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程华 《职业》2012,(21):75-77
技工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当前形势下技工教育发展的动力。计算机教学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和意义,提出了在更新计算机教学的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创新思维和方法,提高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荣全 《职业》2020,(13):72-73
作为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的技工院校,应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为社会培养思想合格、技能过硬的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3.
章喜洋 《职业》2011,(5):100-101
技工院校以培养能满足就业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因此,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一个相关专业的操作技能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级证。只有双证齐全,才能拿到毕业证,这是广东省近年来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施琦 《职业》2023,(10):24-26
当前,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技工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类型之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往,技工院校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技工院校亟需积极转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将素质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通过立德树人、思政育人,将思政课程引入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专业课与思政课相辅相成,构建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新格局。以思政教育为依托,提高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良好思想品德和过硬专业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黄颖芬 《职业》2014,(8):66-67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电算化已逐渐向会计信息化发展,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到来,必然对会计市场、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产生一系列的重大影响。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一个重要部分,技工类院校的会计教育必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融会计基本理论、现代化技能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实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技工类院校的会计教育必将迎来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朱清华 《职业》2014,(8):122-122
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技能实用型人才,是当下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出发,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改变与教学方法创新在技工院校政治课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葛富有  沈大为 《职业》2012,(27):131-132
技工院校是主要面向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一脉相承、融会贯通。在加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又要着眼于企业发展环境,本文主要围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杨金焱 《职业》2014,(2):16-16
目前,一些技工院校的教育与其本来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强调了"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没有把立德树人作为技工教育的根本任务。技工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定位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重技能而轻素质培养,忽视了技工教育的性质。重视技能的培养本没错,问题是技工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一些技工院校自身定位不准,单纯强调技能培养,技能教学缺乏文化内涵,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二是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方建京 《职业》2017,(29):95-96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应该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邱兆海  王立新 《职业》2017,(21):18-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社会培训也受到国家和很多单位的重视.技工院校既有开展社会培训的物质条件,又有教学师资等重要保障.开展社会培训是技工院校的使命所在,也是技工院校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本文就技工院校如何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开展社会培训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同兵 《职业》2011,(9):97-97
技工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实用型的技能人才,然而,技工教育文化课与专业技能课却难以和谐并进,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的现象普遍存在。从长远来看,放弃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既是短视的,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改变这一现状,技工院校的文化课教育就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摸索规律,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2.
姚菊娣 《职业》2016,(11):72-7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以及企业对于计算机方面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加大.技工院校专门开设计算机专业就是为了培养出拥有较强专业技能以及较高实践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雷环 《职业》2023,(18):27-29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能够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技工院校在工程力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工程力学实际情况,提出教学改革的对策,旨在为技工院校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以期提升技工院校工程力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解晓静 《职业》2008,(11):60
目前,有些技工学校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教学质量差,导致了技工学校毕业生质量差、就业难度大,而因为没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很多人不愿进技校,这又导致招生困难更大、生源质量更差.因此,如何提高技工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关系到技工教育能否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技工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技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教学上,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素质为突破口,突出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实用型中等专业人才,以进一步适应用人单位需要.  相似文献   

15.
张源泉 《职业》2023,(24):68-70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国“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指明了方向,将思政元素融入技工教育,对“三全育人”的技工院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将价值引导与技能有机结合,是当前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视角,探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辩证关系以及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洪良 《职业》2014,(24):32-33
技工教育如何不辱使命,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基础的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自身改革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宗慧 《职业》2016,(36)
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课程改革则是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课程改革工作.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规定,列入试点的技工院校要在统一指导下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技工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的中等职业院校.  相似文献   

18.
朱炜李键 《职业》2023,(15):44-46
随着社会产业的更迭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技工院校已成为推动现代化技工教育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本文选取三所区域代表性技工院校,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调研法等方法,对技工院校生源流失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从学校角度提出降低技工院校生源流失率的对策建议,为技工院校建立生源流失防范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思茜 《职业》2013,(21):142-144
技工教育以培养“第一线、应用型、零距离”的高技能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技工院校专业技术教学中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目前专业技术教改的主要方向。文章结合服装行业的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对技工院校培养服装行业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郭中华 《职业》2012,(21):34-35
近年来,特别是在经过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很多服装企业已转变观念、转型升级,由低端加工向高科技、高技术、创品牌方向转变。但是,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技工院校,在服装专业的教学方面还停留在传统的培养方法和模式上,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真正满足现代服装企业的需要。笔者认为,技工院校要想培养出现代实用型服装人才,就要转变教学思路,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一体化教师培训,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一、转变教学思路,明确培养目标多年来,技工院校为服装行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为服装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服装企业的升级转型,大批高技术设备替代了旧的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