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根据我国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选取四种主要的污染物,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三个不同经济区域的拟合曲线显著不同:东部地区三种污染物与人均GDP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现象.西部地区只有工业二氧化硫存在EKC现象,而中部地区不存在EKC现象.  相似文献   

2.
李龚 《统计与决策》2016,(23):21-25
文章利用2014年中国138个城市截面数据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扩展的传统环境库兹涅茨曲(EKC),以PM2.5为环境指标,分析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EKC的形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截面数据模拟出的EKC曲线呈现“倒U形”,EKC假说在我国城市尺度得到证实;第二产业比重、人口密度、汽车保有量等与环境污染呈现正相关;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统筹区域发展,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以及多城市联合治理,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孙建 《统计与决策》2016,(12):131-134
文章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SEVM空间过滤及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30个省区碳排放EKC曲线的特征和内在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碳排放EKC曲线存在明显的双门槛收入效应,人均GDP的阈值分别为6867元和24081元.在高、低收入区域均碳排放EKC曲线均呈倒U型,目前区域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关系均处于EKC曲线的左侧.在中等收入区域,碳排放与人均GDP呈现对数线性关系.在三大区域,环境变化的内在机制是互不相同的.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对三大区域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结构效应对中低收入区域碳排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高收入区域碳排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湖北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理论: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依据湖北省1985~2006年的经济数据,对湖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研究发现,湖北省环境压力指标基本符合经典的EKC,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废水的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呈N型发展趋势,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EKC呈倒U型并分别在2005年和2004年达到转折点。在拟合了EKC后,进一步计量研究了产业结构与EKC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EKC形状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空间计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94~2005年我国46个不同类型城市空气质量和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首次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城市EKC间的空间依赖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模型和估计方法的选取。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在研究中往往隐含着特定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彼此独立互相之间不存在关系的假设,这就抹杀了空间因素对环境-经济关系的影响,由此得出的结果也是值得商榷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又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故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利用综合污染指数作为环境污染指数CPI,并基于2000-2010年的数据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空间计量的视角下进行研究,得出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空间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1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以PM25和PM10作为雾霾污染的衡量指标,构建空间Tobit模型对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EKC)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城市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控制了经济规模等变量之后,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不支持倒“U”型的EKC假说,而是呈现线性递减关系,由此可见,我国的雾霾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在诸多控制变量中,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经济密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雾霾污染,且雾霾污染与地理区位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尽管目前雾霾污染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应清醒地认识到雾霾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8.
李明 《统计与决策》2007,15(22):74-7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的理论前提,其中采用的数据有截面数据,时序数据和面板数据等三种,但前两种研究有其自身的不足。本文重点阐述了后者即采用面板数据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模型框架,并提供了该法下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方法,以提供一种较为完整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潘杨  陈刚 《统计与决策》2006,(15):95-97
一、工业化、全球化对环境污染的理论分析(一)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关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最著名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Grossm an and Krueger和Shafik andBandyopadhyay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EKC)概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描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演替关系的计量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Kuznets曲线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一、引言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G·Grossman和A·Kureger对此提出了一个环境Kuznets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EKC)的假设[1]。该假设试图说明如果没有一定的环境政策干预,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是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的积累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他们采用跨国数据说明了EKC的存在,即最初环境恶化程度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上升,达到一个转折点后,将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下降。并把这种现象归因于以下几点:(1)当人们越富有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高…  相似文献   

11.
罗岚  邓玲 《统计与决策》2012,(10):99-101
基于200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文章拟合各省"三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拐点,并利用Arc GIS平台讨论地区分布及差异,结论如下:废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已到达和将到达拐点的省份最多,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进入EKC曲线右半段的省份则相对较少且较晚;"三废"已到达和将到达拐点的省份分布依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各地应实施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浙江省1985—2009年的数据,从协整的角度检验了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长期环境库兹涅茨(EKC)效应,并运用基于VECM的Granger因果检验法分析了浙江省经济增长与"三废"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其中废气排放量符合EKC的"倒U"型形态,而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曲线形态则为"N型"。同时表明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但污染排放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04—2019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清单分析法核算了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从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两个维度对13个粮食主产区进行门槛回归分组,在有效化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异质性”问题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门槛回归分组能有效化解EKC“异质性”问题,以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为分组变量可将粮食主产区划分为“低-中”“低-高”“中-中”“高-中”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组;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面源污染EKC形状和拐点显著不同,“低-高”和“中-中”组为“倒U”型,“高-中”组为“倒N”型;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EKC所处发展阶段具有趋同性,多数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仍处于随农业经济增长而上升的阶段。由此,提出强化农业污染防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农业污染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农业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基于生活污染和空间计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假说,大部分的研究假定污染排放不受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基于中国1998—2007年省级生活污染排放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对EK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生活污染排放的空间依赖关系并不显著;同时,人均生活污水、人均生活污水中COD和人均生活SO2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为“倒U型”曲线关系,人均生活烟尘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为“倒N型”曲线关系,这说明就生活染污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是相互协调的。  相似文献   

15.
张庆红 《统计教育》2010,(8):23-25,31
本文利用新疆1985—2008年新疆经济与环境数据,通过建立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的计量模型,得到了新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研究表明新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不符合典型的EKC特征,工业“三废”的环境质量改善转折点尚未到来。因此,应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治污力度,实现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冯烽  叶阿忠 《统计与决策》2012,(21):118-121
文章以中国1983~2010年的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人均工业能耗、人均出口量与人均实际GDP为解释变量构建了半参数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结果表明,中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化生产;出口加剧了环境的压力;人均实际GDP与环境压力二者之间不符合EKC假说;剔除工业化与出口因素影响后人均实际GDP与环境压力呈斜"U"型,其边际效应曲线呈"N"型,2007年后的人均实际GDP对环境压力为正的边际效应且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是诱发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正确测度这种诱发效应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工作。文章探讨了传统EKC模型和STIRPAT模型研究这一问题时的缺陷,并针对它们的不足设计了SS-STIRPAT模型。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诱发效应虽有波动但是一直没有摆脱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而且近年来诱发效应持续处于峰值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中国1960-2008年CO2排放、煤炭消费及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基于EKC曲线的协整模型,并利用ARDL的方法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CO2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拐点,CO2排放与煤炭消费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煤炭消费及经济增长对CO2排放均具有正向冲击作用,其影响逐步加大,分别到3期和5期达到最大,然后衰减,经济增长对CO2排放具有更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1-2014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作为样本,考虑空气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性,采用空间杜宾滞后模型(SDM)和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经济发展与空气污染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空气污染水平集聚地随时间推移呈现出“由西向东”的转移特征。②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震荡曲线形式的关系,并不完全吻合传统的EKC倒U型曲线形状,但震荡关系也符合EKC所描述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长期存在的特征,说明了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发解决空气污染问题。③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普通参数模型,其刻画的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特征验证了前人对二者震荡关系的猜想,结果更为稳健、准确与有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国债的收益率曲线也越来越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状态.文章首先对利率期限理论进行了基本的分析,继而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2012年4月17日的所有交易国债的数据分析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选用连续复利指数型模型、幂函数模型和三次多项式函数模型对我国国债进行静态拟合分析,并进行对比,继而择优构造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