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课,语文工具也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极具思想与内涵的特殊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它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假若语文教师冷若冰霜,又怎能使学生动情?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汹涌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语文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智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活泼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美好的天性,使他们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跟据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美学教法,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一天天成长,使他们逐步具备美的欣赏力,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着“轻文学、重读写”的弊病。这不利于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难以促使他们在文字语言中享受语文之美。如何使高职语文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沼”,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高职语文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轻语言文字训练、重文章内容分析的倾向,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及效率的一大隐忧.我们应全面认识"语文"的性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突出其工具性、基础性,积极加强语言文字的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任务,认清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语文课,绝对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上,还应该学会如何用语言形式把语言内容有效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行,新课标已深入人心。新课标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性学习就成为了探究教学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就表演艺术在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论述,希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从事教育行业的根本教学任务。小学语文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本文就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是富有热情的,他们的感情最真挚,最容易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深挖教材,加强品德薰陶:结合本地的德育资源,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感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学既是学生认知的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途径。初中语文教材多选自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都寄托着作者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中,只有发挥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情感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使语文教学更生动、更活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韩莉 《职业》2016,(33):116-117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将其与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发现职业学校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等内容与"现行大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要求不谋而合.通过对比,突出了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背后需要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文东 《职业》2016,(33):112-113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将其与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发现职业学校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等内容与"现行大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要求不谋而合.通过对比,突出了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背后需要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园园 《现代交际》2015,(2):191-192
创新精神来源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它不仅是个人进步发展的前提,也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语文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馥华 《现代交际》2014,(6):141-141
课改之后,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建立学习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针对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首先考虑语文课的这些特点,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只要我们真诚地、踏踏实实地投人,去掉浮躁之气,将新课程带给我们的理念扎扎实实地转化为我们的实际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充满“美感”的教学,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是精彩纷呈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熏染.智慧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笔者就语文教师在教学如何呈现美,展开论述。其中笔者认为美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汉字识字教学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古代童蒙之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简要回顾汉字教学的历史,分析了当前汉字教学研究的现状;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识字教学为例,结合字理识字教学理论,充分运用"班班通"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深刻体会汉字的意象美、文化内涵、情感温度和音乐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领悟汉字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而提高一年级学生识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语文教材常常融生活美、情感美、自然美于一体,在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挖掘语文教材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讲台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审美出现了偏差,甚至良莠不分,把怪诞当时髦,把粗野当豪放,将玩世不恭和放荡不羁视为潇洒和有风度,我们认为这是教育中偏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陈旧,给学生的审美教育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家戴尔提出了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探讨人类认知规律,意将网络多媒体与教学相结合。这一理论也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网络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重视经验之塔理论,反思教学,合理适度地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一定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陈曦 《现代交际》2011,(3):161-16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以其新的课程理念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现行的课程理念和实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通过语文教师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向学生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教育名家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箴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者从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熏陶做了简单的分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是时代使命的重托,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据中职学生特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在学生心田上播撒美的种子,浇灌出心灵美的花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