求人和自然混同成无知无我的无名状态;人自身之和要求作为道德主体的人使内心达到"少私""知足""无嗜欲"的虚静状态;人物之和体现在老子的生态技术观上,要求人去除机巧伪饰之心,让作为道德客体的具象物复归其原始本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境界"是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对本己"人生在世"状态的精神体认,反映个人对生命存在状态和价值追求的自我期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王国维首先将人生与审美之"真"相结合,实现了境界论的现代转化。冯友兰则以人对世界的"觉解"为中心建构人生"四境界"。唐君毅以"感通"为纽带将其进一步拓宽为既包罗万象又庞大繁复的"一心通九境"理论体系,最后化约在张世英以"灵明"沟通世界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中。  相似文献   

19.
在口译实践中,"译员遇到的第一道难关便是称谓的翻译".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职位头衔的译法进行了分析的归纳,并指出,译员除了平时不断积累各种职位头衔的译法,还须总结掌握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一种境界,是审美的感动,对阅读境界的认识是涉及出版人进行选题的方法论问题。出版选题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机制的情感传递,阅读境界的同一性是情感传递的机制。出版人不断实现自我和大众读者角色转换的"脱胎换骨"的实践,是时代赋予出版事业的使命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