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驰 《经营管理者》2011,(23):73+62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资源进行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彰显着民主、公平、参与及责任的公共精神。作为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它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但是转型期制度设计不完善使得我国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性流失严重,产生了明显的社会负面影响,需要在政府利益、政策制定体系、公民参与、行政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防止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共性流失。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价值内涵产生于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税务部门作为公共部门之一,公共性是其行政管理活动的主导价值取向,它既能在宏观上指导和规定整个税务行政管理活动发展进程,又可以在微观上直接影响税务人员的管理行为。探究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价值内涵,进而推断出其价值产生的根源,对于公共管理的结构设计、功能定位、管理方式选择都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是评价政府和公共机构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公共利益是公共性的核心。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使得教育的公共性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的教育公共性正处于一个曲折发展的阶段,因而必须以公共价值为导向,构建符合时代诉求的公共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是非营利组织的最主要特征,也是其核心伦理价值。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着一些行为异化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行为逐利性,管理依附性和受益主体的非均衡性。究其原因,在价值因素上源于公共性视角下公共精神的扭曲和公共责任维持的缺失,而在制度层面上,源于监督制度的不完善。只有通过职业伦理的道德化,才能填补伦理空白,真正发挥非营利组织的正向功能,弥补市场、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5.
乡村社会公共性的流失已成为掣肘乡村治理的一大难题,如何重塑乡村公共性是推动乡村治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积分治理是当前一些地区乡村治理实践中出现的新治理措施,该措施通过对乡村公共规制的重建、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空间的重构和公共精神的培育为重塑乡村公共性提供了可能。积分治理之所以能够促进乡村公共性的重塑,其背后的逻辑在于该治理方式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利益、社会关系、道德三个层面的有效嵌入。发挥积分治理对公共性的塑造作用,应因地制宜地将建构性治理与内生性治理进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合理分配公共利益,在一定时期内指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行为准则。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将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效力。然而,现实中公共政策常常表现出公共性的缺失,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为此,要想实现社会和谐,就应当以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城市公共需求产生的,其价值属性是"城市公共性"。从公共性的一般内涵出发,结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挖掘城市公共性的内在属性,从而得出城市公共服务应该成为公共服务的价值导向。当前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偏离公共性的现象较多,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分析基础,从公共性的整合、主体自利性和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解释公共服务偏离城市公共性的深层原因。破解公共服务发展难题,就要重塑公共价值理念,揭示公众服务偏好,创新公共利益的整合方式,从而深刻把握公共性,为使公共服务重回城市公共性的价值轨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芹 《经营管理者》2009,(20):11-11
公共权力在本质上来源于人民,是以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力。公共权力具有不同于一般权力的特征,即垄断性与公共性。在公共管理中,公共权力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运行,背离了自己的初衷,或者是公共权力主体以权谋私,便会出现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公共权力的异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动摇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影响政府的信誉和形象,降低公众对公共管理和政府的满意程度,并最终会威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必须防止公共管理过程中权力的异化,保证公共权力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9.
陈鹂 《决策与信息》2011,(7):129-129
我国是一个有着政府严格管制传统的国家,行业协会的市场规制权自始就存在立法保障不足,行政干预过多的弊病。行业协会市场规制权作为一种权力,具有天生的扩张性,如何在行业协会市场规制权的保障与制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正确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规制作用成为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有必要从立法、行政、司法救济三个层面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的历史是一部探索公共性实现方式的历史。公共行政对公共性的追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理论所代表的形式公共性追求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理论、黑堡学派、新公共服务理论等民主行政理论的实质公共性追求阶段。无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还是新公共行政等民主行政理论,由于它们赖以实现公共性的组织基础都是官僚制组织,所以公共行政的实质公共性追求难以成为现实。服务型政府理论认为,在高度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只有变官僚制组织为合作制组织,把服务价值作为社会治理的中心价值,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才能实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达成实质公共性与形式公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是人在实践活动申所表现出采的一种社会属性,是在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的整合中所形成的人类生存的共在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依性。新农合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管理角度来看,新农合是一项准公共产品。因为它是部分由公共资源直接和间接投入而形成的.新农合的公共性要求政府应尽可能实现公平分配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它强调以农村居民的基本利益为出发点,其管理目的具有公益性。  相似文献   

12.
一、政策公共性是政府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公共性,指的是“一种公有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自古以来,“公共”的中文语义就强调多数人共同或公用。在古希腊社会里,公共是一种所有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的政治共同体,其主要职责是建立一些永久的标准和规则,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善。现在,“公共”的概念已发生很大改变,几乎成为政府和政治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中的主体格局是由政府一企业一社会形成合作互助、优势互补的三维立体架构。基于公共管理的视域,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的公共性进行探析,重点对国有企业承载的社会功能展开研究。结合案例分析,得出国企的公共性缺失会影响企业品牌力建设,以及国企强化社会功能有利品牌价值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禹建萍 《领导科学》2007,(16):44-45
一、公共权力及其运行的含义分析 公共权力属于权力的范畴,它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形式.从本义上讲,公共权力与一般权力相比,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公共性或社会服务性,即它是适应公共社会需要,为处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公共悖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通过对国内地方政府在简政放权改革中的实践活动表现与公共行政理论和人民期待之间的反差进行分析,从公共行政自身、政府权力运行逻辑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对"公共悖论"的成因展开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倡导处在转型期的地方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性与公共性的协调统一;尽快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积极承担公共责任;鼓励塑造健康的公民精神,迎接公共性价值理念的回归,从而帮助地方政府走出"公共悖论"的怪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丰富发展,越加注重公共管理体制的公共性能发挥,通过公共管理实现集体利益实现的最大化。我国政府直接对公共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不断完善创新我国公共体制改革。公共性是公共经济管理的核心发展内容,创造以人为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本文就针对公共经济管理公共性的偏失与矫正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希望可以给读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公共性作为服务型政府的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表达了民众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始终保持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准,加强政府公共性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真正理解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认识到公共性在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步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职能,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住区公共空间冲突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复杂性和层次性,既包括公共空间主导权冲突、公共空间资源争夺冲突等结构性冲突,又包括公共空间干扰和利用分歧冲突、公共空间格局变更引发的空间权益冲突等共生性冲突。城市住区公共空间冲突的生成逻辑内嵌于空间治理和住区治理之中,住区公共空间规制供给不足、冲突各方权力结构失衡、住区公共议题解决资源匮乏是生成城市住区公共空间冲突的根本原因。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题的时代呼唤下,须从宏观层面破解住区公共空间冲突生成的结构性因素,中观层面加强公共空间议题的规则供给和执行效力,微观层面完善住区冲突解决的机制,从而构建城市住区公共空间冲突的整体解决框架。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危机是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起的,其特征是波及面广、破坏性大,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社会恐慌,造成严重后果。汶川地震中,我国政府迅速反应,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巨大胜利,本文在分析借鉴抗震救灾中政府成功运用实施的公共性危机策略的同时,认为有效处理公共性危机更应该进行事前的预测与防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中国社会事务的繁杂性与法律本身的弊端皆充分的证明了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自由裁量权在行政领域的合理存在作为救济方式在公共生活中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伴随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其权力滥用的现象也随之产生,并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本文以行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多渠道的监督和民主参与制度三个维度尝试分析这一问题防范与控制的路径,引导和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度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