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基数之大,高龄人口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目前的养老形势严峻,国家各个方面都在积极应对,探索有效的养老模式。如南京市鼓楼区自2003年底实施的“居家养老服务网”,已被证明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和推广价值。然而在强调这种“社会养老家庭化服务”的模式同时,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探索多渠道的养老模式,从而适应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大力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客观要求。天津市已成为我国高度老龄化地区之一,在政府主导下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干的养老服务体系。但养老服务建设缺乏详细规划且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养老服务事业的经费投入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区域间的养老服务资源非均等性明显、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困难、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缺乏等问题逐渐显现。未来时期应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和明确政府养老服务财政责任、促进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化和加强行业监管、构建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差异化发展格局、促进养老服务人员的多元化与专业化、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从而推动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口学刊》2013,(6):47-5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问题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日益凸显,关系到每个人,涉及众多领域,包括房地产、医疗卫生、保险、储蓄、消费、劳动力市场、退休金、税收等。本研究在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特征的基础上,梳理发达国家养老模式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提出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模式迫在眉睫,其中应该考虑和解决的因素众多,比如人才培养问题、政策制定问题等。本文重点探讨并积极倡导房地产业通过转型全龄宜居社区建设与养老产业高度融合,物业服务业通过"多代屋"建设与养老服务业实现紧密结合。提出在我国全龄宜居社区辅以"多代屋"建设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
吕燕 《西北人口》2011,32(1):53-58,63
现阶段是我国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初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时期。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首要和最关键的是从战略上进行选择。面对老龄化社会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通过实证和理论研究发现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养老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战略选择。为老年特困群体提供的养老服务应该视为纯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提供;对其它群体而言,养老服务应该是一种私人产品,但这种私人产品具有明显的消费正外部性。通过经济模型分析政府、市场和家庭(个人)在社会养老中的责任,所有获得收益的人都应该为他们在最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上获得的收益价值支付等量的成本。在社会养老服务业中政府应该正确定位,尽量减少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与协同化目标约束下的养老模式创新是应对养老资源供给与效率不足,养老服务与内容缺乏创新,市场化机制缺失以及养老资源分散模块化配置的重要方法。以市场人口学为分析视角,在人口老龄化、老龄产业、养老机构与养老模式的现实背景下,探讨养老市场的细分与前景及养老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养老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形成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养老问题研究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对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业规模、养老服务业人才供给、地方政府政策、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等五个影响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后,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养老服务业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推动安徽省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研究发现:(1)五个因素不能单独构成推动安徽省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2)有2种组态可以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养老服务需求主导下地方政府政策助力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型、养老服务需求和地方政府政策共同主导下产业人才驱动型。(3)导致养老服务业非高质量发展组态均存在缺乏养老服务需求下加大产业人才供给的现象。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推动安徽省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洞悉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层次的因果复杂机制,促进各地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当地养老...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态势是积极应对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与关键。利用2000—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系统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的最新特征与发展趋势,并探讨我国少数民族老龄问题和积极应对措施。研究发现,2020年少数民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3.10%,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但老龄化进程慢于汉族。少数民族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和女性化特征,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明显。此外,少数民族老年人口主要集中于壮族、满族、回族等人口较多的民族中,39个少数民族已进入老龄社会或老龄化社会阶段,各民族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分化进一步增大。各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为家庭供养,老年空巢家庭规模持续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凸显。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既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体现,也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民族地区养老保障发展滞后于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进程;二是伴随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民族地区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需破解多重挑战;三是面对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文化、地域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特别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9.
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适宜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人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在广泛涉猎国内外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文献的基础上,论述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产生的原因、主要特征和借鉴参考价值。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这一居家养老模式的"亮点"是:建立老年人互相照料机制;促进社区老年人之间的跨文化沟通和理解;与专门医疗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以及将社区内的老年人从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服务的积极消费者。  相似文献   

10.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支持家庭养老功能发挥都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功能究竟产生何种影响尚需深入研究。在反事实因果的框架下,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两期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居家养老服务显著减少了老年人的家庭代际支持获得,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子女对老年人的工具支持,这种替代作用在相对弱势的老年群体中更为明显;居家养老服务并未显著削弱老年人的家庭代际关系,说明中国家庭养老功能的整体发挥依然得以维系。应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的支持作用,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与家庭养老之间的相互融合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打破老人“照顾赤字”的突破口。文章基于2011~2020年CSSCI(含扩展版)的文献数据,以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为工具,对我国农村养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农村养老研究经历了从繁荣到深化的发展历程。作者与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虽已具有影响力较高的作者和发文机构,但尚未形成相应的核心作者群,且研究机构之间、作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较为松散。同时,农村养老相关文献的来源期刊、涉及学科及基金分布折射出非均衡特征,多学科交叉研究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农村养老问题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呈现以“农村养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服务”为主线的演进路径,“养老服务”“农村互助养老”和“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与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相匹配的热词。因此,后续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应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等方面而展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四二一"家庭的不断增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分析了在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的弱化和机构养老存在的现实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社区居家养老概念出发,比较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重点对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向"心贴心老年服务中心"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探索,最后提出了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甄别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偏好特征是解决供需错配、提高供给效率的关键前提。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以多维度代替单一维度分析路径,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识别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偏好模式,并基于安德森模型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其归因。研究发现: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多元化的选择和组合偏好,可分为全方位养老服务的积极利用型、偏重陪伴服务的中度利用型和消极利用型三种模式,分别占比9%,15%和76%。身体健康状况差、经济收入高、家庭养老支持弱、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较高和拥有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更可能成为全方位养老服务的积极利用型,对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模式选择呈现出典型的外在政策环境诱导特征;独居及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高龄老年人更可能成为偏重陪伴服务的中度利用型;而年龄较小、家庭养老支持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较低和缺乏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非独居老年人更可能成为消极利用型。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群体针对性,重视老人陪伴服务,加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方补贴力度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4.
民建中央建议在国家积累不断扩大、财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以改革养老保障制度为切入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玉 《西北人口》2014,(5):80-84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首先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特色进行了研究,接着对我国人口快速老化带来的养老服务问题进行了宏、微观分析,最后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公益性为基础,以转变认识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居家养老”困局。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成功运营的养老项目少之又少。而与此相反,全球许多早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都已形成了各种成熟的养老模式和规范。美国:社区型养老有强大社会支撑。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养老居住建筑和服务设施类型,其中较为典型的是老年社区,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模式著称。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和失能老人无人照料、 资金和人员又严重短缺的现实困境,本研究从国家养老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的新概念."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并非以往所指的互助养老模式,而是社会养老服务的一种发展形式,重点在于通过多元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达到组织农村老年人从依赖家庭走向自助互助的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与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相比,在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具有更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笔者认为,在未来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 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老年人之间的"自助—互助"形式将会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及家庭结构逐渐弱化等多重背景下,中国养老服务供求失衡的现象更加明显,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作为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已经得到了推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偏差,缓解养老服务供求均衡的效果不明显.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对养老服务供求失衡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测算了养老服务现行供求水平;其次实证分析了影响养老服务供求失衡的制度原因;最后从缓解养老服务供求失衡的角度提出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昱 《西北人口》2008,29(3):38-41,46
社区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新趋势,将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问题,本文认为应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道路.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梅 《人口研究》2012,(5):104-112
目前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长快、高龄老人比例高。与世界其他老龄化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基础明显较弱,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冲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模式尚未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从家庭养老为主向社会养老为主转变,是养老模式演变的基本趋势。因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冲击,需要加快我国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进程,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使"银发产业"成为我国未来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