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形散神不散”论。“形散神不散”论一经提出,即广为流传。“形散神不散”的确可以用来概括散文“形”“神”之间的自然和精巧、挥洒自如和细针密线、信手拈来和刻意追求、信笔所致和别具匠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它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选材点评 这篇叙事散文所表现的主题是作者对经典阅读的感受。所以在选材上紧紧把握自己从小到大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思想成长变化这一主线,从而使文章主旨集中,形散而神不.散。由于作者涉猎广泛,选材丰富,见解独到,内容充实丰满,具有一定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诗象一条小河被两岸夹住,那么散文就象涨水时的沼泽地,不见边沿,一片散漫。这便是散文在题材与表达方法上独有的特点之一——“散”。散文重抒情,象诗,却又不是诗;它可写入叙事,却又不是小说。它是最不受拘束,最自由的文体。然而,敞文只任其外在的“形散”,而不让其内在的“神散”。这便是散文妙与难之所在。众多的现代散文家以他们各具特色的创作为这一文体的生存、发展、完美闯出了一条道路,总结出一条规律。这就是用意境将散文之敞与不散统一起来,做到形散而神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报纸专刊的结构特点方面。尝试对它做出一些理论上的界定。本文认为,报纸专刊作为一种独立的门类,在结构上有其区别于新闻版与综合副刊版的独有特点。它在栏目内容设置上,表现为“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内容涉及面广但指向单一,针对性强;它在延续方式上呈现出有节奏的起伏,灵活多变而内在衔接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5.
<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堪称奇妙,然而今人往往囿于表面观感,对此视而不见,几十年来很少有人问津.仔细研读文本,参以明清学者的评论,我们觉得<庄子>散文在总体上具有形散神聚、奇开妙结、有形无形等奇妙的结构艺术特点.形散神聚就是其看似很散的文字却都为主题思想所贯穿和凝聚,形散神不散;奇开妙结就是其开头和结尾都无比奇妙,非同凡响;有形无形则指其内在结构与外在结构是有形与无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散文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精悍、文情并茂、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迅速反映现实斗争的文艺轻武器。散文,不论记事、写人、抒情,都要立革命之意,抒时代之情,要真挚自然地表达作者战斗生活的感受与深思。散文在写法上,一是结构多为“形散而神不散”,或道古说今,或写景状物,题材信手拈来,笔意纵横驰骋,但始终循着思想的一道红线运行。二是  相似文献   

7.
<正>散文的“形”,通常指散文的外在形式。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散文的“神”对“形”有凝聚和联结作用,“形”对“神”有“向心”作用。一篇好的散文,“形”和“神”总是完美和谐的统一,达到“形散而神不散”。下面试以《殽之战》这篇古代散文为例,谈谈散文“形”和“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形散而神不散”——这散文个性的概括实在是太妙了。散文贵散而又忌散,散与不散之间,构成了散文的艺术。 散文贵“散”,以撒得开为美。它纵笔如风,挥洒自如,忽今忽古,时东时西,天南海北,上下左右,虚虚实实,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创造优美的文章境界。印度作家泰戈尔曾形象比喻散文象一片沼泽。怕“散”反而不是好散文。然而,天下的事情也颇有趣,散文又忌  相似文献   

9.
人的神化与神的人化──元杂剧的包公现象和古希腊戏剧中的神比较章子仁关于人与神的观念的产生、演变与发展,是一个规模庞大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要把它作为一个命题放诸中西两大文化系统中去论述,则更显得庞大和复杂,非一篇短文能胜任。因此,本文拟从中国元杂剧的包...  相似文献   

10.
李金华 《老友》2009,(8):55-55
一、人身"三宝"是养生核心人身"三宝",即精、气、神也。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由精气构成的。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原始物质。《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是说,气凝聚而人物成,气散而人物死,天地万物及人类生灵,都不  相似文献   

11.
人之常情     
这个作文题目看似平庸,其实非常细腻,而且也大有写头。这个作文题目沿袭了2008年高考作文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也是属于关系型作文,“人之常情”就是对人与人之间交情的肯定性看法。这位考生从抗震救灾的事迹中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意义的瞬间,从不同角度诠释“人之常情”的含义,构成了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精彩散文。  相似文献   

12.
走进中国古代神话的宝库,我们情不自禁地会惊叹它那众多的神灵形象和丰富的神话故事,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概念神少,自然神、氏族神多;神灵多是兽形、半人半兽形或几种动物形态的合体,纯属人形的很少;大量“远国异人”的描绘,奇形怪状,呈现着原始简陋的面目;天地开辟的神话,始见于徐整《三五历纪》,时已三国,似已不属古代神话的范畴;无完整的“神谱”,无定格的神迹,神话故事多零碎、散断、各自独立,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神话故事体系。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神话处于不发达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为眼内压力增高所引起的严重眼病,属中医"绿风内障"、"瞳神散大"之范畴,多由七情所伤,肝胆风火升扰,或劳神过度,真阴暗耗,导致阴虚阳元、气血不和,终致神水淤滞,瞳孔散坏而酿成本病.我科自2002到2005年采用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原发性青光眼38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散文学的初始阶段,战国时代散文学为后世散文学的发展方向作了基本规定,后世散文学的思想、方法都是由此而来。显然,要了解中国散文学的脉络,不能不从先秦散文学开始,不能不对战国时代的几部重要的散文学著作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5.
静坐也养生     
《老友》2008,(9):61-61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之三宝,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决定人体盛衰的重要物质。尤其是神,它是人体生命的主宰。养生,首先要养神。神宜静,而不宜躁。清静,一般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  相似文献   

16.
同一的主客体思想使《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八篇内容各异的论文,形散而神不散,它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线索概念,是理解《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较好切入点。卢卡奇试图与马克思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来审视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17.
《可乐》2012,(4):10-15
神契骑士和神契骑士的巅峰对决,生死均在一念之间。从觉醒了魂之心的神契骑士刀下活命,可不是易事! 对战强大的神契骑士,飞鸟的胜率约等于零,残酷的战场之上,生存权利仅掌握在强者手中。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飞鸟宁死也不退缩,“为了信念,明明知道不能做,但也要全力一试!”  相似文献   

18.
论书法艺术的神胡润昆书法艺术的美表现在很多方面,但归根结蒂要体现于“形”、“神”之上。古今书家又无不以“神”为书道之极。“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王僧虔《笔意赞》),“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苏拭《论书》),“学...  相似文献   

19.
“神”景是风景名胜中一类特殊的景观。在中国,几乎是有山必有神,有洞必有仙,有风景必有神的故事。历史悠久、文化品味高的神景固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而一些新建的神景却出现了泛滥与“创造”旅游垃圾的现象。本文列举一些典型的神景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文化传统原因,提出应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精神文明的总政治前提,分析神景的存在、价值与建设方向,特别强调合符中国国情之宗教文化的鉴别判析  相似文献   

20.
桐城诗派在清代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史上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其诗论别出机杼,取精用宏,详赡而简易,典雅而精凿,颇多创获,独具特色,对清诗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对桐城诗派的“神”论,从神的审美意义、神似、感兴、神与味几方面进行考察,加深对桐城诗派的了解,揭示这一诗论对古典诗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